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云飞:从历史中复活的哥萨克军团
关键字: 苏联红军哥萨克苏联卫国战争斯大林普京车臣战争关于哥萨克们在俄罗斯社会当中的角色以及其内部状况我们放在后面的章节来介绍,20世纪90年代哥萨克的主要作用在于俄国防军基本处于崩溃的状态下,代替了其相当部分的职能。
苏联末期以及解体后,其境内和周边很多热点地区都爆发了大小不同的战争,九十年代初摩尔多瓦地区的德左独立运动,南斯拉夫内战,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冲突。这些战争的背后,活跃着大量哥萨克出身的战士与部队,他们出于种种原因,或是为了金钱,或是为了利益(替国家打仗换土地),又或是为了兴趣爱好(有很多志愿兵是天生的不打仗不舒服斯基,听到有地方开战了就兴冲冲的跑去参战,最搞笑的是,有敌对阵营的战士也是同样原因参战,一些老冤家对头从苏联解体打到现在),还有是为了理念,如保护俄国人或是泛斯拉夫地区的民众等等。
叶利钦在新切尔卡斯克会见哥萨克老兵
这些战争当然和二战那种举国之战不同,没有那么大的规模,战争方式也完全不同。这里要重新介绍一下哥萨克的社会组织构成,以及这种构成对这种小规模热点战争的影响。
最流行的解释当中,哥萨克一词就是自由人的意思,所以对自由的热爱也是无以伦比的,这可以从沙俄时代一直延续下来的哥萨克法案可以看出,其自治权是最为重要的环节,虽然彼得大帝取消了哥萨克首领选举改为任命,但是也是只能任命统御哥萨克军团的司令以及高级将官,底层军官仍旧是按照村庄和军区选举出来的领袖。
哥萨克内部则有选举出来的首领(阿达曼)来指挥,这种选举每五年一次,想当选都是要凭借个人的能力,功劳和威望。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规矩,在新的阿达曼选举出来以后,要被光上身狠狠的抽上三马鞭,这是为了让他不要忘记他的出身和不要企图给自己谋利益。
所以哥萨克军队的战斗力在历史上就一直起伏不定,很依赖于各级军官(阿达曼)的个人能力与魅力,所以在出现优秀领袖的情况下会短时间内聚集起大量的军队,而转眼之间就又消失了。
苏俄内战期间庞大的白军哥萨克军队之所以消失,除了红色哥萨克的奋战以外,苏联解体后很多资料显示,当时布党国际纵队当中的中国部队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因为纪律良好,中国部队在战局不利的时候不崩溃败逃,让白军哥萨克很头大,因为领导魅力有限所以队伍不肯啃硬骨头,导致错失了很多战机。而到了二战期间拿马刀和燃烧瓶就敢去和坦克对阵,所以领导魅力这一不可测量的系数导致了哥萨克部队战斗力和那只著名的猫一样,起伏变化很大。
但是这种模式在二战那种举国之战成为历史之后,在冷战后的“热点战争”当中,却出乎意料的适应。在多数热点战争的多数时期,当地大部分人其实并没有被动员起来加入战争,反倒是冷漠的看着一墙之隔的地方十几个几十个人的小规模队伍互相冷枪冷炮,与获得本地居民支持相比,大量的(对比本地士兵人数)外来战士如何更好的组织起来,才是赢得战争的关键。因为长期的和平哪怕是热点地区的人们也缺乏军事训练,而外来志愿兵们要么有更好军事技能,要么有更高的士气或是作战意愿。
但是这种人员的往来造成了交战双方的部队构成都很不稳定,外来者出于种种原因经常是短期性的,很多人图热闹跑来打仗,结果一看战场上根本不是想象的那样又赶紧跑路了;又有是为了钱来打仗,打了几个月赚够了回家。
那么哥萨克这种约定成熟的组织模式,恰好可以应对这种不断变动的军队组织,大小作战组织分分合合,一方面可以灵活应对各种形式(其实主要是各种内讧后大家分开各干各的,又或者本地人和外来志愿者之间的矛盾),另外一方面则根据战场的具体需要,随时组成更加庞大的作战队伍或者进行拆分来完成任务。
热点战争有如下模式:缺乏本地人的支持(最少态度不明朗者占多数),友军之间经常内讧,部队内部经常分裂,缺乏良好后勤支持,外部大环境经常变幻莫测,最主要的是队友多数情况下都是猪。 这些特征从冷战结束一直持续到乌克兰危机和叙利亚战争。
而以二战模式来组建的各国正规军很难适应这种环境,在2008年的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奥运战争”过后,有中国的网友在网上非常诚恳的发帖问了一个问题:是不是军装和武器不统一对部队战斗力有加成?理由就是俄军凡是服装整齐的部队都战斗力可疑,凡是战斗力爆表的都是拿着形形色色的武器,身上衣服五花八门的那些部队。
其实后者多数都是以友军身份参战的哥萨克部队,又或者是在热点战争中深受哥萨克部队影响的军事组织。如将来要介绍的依格里·斯特列科夫,在1992年德左战争和1993年的南斯拉夫内战当中,前一次一直在《黑海哥萨克军第二团》当中作战,而后一场战争的前期也在哥萨克军队里服役,后期才参与组建了以皇俄份子为核心的俄罗斯第二志愿大队,这只部队后来以《沙皇之狼》的外号而闻名,也是从那时起他和哥萨克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剪不清扯还乱的一团乱麻。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武守哲
-
政策突转,特朗普中东行大撒先进AI芯片 评论 78“英美贸易协议这项‘毒丸’条款,中方狠批” 评论 143“不被特朗普唬住,中国打了个样” 评论 123“显然特朗普先退一步,虽尴尬但有用” 评论 77欧盟深吸一口气:这也太荒谬了 评论 243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