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实:这些案例告诉你,移民的坑有多深
关键字: 移民富豪移民移民美国移民故事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很容易就能理解这是怎么回事。1945年8月,时任冀热辽军区十六军分区司令的曾克林率部攻克山海关,沿铁路一路进占沈阳,受到东北人民的热烈欢迎。东北的青壮年、特别是产业工人踊跃参军,使得曾克林在短时间内扩编了多达2万多人的部队【1】。曾克林带出关的连队扩编变成团,原先的战士都当上了连排干部。显然,个人能够取得的成就与其栖身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趋势密不可分。曾克林部干部战士普遍升职的根本原因,是革命队伍的迅速壮大。
以上述思路,不难看出某些人为何成为“先富”群体。例如,在2000年前后,任职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各分行的中层干部大概能拿到4000元的月薪;而到了2011年前后,同等职位的年薪可达50万元以上。在十来年的时间里,同等职位的收入增长了10多倍,归结为人的能力提升了10多倍恐怕说不通。合理的解释是:这些金融从业者赶上了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大环境下,银行哪怕只靠利贷差都有很好的效益,使得从业者成为“风口上的猪”,纷纷飞了起来。
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成功学的书籍:鼓励个人奋斗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将个人的成功完全归结于“个人奋斗”、而不考虑社会和历史因素,则是唯心主义思想,很容易误导人生观和世界观
无独有偶,某些高校教职人员也成功搭上了顺风车。1998-2006年间,高校规模迅速扩张使得教职工队伍出现缺口【2】。当时的博士、硕士甚至本科生,都有留校任教的机会。而且当时高校对教职工的考核并不严格,不像今天这样对学术成果有硬性要求。所以,在那段时期进入高校任职的教职工享受了一段轻松快活的日子,拿个副教授、教授的职称比现在容易得多。毫不夸张地说,现在一个理工科副教授的学术成果,可能比90年代末的院长都能高出一截。但是事业单位总会有论资排辈,早些年进入高校的一些教职人员“交游士林,累官固不失州郡也”,现在很多已混成学院领导、甚至校领导,享受优厚的待遇和收入。这些获益同样不能片面归结为“个人努力”的因素。
然而,很多“先富”并不这么看。他们虽然从中国的迅速发展中获益,却没有意识到中国社会的机遇促使他们致富这一客观事实。这些迷信个人奋斗和“成功学”的“先富”,认为自己哪怕去了发达国家也必定是“成功人士”,结果很快就“入坑”了。客观地说,能在发达国家过得还说得过去的,其实是一些来自中国的技术人才,例如工程师、医生等等。由于发达国家存在对技术人才的刚性需求,这些人在一段时期内确实获得了比国内更高的收入。严格来说,这些技术人才绝大多数并不属于“先富”的范畴,他们在发达国家摸爬滚打多年之后才逐步跻身于中等收入阶层。不过,国内技术人才的收入在迅速增长,TMT、半导体、生物制药等前沿行业顶尖人才的收入水平几乎快要与美国持平。身在国外的技术人才也就是不算吃亏,但很难说占了多少便宜。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话其实很有道理。很多人成为“先富”并不是依靠爆棚的自身才干,而是凭借自己在中国拥有的社会关系。私企高管、金融界人士、医药代表、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干部等各路“先富”人士,说穿了都是依靠大量社会关系来维持自己的经济地位。文艺界人士就更不用说了,热爱他们的观众、粉丝才是衣食父母。一旦这些人移民到了发达国家,就切断了自己原有的绝大多数社会关系;而在陌生的土地上,他们又没有能够用于维持地位的社会关系。于是,许多在中国光鲜亮丽的“先富”,移民发达国家之后几乎变成废人,遭遇了社会经济地位的“断崖式下跌”,这种结果并不令人感到奇怪。
至于“为了下一代能有更好的发展”之类的移民理由,纯粹源于信息不对称性。许多“先富”只看到了国内考学竞争激烈,却不知道发达国家同样有激烈的人才竞争。与纯粹依靠各人学力拔得头筹的高考不同,国外大学的入学申请制度公开充满歧视。例如,美国私立名校推行的是财产歧视,申请者必须提供近年家庭收入证明,确保交得起每年4万美元以上的高昂学费,没钱就别读书呗;而美国公立高校推行的则是种族歧视,学校为了保证“多元化”,不能让亚裔的比例超过一定限度,所以亚裔的成绩必须比白人好一截、比黑人好两截,才能被纳入考虑范围。呵呵,在号称“自由”、“平等”的美国,想获得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都如此不易。不得不说,过于美好的想象,往往来源于无知。
下一代移民的麻烦还远不止于求学阶段。亚裔移民在欧美国家的职场长期受到隐性歧视,上升空间反而受限。根据美国人口普查数据(U.S. Census data),亚裔早在2011年就占据旧金山湾区技术工种的半数之多,超过白人成为最大的群体,但是很难进入中层以上的管理层。对亚裔女性来说这一问题更为严重。每285名亚裔女性中,只有一人能进入这些公司的高管级别,而白人男性的这一数据为1/87。前思科系统(Cisco Systems)副主席巴克·吉(Buck Gee)坦陈:“白人女性有42%的劣势,而亚裔女性这方面的数据高达260%。”【3】问题在于,包括硅谷在内的旧金山湾区,已经是美国多元化程度最高、族裔平等做得最好的地区,华裔在美国其他地方面临的环境可想而知。
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图为歼-15研制总指挥罗阳生前于辽宁舰工作照
在美国的多年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做拥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远远胜过做拥有华裔面孔的美国人,此乃肺腑之言。国内有条件的父母,真要是想让孩子见见世面,那就在在国内老老实实做好自己的事业,送孩子出国留学呆几年也就行了。倘若举家冒险移民,只怕连“先富”的地位都保不住。
移民中介当然不会将发达国家“坑爹”的一面告诸公众,它们正指望依靠某些“先富”对发达国家的盲目崇拜来敛财呢!它们自然要把发达国家的生活吹捧到天上,上钩的鱼越多越好。只有在发达国家长期学习和工作过的中国人,才会拥有对这些国家全面而深刻的认识,然而真话未必好听。
参考文献
【1】豆瓣阅读《曾克林将军自述》: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274072/
【2】人民网:http://edu.people.com.cn/n/2013/0503/c116076-21359059.html
【3】侨报:http://ny.uschinapress.com/kong/2015/05-07/69596.html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特朗普,听听劝吧,我们需借鉴中国” 评论 26“中国打样后,印度突然硬气了” 评论 181“中国在南美建巨型码头,确保替代美国粮食” 评论 89政策突转,特朗普中东行大撒先进AI芯片 评论 147“英美贸易协议这项‘毒丸’条款,中方狠批” 评论 146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