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咏幻:30年不涨工资的日本,终于要动了?
最后更新: 2024-05-08 18:14:20控制成本,还是先拿员工开刀了
可问题来了,效益不好的企业能承担这3%的涨薪支出吗?
实际上,部分企业甚至可能考虑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来控制成本。尤其是现在日本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推行每周三休的工作制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雅虎,但三休的代价就是减少工资。
可以想见,这样的工作制度改革铁定会在互联网上激起惊涛骇浪。日本的舆论调查显示,有57%的人认为不应该推进每周三休,不过年轻人倒是比较支持这个制度,30岁以下的年轻人有6成是支持的。同时,收入越高的人越赞成这个做法。
为什么日本人不乐意多休息呢?这其实和日本三休制度执行不统一有关。大致上,三休可以分为收入不变和收入减少两种状况,但减薪的状况也会有减少不同比例的差别,薪资不变的情况下也会有公司要求员工在4个工作日里每天上10小时的班(尤其是物流公司)。一通操作下来,不少打工人根本讲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是被变相扣钱了。
而这也是大部分日本媒体最为“鸡贼”的地方——所有稿件光说三休,绝口不提工资到底是否变化。共同社作为老牌新闻社,还比较靠谱地讨论了一下这个问题。2022年2月,共同社的调查显示,如果每周三休但工资减少,就有78.5%的人表示反对。也就是说,大家宁可好好工作也不肯减少本就不多的薪水。
而通过下表我们也可以发现,从2015年开始,日本优衣库就导入了三休制度,且工资维持不变。但是表中的六个大企业中,也只有三个是维持工资不变的,这三个里面还有一个是要求员工4天工作5天时长的。尤其是雅虎,很早就开始导入了扣钱式三休制度——说白了,这和请假没有任何差异。
《日本经济新闻》的统计:从上到下分别是保险公司、供水设备公司、优衣库、雅虎、东芝、瑞穗银行。
与日本企业的抠抠搜搜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英国企业的三休制。据《卫报》报道,英国在2022年已经有一百家以上的企业推行了三休制并且不少发薪水。不知道日本的劳动者看到英国企业这样的操作,会怎么想呢?
前进一步?哪怕是被逼无奈
前文提到,日本在过往的三十年里国民经济基本上是原地踏步。安倍经济学大行其道的时期,官方政策刺激了股市,却也很难为普通民众带来切身利益的增长。再加上日本从1989年开始就试图通过增加消费税扩大财税收入。奈何事与愿违,此举收效并不明显。
根据时事通信社的分析图,灰色线是日本政府用消费税收上来的税金。从中可以看出,消费税仅仅是在经济大环境没有流动性、日本遭遇全国性滞涨的过程中强行增加了国民的负担而已,并没有起到扩大财税收入的作用。毕竟多缴税不如不消费,大家自然更不想花钱了。
时事通信社针对消费税和财政税收的统计
1989年起,日本人的工资不增反降,消费税越来越重。这无论怎么看都非常不合理,但其实有“安倍经济学”试图放水刺激经济的操作寓于其中。
2013年开始,日本银行就不断购买国债,并疯狂地每年定投日本市场。这个行为相当于国家开闸放水来提升股票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并用国家印出来的钱买股票。
图表中蓝色部分代表日本银行投资日本股市的总金额,图片出处:https://www.39asset.co.jp/blog/2018/10/000844.html
安倍经济学的“放水”的确收到了成效,那就是让日本的股票指数涨了,并成功推动日元贬值,从而让日元更快流通,刺激经济。但这个过程中,企业和政府一起把经济泡沫吹大了,养活了一大批尸位素餐、仅仅在金钱流通管道上寄生吸血的企业,而落脚到民众收入上,则显现为薪水不动和消费紧缩。
工资不涨,买东西的时候要交的税越来越多,这和变相降薪有什么差别?在过往10年中,日本的经济政策并没有起到让银行和企业进行再分配的作用,民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在事实上是不进则退。
在这样的情况下,优衣库能够带头大幅涨薪,似乎是在撕开这个“没消费就要收税,越收越没消费”的死循环:让企业接到的水直接流入市场,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刺激消费。这也是上文提到的,所谓的“消费和涨薪的良性循环”。
除了国内的系统性、结构性问题,日本作为一个并没有在政治和经济上独立的国家,还会面临被宗主国卡脖子的尴尬:2023年2月7日,三菱重工在股东大会上宣布自研的喷气飞机“流产”,原因包括“难以通过北美相关规定,或是取得美国的相关认证”。
这是日本经济困境的一个缩影:对于最赚钱的高科技产业,日本也没办法力争上游,就和多年前日本的半导体升级在事实上被美国慢慢扼杀了一样。
消费不行,投资不行,制造升级困难……哪儿哪儿都碰壁的日本经济,目前真的就只能依靠一次破天荒的涨薪来改变现状了。目前至少有一些有担当的企业带头在涨薪了。不过,它们能拉动日本走出“停滞的30年”吗?我们就带着问号继续观察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ST阳光:控股股东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拟罚款2.32亿元
2024-05-07 20:57 -
华为苹果同日对决,背后还有中韩面板之争
2024-05-07 17:23 观网财经-科创 -
历史性一幕!iPhone在华市场份额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观网财经-科创 -
45亿加码“五五购物节”,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国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烧身了
2024-05-06 18:47 观网财经-金融 -
舒适赛道红利释放,红豆股份品牌转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2024-05-06 12:16 观察者头条 -
巴菲特股东大会要点来了!回应减持苹果、巨额现金储备等
2024-05-05 08:28 -
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等4条高铁线涨价,涨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铁世纪 -
深圳将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区域住房限购?深圳住建局回应
2024-05-04 10:27 观网财经-房产 -
-
20张营业执照只有3家实存?央媒:问题在下头,根子在上头
2024-05-03 11:21 基层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
2024-05-03 09:39 观网财经-房产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新进展
2024-05-03 09:30 国企备忘录 -
31省份“一季报”:苏鲁浙增速超6%,山西总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观经济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纳指两连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公积金新政:包括宣城、马鞍山在内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认互贷
2024-05-01 19:50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当前经济数据中,也许藏着高官接连访华的答案
2024-05-01 09:24 -
余承东不再担任华为终端BG CEO
2024-05-01 08:53 观网财经-科创 -
“超级充电宝”来了!全球最大,并网发电
2024-05-01 08:14 产业万象
相关推荐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2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68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00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302最新闻 Hot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
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洛杉矶港,美业界预警…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将访华
-
特朗普又要给波斯湾改名了
-
英国快和美国谈成了?条件是…
-
改道、停飞,各大航司又遭罪了
-
巴军方公布回击细节:两国战机均未侵入对方领空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