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实:林毅夫给吉林开药方值得肯定 东北“慢性病”究竟怎么治?
关键字: 东北经济东北国企改革林毅夫吉林经济结构转型报告东北老工业基地事业编制服务业长期以来是东北地区的短板,直到现在水平仍然偏低。在城市化率很高的前提下,医疗、养老、家政、社区服务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业可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设备维修服务正好利用老工业基地的资源优势。节能与环保服务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是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主力,可以在不造成大量污染的前提下,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创造很高的产值,南京的江宁开发区已经深深体会到了其中的好处。以浙江贝达药业为例,2016年实现营收10.35亿元,平均每个员工产生115万元产值,这是传统制造业企业难以企及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服务等高新技术产业,都是东北地区未来应当重点发展的对象。高新技术产业吸纳的主要是高学历青年人才,能够有效防止人才外流。
5- 鼓励东北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虽然“搭便车”的好事已不再有,但还有许多海外市场值得开拓。中车集团成功向阿根廷出口地铁,华为占领许多非洲国家的通讯设备市场,都是近年来中国企业开发新市场的成功案例。虽然国际经济大环境不如2001-2007年那样乐观,但在局部却有可以找到有利的条件。
东北大城市拥有优质教育资源,以此作为吸引高端人才前来落户的非货币化福利,可能是一个性价比较高的思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人员和资本的流动都是比较自由的。于是问题来了:东北地区凭借什么吸引人才和投资呢?人才和投资不可能毫无理由地涌入、不计回报地振兴东北,东北地区必须设法制造吸引力。迄今为止,地方政府在制造吸引力上乏善可陈。着眼未来,应当重点着眼以下方面:
1- 降低人才安家成本。东北地区的房价和物价都比较低,这意味着高端人才不需要支付极为高昂的生活成本,生存压力比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天津、杭州等二线城市低太多。只要出台一些人才落户的政策、并且提供相应补贴,青年人才就能很容易拥有舒适的产权房,顺带消灭当地的房地产积压库存。此外,还应该利用东北文教资源比较发达的优势提供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并且兴建大批公益性养老机构,让安家的人才对下一代和上一代皆无后顾之忧。如果东北地区的企业一时不容易给出显著高于东南沿海地区企业的竞争性工资,上述非货币化福利产生的吸引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2- 以税收优惠拉动就业。东北地区迫切需要创造新就业岗位,解决失业问题,因此,有必要特别奖励带来大量就业岗位的企业。对于创造稳定就业岗位(走马灯般换人不算)达到一定数量的企业,可以返还一部分地税以资鼓励。倘若没有新就业岗位,地方财政还要保障失业人口,所以出让部分税收来保障就业仍然划算。
3- 以金融手段支持创业。对于愿意投资东北地区企业的各路投资机构(例如银行、风投、PE等),应设法提供含金量高的优惠政策——保证他们只要能在东北办成事,就一定能挣到大钱。省级政府应设立国资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资金盘要足够大,必要的话可以寻求中央财政和央企的支持。这些机构专门用于支持东北地区的产业升级,但必须完全采取市场化运作,由聘请的专业投资团队来操盘。这些机构只负责保证国有资产增值,严禁地方干部干预其运作。让投资活跃起来,才有可能促进企业茁壮成长。
4- 增强劳动者的安全感。唯有先照顾好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才能破除“没有编制你啥也不是”的观念。地方政府一要高度重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二要切实加大社会保障的力度。前些年,东北地区一方面建造了许多政绩工程乃至景观工程,另一方面对社保和医保的财政支持却显著不足,这种现象是极为荒诞的。敢问某些地方干部,你心里有群众吗?你的良心不会痛吗?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科学使用财政经费优先保障民生,对胡作非为的地方干部进行追责和惩戒。
抚顺市的景观项目“生命之环”从建设伊始就饱受群众诟病。与此同时,辽宁社保亏空的额度全国靠前。
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设置合理的期待值。东北地区近期不可能回到20世纪80年代初那种“全国经济排头兵”的地位。只要能打造支撑长期发展的健康产业结构、实现高于多数中部省份的经济增长率,就算是很好的结果了。
再就是“风物长宜放眼量”——以前东北的一些地方干部急功近利,为了拼凑政绩,特别在乎一两年内吸收了多少直接投资、创造了多少产值,这种思路永远培养不出高新技术产业。产业升级客观上需要时间,5年初见成效、10年实现飞跃,已经算是乐观的期待。因此振兴东北需要中长期战略规划和政策的持续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马密坤
-
“英美贸易协议这项‘毒丸’条款,中方狠批” 评论 108“不被特朗普唬住,中国打了个样” 评论 119“显然特朗普先退一步,虽尴尬但有用” 评论 77欧盟深吸一口气:这也太荒谬了 评论 238阵容庞大!关键时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国 评论 91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