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以骅:宗教新右翼与当前美国的对华政策
最后更新: 2020-03-07 16:03:47宗教新右翼与美国对华政策
宗教新右翼初起信奉所谓“四大道德原则”,即“亲生命”“亲家庭”“亲道德”“亲美国”,这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政治右翼的三大主题,即经济上的自由至上主义、社会传统主义及好斗的反共主义,颇有相同之处,因此,有人把整个政治右翼运动称为经济保守派与社会保守派在共和党内的结合。
宗教新右翼与政治右翼尽管侧重点不同,但志同道合,是一场以鼓吹自由、有限政府、强大国防、国家主权、人权和宗教自由为基调,以反共为特征的道德十字军运动。
在对外关系领域,宗教新右翼关注且最有发言权的议题无疑是所谓“宗教自由”问题。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以及世界范围的宗教复兴,使所谓“宗教自由”问题更为凸显,这为美国宗教的政治觉醒和行动主义提供了大展拳脚的舞台。
中国向来是以美国为主导的所谓“国际宗教自由运动”的关注焦点和攻击对象。在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是由宪法保障的基本人权。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宗教信仰自由却成为中国与某些西方国家之间相互认知水准最低、信任赤字最大、分歧最为严重的领域之一。美国指责中国宗教信仰自由状况由来已久。1999年以来,美国国务院国际宗教自由办公室以及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连续19年在其《国际宗教自由报告》中将我国列为“特别关注国”,并因此对中国实施制裁。在宗教人权领域找中国的茬子,渲染所谓“中国灵魂争夺战”,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宗教智库和宗教团体的常态和偏好。
近年来,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就任以来,在宗教新右翼的支持和推动下,美国对华宗教政策呈现以下特点或趋势。
第一,对华宗教施压态势的持续性。美国在对外宗教关系尤其是推动所谓“国际宗教自由”的基本理念和看法保持不变,如朝野所共同鼓吹的“宗教自由优先论”“宗教自由和平论”“宗教自由反恐论”以及“宗教自由繁荣论”,美国政府在对华宗教领域将“主权问题人权化、人权问题宗教化、宗教问题安全化”等。目前有舆论和研究认为,在某些领域如高科技领域,中美已陷入某种“新冷战”局面,其实在对华宗教领域美国政府几乎从未摆脱过冷战思维,而此种持续性在中美关系的其他领域相当少见。
第二,经贸、地缘政治与宗教议题的叠加。一般而言,美国对所谓中国“宗教自由”问题的强调是随地缘政治和中美政经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呈反比关系。也就是说,经贸冲突和地缘政治因素的上升通常意味着宗教因素重要性的下降,这在美国经济萧条、反恐形势严峻和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情况下尤为如此,因此关于美国对华政策通常有是受经济利益绑架还是受宗教利益劫持的争论。然而,当前美国对华施压的经贸和地缘政治目标与宗教议题已从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制约,演变为全方面的相互推进。
第三,宗教领域对华策略和手段的调整。与经贸问题一样,在所谓宗教人权领域,美国改变光说不做、多说少做的状况,依据《全球马格尼茨基人权问责法》对实施所谓“宗教迫害”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实质性制裁,包括不能入境美国、禁止与美国贸易、针对个人财产进行制裁等。其中,近期已由特朗普总统签署的《西藏旅行对等法》,以及已由美国国会两院通过的《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均表明美国政府目前在经贸领域对华施压所采用的所谓“对等策略”已开始延伸至宗教等领域,以此来实质性制裁和“精准打击”我国政府、驻外机构和企业的有关人员,并且通过立法形式使美国对中国主权的侵犯长期化。
在拜什托格拉克乡依提帕克吾斯唐村的枣地里,当地村民学习修剪枣树枝条(3月19日摄)。 新华社发
第四,在宗教人权建制内安插具有中国背景的高层人士。例如,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提名曾担任达赖喇嘛英文翻译的丹增多吉出任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主席,白宫任命美籍维族女性伊勒特比尔为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主任,公开推动我国境外的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合流并加紧栽培其中的“新一代明星”,等等。这些具有支持民族分裂主义背景的反华人士出任美国官方和半官方机构要职,使境外民族分裂主义势力获得上层权力通道,得以直接参与美国对华政策游说和决策过程。
目前,美国对华安全战略与对华宗教战略空前一致,其最高决策层内形成对华宗教鹰派。他们不遗余力地公开攻击我国宗教政策和歪曲我国宗教状况,试图通过运作所谓宗教人权议题,把我国拖入冷战式意识形态冲突的漩涡。
例如,国际宗教自由无任所大使布朗贝克在首届“推进宗教自由部长级会议”结束后对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进行访问时,就污蔑中国已“对信仰宣战”,并在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上攻击我国已拉下所谓“宗教迫害的铁幕”。蓬佩奥在第二届“推进宗教自由部长级会议”的主旨演讲中,则妄称所谓“中国人权问题”,“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严重的人权危机之一,是本世纪的污点”;而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亦在该届会议“政府与民间代表”专场发言中对中国治疆政策大肆攻击,宣称美国如不对此采取行动,就会失去“在世界任何地方谈论宗教自由的道义权威”。
在当前宗教领域对华持续施压已成为美国所谓“全政府”对华战略以及“府会、朝野和两党共识”重要组成部分的情况下,中美在宗教领域的冲突正在不断加剧并且表面化。
- 原标题:宗教新右翼与当前美国的对华政策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官僚主义式”政治留下的历史教训,值得警惕
2020-03-03 08:45 -
为什么施政严猛?雍正自己这样解释
2020-03-02 07:27 -
对口支援,疫情下的制度优势
2020-02-12 07:3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汉景帝不吃老鼠吗?我们如何看待过去
2020-01-18 08:45 考古 -
中国粉丝送礼物的韩国军队,曾被志愿军按地摩擦
2020-01-14 11:04 -
“超历史的”眼光与古典教育
2020-01-14 07:16 -
没有战争,西方怎能“脱胎换骨”?
2020-01-10 07:53 -
为什么我们总迷恋盛唐风华?
2020-01-01 08:44 -
古装剧里“刘海儿”泛滥,历史上到底什么样
2019-12-20 07:46 -
薛绍墓找到了,你还记得昆仑奴的梗吗?
2019-12-19 08:03 -
历朝历代都禁酒,想要畅快喝酒得等到…
2019-12-16 08:04 -
200余件七三一部队罪行新史料首次公开
2019-12-13 20:55 国家公祭日 -
在今天的台湾,“统左派”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2019-12-11 07:16 台湾 -
日本二战航母“赤城”“加贺”号残骸被确认
2019-10-22 10:27 -
4K修复版《开国大典》10月18日全国上映
2019-10-12 22:41 中国电影 -
反击“中国人种西来说”,他找到了良渚
2019-10-06 15:13 文化 -
关于这支军队的史料甚少,但英雄与牺牲的故事动人心魄
2019-09-24 10:50 -
沈阳首次公布“日军制造平顶山惨案”历史档案
2019-09-19 07:42 国家公祭日 -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开放预约参观,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2019-07-19 21:12 文化 -
这位“老地下党”,94岁才恢复党员身份
2019-07-01 22:01
相关推荐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72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20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49“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0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