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中国已大量使用AI时,日本还在努力淘汰软盘和传真......
日本的市场总体发展差,导致相应的人才减少,又会反过来导致技术发展不好,市场更差——这种恶性循环一直持续到现在的AI时代。[全文]
-
日本的分级诊疗制度会耽误救治吗?
如果你是普通疾病,在日本基本不太存在必须要去小诊所看了再转介绍给大医院的情况。那些必须要转诊介绍信的医院是少数,且在急救的情况下也会接收无介绍信的患者。[全文]
-
日本“米荒”:自给率接近100%的国家缘何陷入“吃饭难”?
日本“米荒”并非天灾,而是人祸。它揭示了日本农业政策的弊端,敲响了粮食安全的警钟。日本农协的垄断、日本政府的补贴政策以及对进口小麦的过度依赖,共同编织了一张束缚日本农业发展的巨网。[全文]
-
小林制药钻了日本监管漏洞,还试图甩锅……
日本的高纤维可乐和雪碧,都至少是个特定保健食品,才敢大肆宣传自己可以帮助身体健康。而机能性表示食品,几乎就相当于非法天堂了。因此才会像小林红曲产品一样,哪怕是配方存疑,也可以正常上架并且“精准打击”亚健康人群。[全文]
-
日本一直觉得自己“战败了,但又没有全败”
3月29日,《奥本海默》终于在日本上映,观看电影之后,日本人群中最多的声音,却是“没有描述核弹受害者的惨状”。其实这非常符合日本这么多年来对于核爆的态度:只强调核爆的危害,完全回避了为什么会遭受核爆这件事,似乎忘了自己疯狂侵略的历史。[全文]
-
那些借债去日本的东南亚劳工后来怎样了?
日本的外国技能实习生制度,口号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能培训,实际则是引入廉价劳动力,这些“实习生”成为日本企业的“合法”剥削对象。日本的技能实习制度已成为侵犯人权的温床。[全文]
-
日本给自己埋了个大雷
除了倒水,就不能用别的办法了吗?遗憾的是,日本不仅知道有,甚至还有比较完整的方案,而日本则在长痛和短痛之间,选择了省钱。[全文]
-
快被AI“杀死”的日本人?
在面对AI绘画的强大和恐怖后,她对绘画的信念和热情也消失了:自己画几小时乃至几天研究构思的绘画,AI只需要10分钟就可以搞定。[全文]
-
为了排放核污水,日本修改名词、萌化氚元素、宣传洗脑……
在日本政府的洗脑宣传下,纯粹以氚水为前提,普通的日本人会觉得别的国家都在做,日本为何不可做。在日本街头采访中,有不少人已经非常接受这种做法了。这位受访者就表示:反正又不是只有日本在倒氚水。[全文]
-
一项本该被谴责的犯罪,为何成了性别对立、社会割裂的导火索?
日本在严厉打击偷拍、痴汉、性骚扰犯罪的同时,社会上性别对立、仇恨的氛围也在升级,又反过来加深了两性之间的隔阂,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这个本应被所有性别都共同打击的犯罪反而成了性别对立、社会割裂的导火索。[全文]
-
日本的“废物陷阱”机制下,打工不如吃低保?
难怪日本网友说,这个生活保护就像另一种退休金一样,申请人数肯定会一直增加,反正他们积蓄花完了就会直接去申请生活保障的。之后怕是日本全国一半人都在吃低保吧。这也让那些认真缴纳养老金的人显得很蠢,毕竟生活保护的低保金可比养老金来得多啊。[全文]
-
“中国人堂堂正正搞阳谋,韩国人抠抠搜搜耍阴招”
日本和韩国由于这几十年间漫无止境的来回扯皮,加上触及到实际利益,双方国民对彼此的信任都是极少的。尤其是近30年的折腾,更让日本网友对韩国保持警惕。[全文]
-
30年不涨工资的日本,终于要动了?
看上去,日本打工人已经走到了至暗时刻,生活成本高涨,工资原地踏步,“越过越倒回去”了。可就在这个时候,优衣库打破了沉闷的氛围,告诉全日本:我们涨薪!最多40%!干不干?[全文]
-
日本网友还在议论中国游客,生意人却很实诚
哪怕日本网民依旧普遍在新冠话题上对中国人有极大的偏见,但所有的生意人都会诚实地表示,非常期待中国游客能够再次回到日本,为日本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全文]
-
Paxlovid免费发,日本新冠死亡人数仍翻了数倍?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季节性流感在日本大约每年会带走1万人的生命。这意味着2022年的新冠比流感狠了4倍——这还是在脆弱人群已经免费拿到Paxlovid的情况下。[全文]
-
面对孩子沉迷游戏,中日两国家长都忽视了一件事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互联网上充斥着家长“绝望”的呼声,比如希望某位马姓总裁“把游戏关掉”——哪怕这些家长们搞混了马姓总裁的名字和公司。[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