-
俞建拖:如何走出疫情阴霾的一点思考
小步快跑的策略建议
实事求是地看,病毒毒性降低和传播速度加快,原有防控手段的“盈亏平衡点”发生变化了,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在所有的防控手段中,有的更偏重于被动的防(譬如大面积静默封控),有的更偏重于主动的攻(譬如疫苗和特效药),更多的是两者之间(譬如感染病例隔离)。在奥密克戎的高传播速度下,一味靠被动的防是防不住的,而且副作用太大,必须要主动精准进攻。具体策略的选择上,要算技术账,也要算经济账和政治账。
明确疫情防控的重点。疫情防控的初衷是减少生命代价,受疫情威胁最大的还是老年群体,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人。从新加坡的案例看,60-69、70+的老人中,无疫苗保护的死亡风险大约是保护的10倍和4.6倍,香港第五波也差不多是10倍和5倍。北京近期新增的死亡病例也都在80+以上。加强老年人特别是80+老人的疫苗接种是重中之重,自愿接种,但是能接尽接。
要有提高疫苗保护效力的综合方案。国内目前疫苗接种主要以灭活疫苗为主,能起到基础的防御作用。针对保护效力衰退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方案。打疫苗需要个人自担风险,接种疫苗会不可避免对一部分人会有副作用,老人尤其会有顾虑。建议国家和疫苗厂商共同出资,建立专项保险机制,对因严重副作用受损人群及其家庭提供经济救助,可以增加打疫苗的激励。
加快针对新冠肺炎病毒重症的特效药研发和引进。在不同年龄层都有一定比例的人不适用于接种疫苗,这部分人群发生重症的概率更高。提供减缓重症症状以及并发症的药物非常关键。目前国内外市场上都已经有不少药物可以选择,应该提前作好药物方面的采购和储备,疗效好的进口药的准入要开绿色通道。
优化轻症感染人群的隔离方案。减少对于自愈性轻症的关注和过度的资源投入是关键。目前绝大部分阳性感染者,都可以依靠自身免疫力自愈,重症和死亡风险低。优化封控隔离方案,重点就是如何对待轻症感染,这也是目前防疫认识冲突的焦点所在。要基于病毒在外部环境中活性的科学数据,积极探索轻症患者的居家隔离方案和标准,落实按照乙类传染性疾病的管理,恢复和释放经济社会的活力。
北京优化了封控防疫方案,保证正常生产生活(图源:IC PHOTO)
要给基层防疫人员减负。防疫的重心在基层,当前很多防疫过程中发生的对抗和冲突,一部分来自于工作目标太大,任务量太重,缺乏免责机制,现行方式下需要管理的感染以及密接人数太多。
如同金属疲劳会引发断裂一样,当基层防控队伍不堪重负的时候,容易失去理性思考能力,执行变得机械僵化,甚至会出现能力瘫痪,容易发生极端事件,而互联网社交媒体总是会把“点”瞬间变成“面”上的事件,引发公众的负面情绪,影响社会共识和认同,把局部的问题变成一个全局性问题。
防疫上长时间大量投入也挤占了其他公共服务的能力,以及医疗卫生系统正常提供服务的能力,放大了副作用。基层高强度高负荷运转难以持续,釜底抽薪的方法就是要根据病毒传播速度和毒性的变化,缩小人群干预管理的范围,把资源聚焦重症和高风险人群。恢复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正常运作的能力至关重要。我们看到,一些灵活有效的措施正在得到尝试。
提高疫情防控的法治化水平,避免形成对封控的惯性依赖。疫情防控需要在法治轨道上,这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但是现在很多地方出现的对简单封控的过度依赖和不当使用,这部分有过度负担导致的能力挤占和瘫痪的原因,还有是一些政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缺乏法治意识、作风简单粗暴导致。必须认清封控的性质以及副作用,封控是为了给疫苗和药物开发、病毒向减弱版本变异争取时间,但封控本身不能成为目标,也不能将防疫封控手段用于其他领域的政策目标,更不能将封控常态化。
加强政策沟通能力。政府有关部门要和医学、经济、法律和传播界的专业人士紧密合作,研究不同方案下的收益和成本,代价要讲清楚,收益也要讲清楚,更要善于做有说服力的全球比较。医学界以及各学科的专业研究人员要及时根据病毒传播动态变化,提供充分的科学证据,作为循证决策的依据。政府部门要及时主动与公众沟通,做好信息披露,提高政策沟通的水平,推动凝聚共识,避免延迟被动沟通、沟通能力不足、沟通水平太低产生更多的认知混乱和冲突。特别是,要避免沟通过程中只谈抽象的原则和要求,只作口号式政策宣读,不回应人民的核心和具体关切,导致对政策的误读和误判,增加执行过程中的摩擦风险与成本。
把稳经济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受疫情影响,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受到的打击尤其沉重,生存成为很多企业的最紧迫的任务。居民家庭的资产负债表也出现了明显的收缩迹象。再加上海外需求的转弱,经济稳定的压力巨大。这种趋势再持续下去,企业关停的时间越长,企业和居民的沉没成本将大幅度增长,资产的快速消耗会对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产生长期影响,对经济造成长期性损伤。当务之急要让企业和市场主体安全地开动起来,刺激政策要更加注重需求支持和日常经营中的流动性支持。特别是今年元旦、春节两节挨得近,如何刺激节日有序消费,如何让公众面对疫情以来的第三个春节心存乐观、希望与信心,是当下政策决策者要用好的工作抓手。只有心理乐观、心存希望与信心的民众才会配合各项防控措施,有了公众自觉配合,我们不愁走不出疫情阴霾。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啸云 
-
C919飞行员已就位,旅客最快何时可乘坐?
2022-12-01 07:33 中国大飞机 -
孙春兰:充分发挥各方专家优势,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
2022-11-30 23:00 抗疫进行时 -
重庆:不以时空伴随作为判定密接者标准
2022-11-30 22:03 抗疫进行时 -
习近平同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举行会谈
2022-11-30 20:31 中国外交 -
石家庄多区明起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2022-11-30 19:51 抗疫进行时 -
广州出发机票订单量增长126%,火车票搜索量涨超300%
2022-11-30 18:55 -
留观师生在温度不达标的健康监测点过夜,甘肃榆中道歉
2022-11-30 18:19 抗疫进行时 -
江泽民同志遗像
2022-11-30 18:18 -
多地通知,这些人可以不做全员核酸
2022-11-30 17:44 抗疫进行时 -
中俄两军组织实施联合空中战略巡航
2022-11-30 17:11 中俄军演 -
符合条件的密接、阳性可居家隔离?专家解读
2022-11-30 17:06 抗疫进行时 -
江泽民同志治丧委员会公告(第1号)
2022-11-30 16:53 -
江泽民同志治丧委员会名单
2022-11-30 16:46 -
江泽民同志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
2022-11-30 16:37 观察者头条 -
广州: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实施居家隔离
2022-11-30 16:07 抗疫进行时 -
劳荣枝对二审判决当庭表示申诉,死刑结果会改吗?
2022-11-30 15:14 依法治国 -
广州番禺:解除所有疫情防控临时管控区
2022-11-30 14:54 抗疫进行时 -
四川一产妇医院门口生孩子被质疑无核酸不能进,其丈夫辟谣
2022-11-30 14:50 -
广州海珠: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密接可实施居家隔离
2022-11-30 14:41 抗疫进行时 -
网传街道工作人员上门打人,湖南浏阳:涉事人员已停职
2022-11-30 14:12 基层治理
相关推荐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评论 264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评论 254“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评论 78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498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83最新闻 Hot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
印度32座机场暂停对所有民用航班运营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
巴基斯坦称使用“枭龙”战机击毁印度S-400防空系统
-
搞钱色交易、贪欲膨胀,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幼鹏被“双开”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果然,英国被用来“立规矩”了
-
印度官员:印军正做出回应
-
印方:一高级官员在巴方炮击中身亡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