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实:这些案例告诉你,移民的坑有多深
关键字: 移民富豪移民移民美国移民故事【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徐实】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曾提出“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然而,历史的发展并不尽如伟人的预期。一部分“先富”对于带动其他人“后富”毫无兴趣,甚至以鄙视的眼光看待经济状况不如他们的普通群众。这些人先富起来之后,就热衷于整天抱怨“城市雾霾太多”、“食品安全不过关”、“国内不够自由民主”云云……尔后得出结论——为了自己日后过舒坦日子,为了孩子能够幸福成长,唯有向发达国家移民。
如此身体力行的“先富”自然不在少数,要么国内大批移民中介公司和国外多如牛毛的移民律师挣谁的钱呢?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先富”移民之后的生活并不像先前想象得那样如意,反而成为人生磨难的开始。我因商务活动经常往返于中美之间,近年来见到不少这样的事情。讲几个熟悉的案例,就能说明很多问题。
案例A
某高级知识分子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在著名高校担任副院长。当时他年仅40多岁,事业有成,生活阔绰,有房有车,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然而此君觉得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至少50年,有生之年中国发展不起来。为了“让孩子无忧无虑地成长”、“与国际接轨”,他和妻子双双从高校辞职,举家移民加拿大。
加拿大的高校当然不可能给他们提供对等的职位。这对夫妇身为高级知识分子,却长期找不到合意的工作。没过多久,此前在国内的积蓄也就用的差不多了,他们不得不去做修房子、端盘子之类的零工,含辛茹苦地供女儿读书。懂事的女儿意识到,父母维持生存尚且不易,几乎没有可能实现社会经济地位的翻盘。要想让全家摆脱这种窘境,恐怕只有靠自己了。于是,这个小姑娘拿出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苦读数年,终于申请到了加拿大较好的大学,使得家庭的命运出现了扭转的希望。
回过头来看,那位高级知识分子曾经任职的高校后来被列入985工程,如今在世界大学排名中都是数得着的。假如他一直留在高校任职,即使运气只算一般,现在至少也该位列校务委员会,妥妥的正厅级待遇——比如今在加拿大勉强开个小超市维持生计好得太多。而且,以他从前所在东南沿海省会的丰富教育资源,加上他拥有的社会关系,他的女儿只要正常读书就能进省重点中学,而且在很大概率上能够凭藉自身努力考上985、211高校,申请她现在就读的加拿大大学更是轻而易举。
由此可见,夫妇二人背井离乡、完全葬送自己的事业,并未给女儿带来明显的收益。既然如此,又何必费这样大的周折,让全家上下脱几层皮呢?
案例B
一对大连夫妇原先经营一家不错的酒店。后来他们一心要让女儿接受“最先进的国际教育”,果断将酒店转手,套现一千多万元,然后举家迁往美国旧金山湾区。此后夫妇二人完全断绝了收入来源,全天候陪女儿读书。然而,他们的女儿特地选择了一所寄宿制高中就读,刻意和父母保持一定距离。
其实他们的女儿并非不懂事,直到她憋得不行,才向一些好友吐露了心声:我不想和父母住在一起,是因为他们的陪读给我造成了极大精神压力。他们经常和我讲,爸爸妈妈为了你做出了多么大的牺牲,可是我并不想承受他们这些牺牲啊!现在他们断绝了收入来源,全家指望依靠我一个人的努力实现翻盘。假如我没能进入美国名牌高校就读,岂不成了家庭的“罪人”?我一看到他们就会想到这些,心里压抑得受不了。住校的时候见不到父母,才能暂时忘掉那些事情,拥有片刻的轻松。
这个故事现在还没有画上句号。这对夫妇心里想的是“让孩子幸福成长”,实际上却是将一厢情愿的观念、甚至是错误的观念强加给下一代。真正有见识的父母会做子女强有力的后盾,让子女到社会上放手打拼。即使子女遇到了挫折,父母仍然能够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子女回家还有双筷子可以吃饭。而这对夫妇的所作所为,是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当作筹码,一股脑儿地押注在女儿身上,这不是把女儿活生生逼成赌徒吗?而且这场豪赌还只能不赢、不能输,否则全家没有退路、万劫不复。他们的女儿背负着极为沉重的精神包袱、被迫参与竞争,这难道会是一段“幸福成长”的经历吗?这真是个荒唐的悖论。
案例C
某位文化界人士是改革开放之后第一代大学生,受益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对外开放政策,得以经常赴海外工作。当年人家没少挣外快,日子过得滋润得很——家在大城市,别人玩不起的他玩得起,他玩不起的没人玩得起。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此君举家移民日本,一开始还觉得小日子还说得过去,可是时间一长就感觉到问题了。
当代日本是个相当封闭的社会,从经济领域到政治领域都有大量的门阀存在,阶层固化非常严重。平成时代的经济泡沫破裂之后,日本的阶级分化也越发严重。哪怕是没有深厚背景的普通日本人,想获得上升空间都非常困难,更何况那些根基尚浅的移民呢?
20年转瞬即逝,他家在日本的社会经济地位几乎没什么变化。而当年在国内过得不如他的邻居们,后来纷纷开上了汽车、买了漂亮的商品房;有的事业蒸蒸日上,有的生意越做越大,哪怕那些平平淡淡过日子的邻居,生活水准也一点都不比他们家差。现在生活富裕了,出国游玩的机会多得是。大家去日本看过之后,发现发达国家的日子也并没有好到天上去——普通老百姓还不是混个温饱、一生房奴?于是,那位仁兄再也不是大家羡慕的对象。
说起来真有些可惜——改革开放之初的大学生极为金贵,在各个单位里几乎都被当作业务骨干重点培养。如果那位仁兄留在国内发展,只要付出正常水平的努力(还用不着头悬梁、锥刺股),就能获得远高于在日本社会中的上升空间。
许多“先富”由移民而起的人生磨难,缘于对社会环境和历史发展的错误认识。其实,某些“先富”真没弄清楚自己到底是怎么富起来的。他们深受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认为自己在中国社会获得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完全源于其个人努力,而这恰恰是一种错觉。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