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军评:暂别“退热”的扎波罗热,我们应如何选择“武器与战争”
最后更新: 2023-06-18 12:08:19【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扬基】
本周五,乌克兰军队在扎波罗热州方向的反攻行动(或称塔夫里亚攻势)已经进入第10天。用着北约援助的顶级装备的乌军地面突击力量,在缺乏预案的轻敌冒进中遭受了不小损失,换来的是在俄军警戒线上的有限推进,截至周四共计攻占4个村庄(居民点),总推进距离约为5公里。
俄军则依靠战场制空权、制信息权等要素,有效利用多种防御手段阻滞乌军突击矛头,成批歼灭北约提供给乌军的坦克装甲车辆,并对乌军占领的村庄展开火力袭扰。
这段时间,力求收复失地的乌军为了寻找俄军防御的薄弱环节,难免要面对“夺地失人”的局面;而“失地存人”的俄军,也在寻找重创乌军主力,发起反突击的时机
很难说双方会对目前的战况感到满意。对于希望以那些本就是“白来的”海量武器弹药换取战场主动权、一举切断俄军交通线的乌军来说,在缺乏制空权的客观条件下,出现更多的战损并非不可接受;但没能换来战役突然性造成俄军局部防线的崩溃,一口气冲到俄军防御纵深,确实是赔本买卖。
而对于为应对此次反攻准备已久的俄军来说,本希望通过一场“防守反击”让乌军大伤元气,但由于侦察-火力配置不足以面面俱到、兵员数量和结构仍存问题等原因,难以实现对乌军的整建制打击,也只能接受“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实。
一个旁证是,在俄军集中精力应对乌军攻势的一周内,俄军使用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无人机对基辅的空袭密度和烈度,都显著降低。如果乌军在首轮攻势后迅速投入更多兵力兵器,发起“胜败在此一战”的大赌博,那么俄军必须保持一定规模的防区外精确打击弹药储备,打击乌军部队集结点等难以隐蔽的高价值目标。但从本周二(6月13日)开始,俄军恢复了对基辅的空袭力度,本周五(6月16日)俄军更是发动了让乌克兰全境拉响防空警报的大规模空袭,也许这就是俄军认为乌军短期内不会“梭哈”的一种体现。
俄军在近期对基辅的空袭中,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出现在战场上的Kh-22超音速空地导弹重新出现,也许这些重型导弹的原计划“服务对象”,就是乌军战线后方的时间敏感性重要目标
不过深知“攻势停滞等于慢性死亡”的乌军,仍努力在战线上寻找新的突破口。本周末,乌军在库班方向再次集中豹2A6主战坦克等北约精锐装备发起进攻,驻守当地的俄南部军区第58集团军摩步42师,使用包括携带破甲战斗部的FPV无人机在内的多种手段,展开机动防御。
在俄乌冲突已经持续到将近500天的时候,双方都很清楚,正如在阿尔乔莫夫斯克(巴赫穆特)血战结束后不久,乌军就发起了本轮扎波罗热反攻那样,无论乌军这一阶段的攻势会以何种形式结束,届时都不过是为下一次大规模对决准备的开始而已。
俄军FPV无人机的回传画面,记录下又一辆豹2A6的“遗像”
在总结这一阶段攻势的经验教训后,乌克兰必然会向北约集团寻求更多先进装备等“投资”,以筹备其下一个“大项目”。而俄罗斯同样需要时间积蓄力量。有几个值得注意的信息,上周中俄两国军方共同确认,俄方将应邀参加中方组织的“北部·联合-2023”演习,意味着俄军将出动一定数量的人员和地面装备赴华参演;普京在周二的讲话中也谈及,俄军仍缺乏很多关键的军用物资,这些信息都指向俄军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动作。
既然常规力量仍然捉襟见肘,那么俄罗斯庞大的战略及战术核武器库,自然成为“特别军事行动”局势出现不明朗时,被频繁使用、调动北约注意力的一张牌。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6月13日表示,白俄罗斯已经开始接收俄罗斯的战术核弹头,其中包括“比美国1945年在日本投放的原子弹威力大三倍的武器”。6月16日,普京在第26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表示,俄罗斯的首批战术核弹头已交付给其亲密盟友白俄罗斯,将于年底前完成部署,但他认为俄罗斯目前没有必要诉诸核武器。
不过,当核武器这张威慑牌被用得过于频繁之后,其实质威慑力难免有所降低
战争短期内无法结束的现实,对两国人民的日常生活都造成了持续伤害,然而到目前为止,俄乌都体现出了对挫折乃至失败很强的承受能力。如果说乌克兰的承受能力还能归功于其收复失地的决心,以及北约集团源源不断的援助,那么俄罗斯的承受能力又从何而来呢?或许我们应该换个表达方式,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展现的不是承受能力,而是苏联解体30年来一次次感受“世上难买后悔药”后沉淀下来的、难以根除的痛苦。
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血腥的前南(斯拉夫)地区内战,1991年苏联解体后,除了从苏联末期就开始燃烧的高加索战火之外,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几个前苏联主要加盟共和国之间,并没有爆发战争。然而自从“就此别过”的别洛韦日森林之后,各国之间表面上“得过且过”式的相安无事,并没有让矛盾随着时间而消弭,而是在外部环境的冲击下不断酝酿并激化出新的矛盾——例如军迷们非常熟悉的俄乌“轰炸机换天然气”事件。在2022年集安组织对哈萨克斯坦行动、以及规模更大的俄乌冲突相继爆发后,俄罗斯国内也有“特别军事行动是一场推迟了30年的战争”这种说法。
1991年12月8日,在别洛韦日森林的秘密会议后,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科维奇和叶利钦三人签订了《关于设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相关协议》
尽管从苏联解体那一刻起,俄罗斯就必然意识到乌克兰对于俄罗斯的战略意义,但俄罗斯与美国为首的北约综合实力的此消彼长,又使得在争夺乌克兰的牌桌上,俄罗斯注定打不出足够有吸引力的牌,因此在乌克兰问题上,俄罗斯的战略选择也是注定有限的。然而即使俄罗斯客观上很早就处于别无选择的地位,但等到真正下定决心时又为时过晚。
6月5日,臭名昭著的政治骗子布林肯对普京如此“嘲讽”:“如果普京投资于技术和创新,而不是武器和战争,今天的俄罗斯经济就不会不复当初,本可以发展壮大,如今却微不足道。”笔者反倒认为,恰恰是俄罗斯选择“武器和战争”不够坚决,没有及时认清其实质处于“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的真实环境,成了俄罗斯在此次俄乌冲突中陷入尴尬的一大深层原因。
肯定会有人提出质疑,难道北约不是俄罗斯的“敌国外患”么?在俄罗斯最虚弱的时期,仍能凭借核武器这一底线,让1999年孤军抢占科索沃普里什蒂那机场的俄空降兵,面对北约部队的包围时毫无惧色,他们知道北约绝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到了现在,哪怕北约早已从“清仓戏乌”变成了“割肉援乌”,也没有展示出敢于和俄罗斯展开正面冲突的决心。笔者认为,即使公开报道中的俄军经常在作战地图上模拟北约集团介入时场景,但从思想认知上,他们未必做好了与北约常规军力较量、包括现在这样与全面北约化的乌军作战的思想准备。
2019年在瑞士会见美军参联会主席马克·米利上将的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大将。个人认为,如果俄军真的做好了“北约来了我也敢打”的准备,反而有更大概率掌握战场主动权,但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追溯俄罗斯建国以来军事行动的历史,不幸的“立国之战”——第一次车臣战争,其结果给俄罗斯带来的更多是失败主义氛围;而通过第二次车臣战争找回颜面之后,俄军相继在2008年南奥塞梯事件和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中,以外界看来轻而易举的方式取胜;2015年俄军介入叙利亚内战后,更是为奠定当地局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些都或多或少加速助长了俄罗斯的胜利主义情绪,让俄罗斯认为其选择“武器和战争”的程度,已经足以满足要求。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张鲁宁 
-
北部战区空军某部组织下半夜飞行训练
2023-06-17 21:11 习主席带领我们强军 -
乌副防长:现阶段乌军进攻重点已经转移到这里
2023-06-17 13:45 -
降档了:美国派巡航导弹核潜艇访问韩国
2023-06-16 14:49 -
“朝鲜或在研发全球鹰级别无人机”
2023-06-15 18:00 朝鲜现状 -
美国向中东部署F-22,声称应对俄“不安全不专业”行为
2023-06-15 15:37 -
波兰要求下任北约秘书长来自前苏联国家,“太挑衅”
2023-06-14 20:28 欧洲乱局 -
普京:乌所有方向反攻均未成功,俄损失仅为十分之一
2023-06-14 16:20 俄乌冲突一周年 -
为加强所谓“南西诸岛防卫”,日本自卫队研究上了石头
2023-06-13 16:32 -
美众议院批准空军退役97架战机
2023-06-13 15:16 -
北约举行冷战以来最大空中演习,日本也参加
2023-06-13 13:44 -
美日法加四国菲律宾海军演,凑了“好几个大甲板”
2023-06-12 17:20 -
51国驻华武官赴陕西参观访问
2023-06-12 10:38 -
一周军评:扎波罗热大反攻才刚刚开始
2023-06-11 09:39 一周军事观察 -
航行警告:6月11日至18日,渤海海峡黄海北部部分海域执行军事任务
2023-06-10 13:34 -
俄方将应邀参加中方组织的“北部·联合-2023”演习
2023-06-09 16:52 中俄军演 -
英国已无法生产大口径炮管
2023-06-09 16:02 -
台军发现解放军37架军机绕台飞行
2023-06-09 14:49 -
我军首位舰载机女飞行学员有望诞生
2023-06-08 22:05 中国海军 -
美日和台湾地区将共享侦察无人机实时数据?我外交部回应
2023-06-08 21:22 中美关系 -
洪水与反攻:扎波罗热局势如何了?
2023-06-08 20:33 俄乌冲突一周年
相关推荐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64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19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49“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0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