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云飞:收尸都靠志愿者,乌克兰战争何处去
关键字: 乌克兰危机乌克兰局势乌克兰最新消息法国德国乌克兰默克尔突访乌克兰后勤补给?等志愿者募捐吧
乌克兰危机发展到现在这一步,局势已不在各大玩家的掌控之内。各自国内汹涌的网络民意基本堵死了外交斡旋的可能性,沙发英雄们或许不会/不敢/不能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但是除了上网嚷嚷外,至少他们还能捐款。
比如所谓的乌克兰政府军,后勤保障就很差。总理亚采纽科去年5月底就号称要花钱重建乌军后勤补给保障系统,但时至今日,前线士兵还要靠支持买单运动的志愿者组织进行粮食衣物药品等补给,包括收尸和运送伤员(去年乌克兰卫生部长曾建议受伤士兵自己买药)。前线乌军缺防弹衣,志愿者们就募捐后去欧洲买二手的防弹衣,但是乌克兰海关不许他们过境或是要对防弹衣征税,他们就在国境线上排成长排,每人穿一件防弹衣过境后再返回去(具体参见深圳口岸倒卖奶粉和苹果手机的黄牛党),然后派人送去前线。
乌克兰有一个政治笑话:国防部决定给志愿者们写感谢信,所以号召志愿者们捐献圆珠笔和纸张。
东南民兵方面的情况也差不多。去年十一月著名的民兵战地指挥官、年轻的“索马里”大队指挥官吉威,他的部队和另外一支由队长摩托罗拉率领“斯巴达克”大队是进攻顿涅茨克机场的主力,也是顿涅茨克民兵方面最精锐的步兵。在一个不到两分钟的视频中,他对俄罗斯自由民主党党魁日里诺夫斯基喊话,希望他能捐献一辆经过防弹改造的俄罗斯产尼瓦吉普车,以运送伤员。一辆这种经过改造的防弹吉普车成本应该不超过100万卢布,但是短短几天俄罗斯自由民主党就收到了大量的民众捐款(视频是公开的,人人都知道这事),加上自己垫的钱,很快就凑集了总价值1300万卢布的物资(也包括指明要的防弹吉普车)送往前线。
交战双方都有大量的这种成型的志愿者机构,接受募捐后组织物资运往前线。这又从另外一方面堵死了和谈的可能性,一旦和谈,双方都有战地司令会斥责这是背叛然后调转枪口对着自己一方的领导人。
这种志愿者机构和前线部队互相融合渗透到什么程度,可以从下面这件事上一窥究竟:重大军情和战斗走向,各个志愿者组织的首脑与交战双方的总参谋部同时得到消息,用不了一两个小时这些消息就会被放到网上。换句话说,普通人如果有意没事盯着几个主要的网站/脸书/微博,可以比总参谋部得到的消息晚不了多少,重要的军情甚至可能同时知道。至于各大媒体和官方发言人等传统信息渠道,那都是当天晚上或是第二天的事情了,里面还不一定都是真话。
在乌克兰安全机构发言人李森科的嘴里,乌克兰军队走向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不晓得他是不是秘密加入了某大国的某秘密部队
乌克兰官方媒体中神勇无敌、以一当千的顿涅茨克机场守卫者(机器侠部队)终于进了顿涅茨克市中心,不过和八月份一样,又是以俘虏的身份进入的,不过这些人至少幸运地活了下来。
图片中这为老妇人虽然一面追问俘虏们的良心何在,但是也阻止了其他市民辱骂和殴打俘虏。(完整视频)
民兵亚历山大·茹切科夫斯基,从去年至今负责接收捐赠汇款,每隔一周到十天就会组织购买各种物资送往前线,同时在网上挂出相应的物资照片、数量、采购单价和金额,捐款总额和余额。这种类型的志愿者组织在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有很多,都为了各自的信念与正义不断奔波努力,同时也让这场战争的走向日趋血腥残酷。
在今天的条件下,乌克兰危机的性质已经变了。当每一个战争的细节都被拿到放大镜下让普通人不断观看的时候,这已经不是少数政客政治家(哪怕他国内支持率高达85%)可以单独决定的事情了。对他们而言,反倒是什么都不做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首先无论做什么都会有不可预测的后果发生,其次无论做什么都会挨骂。虽然什么都不做也会后果难料,也会挨骂,但是两害权衡取其轻,还是什么都不做的好。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当政治家们已经被汹涌的民意(哪怕是来自沙发英雄们的民意)所裹挟、无力摆脱,或许民间本身的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人们或许应该抛开过去的成见,面对冷酷而且血淋漓的现实进行反思?
下面这个视频是刚刚出现在俄罗斯网络上的,是莫斯科大学新费罗波里分校的大学生对乌克兰高等学府学生们的隔空喊话,内容固然是坚持“俄方”的立场,但是也给这种交流开启了一个新的契机。又或者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可能是更大流血冲突前的动员宣传?这一切还不得而知,但是直接了解和面对这一切,最终还是对这个世界有益的。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中国在南美建巨型码头,确保替代美国粮食” 评论 62政策突转,特朗普中东行大撒先进AI芯片 评论 142“英美贸易协议这项‘毒丸’条款,中方狠批” 评论 146“不被特朗普唬住,中国打了个样” 评论 126“显然特朗普先退一步,虽尴尬但有用” 评论 81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