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家vs经济学家:印度GDP增速超中国,胜算有多大?
关键字: 印度央行中国印度GDP莫迪制造业服务业国企私有化有人说印度的股市波动比较大,还是以数据说话。过去一年,中国A50的波动率是4.53%,德国是1.65%,标普1.32%,印度NIFTY50是1.29%。注意下,这个波动率是调整过的波动率,传统波动率只用收盘价,我的数据考虑了日内波幅。
莫迪的日子比朱镕基改革时困难得多
观察者网:前几年有报道说,印度政府一直通过大规模出售国有资产筹集资金,用于维持公共工程建设和经济增长所需。此举在印度国内也引发争论。包括执政联合政府的盟友以及代表国营企业工人的工会,都反对出售国有资产,更不支持国营企业私有化,目前这种争论平息了么?另外,莫迪上台后,国企私有化有什么目标么?可行性及执行力度有多大?
陈平:我没有去过印度,但是和不少印度杰出的经济学家有交往。有几个问题让莫迪的日子比朱镕基困难得多。
第一,印度和南非的问题类似,引进西方民主制、工会及非政府组织,如果搞国企私有化,阻力比英国撒切尔夫人面临的英国还要大。我估计过议会和工会关的道路艰难。
第二,印度的官僚系统比中国的效率差得多。即使莫迪能干,官僚系统的拖懒散,也会挫折莫迪的锐气。所以,印度搞国企私有化不如大力引进FDI。但是印度的民族主义又会在选择外资上矛盾重重。
外资真正能快速创造就业的只有中资。但是,中印边界问题不解决,双方没有互信,中资只会投资劳力密集赚快钱的产业,不敢投资风险高,周期长的基础建设。印度要赶超中国,就难之又难。
如果印度没魄力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继续玩大国平衡的把戏,又拉美资、又拉日资。回旋余地就不大。因为美资的高管享受惯了,印度的环境如此差,中高级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出差都喜欢到中国,不喜欢到印度。
印度要创造吸引外资的环境,也得十年以上。到时莫迪是否还在台上,就不知道了。
日本国内已经严重不景气,日本政府债台高筑,难以大规模援助印度。日本私人企业投资,只会用过时产业占领印度市场,不会把核心产业移往印度,让日本自己的产业空心化。
估计安倍只是再演外交游戏。日本企业会扩展印度市场,前提是转移日本无法生存的过时产业,不会拿出先进产业。
现在大批进印度的是股市热钱,真正多少FDI进入印度的哪些行业,有待观察。我们虽然不能掉以轻心,但中资企业也不能头脑发热,先准备交学费,别以为印度的钱好赚。
熊鹏:印度政府的财政赤字一直是通胀的来源之一,因此莫迪政府在选举时承诺降低财政赤字。今年2月28日是新政府第一个完整财年的预算案,市场会非常关注。
至于争论,肯定有。从我个人的角度,如果我看到莫迪政府的确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这对投机而言就是正面的。
这里有个问题,我一直想说。实际上,中国目前进行的结构改革力度远大于印度,但似乎很少被全球的投资机构真正了解和理解。而印度稍微有点动静,就会引发股票的持续上涨和主要财经媒体的持续跟踪讨论。这里面的原因值得思考。
我赞成陈平关于中印日美地缘政治的分析。目前我们看到的情况是中印两国都有兴趣解决这个问题。金砖银行、亚洲投资银行和一路一带,如果没有印度的支持,实际上是很难的。从经济价值看,两国在争议地方做出让步是可能的。
陈平:边界问题要看莫迪的决断,如成,中国援助的规模可比五十年代的苏联或马歇尔援助。如玩中美日之间的平衡游戏,就等他自讨苦吃。中国必须用条约而非中美声明之类的面子外交,这无法保证长期投资的安全性。
移植中国制造业行不行?
观察者网:熊鹏提到印度的莫迪可能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简单说,莫迪要移植中国的制造业。那么,近期,比如四季度7.5%的涨幅,各部门对经济贡献的构成是怎么样的?这样可能可以回答陈平关于谁在推动经济增长动力的问题。
熊鹏:印度Q4的数据主要是服务业非常好,制造业比Q3下降。印度是油价下跌最大的获益者之一。
根据最新数据,2014年第四季度,印度最高的经济增长率得益于以下服务业:电力、燃气天然气、水供应和其他公共服务领域(10.1%);贸易、旅店、交通、通信及港口相关服务领域(7.2%);金融,房地产及其专业领域(15.9%);公共管理、安全防御和其他领域(20%)。
制造业扩张了4.2%,采矿行业上涨2.9%,建筑业增1.7%。相比之下,农业部门下降了0.4%。
我解释一下莫迪的道路。对于人口密度很高,人口结构相对年轻,普遍教育水平较低的东亚和南亚经济体,成功的经济体都是以制造业作为解决就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从日本到中国都是这样。
而为了实现制造业的快速成长,在基础设施、土地制度、劳动制度方面必须要有相应配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的失败很多都是源于土地制度,即大地主占有私有制,导致了制造业无法获取便宜的土地,印度目前也是同样的问题(可参考 How asia works? 2013)。土地和FDI是莫迪上台以来着手在解决的问题,加上他在古吉拉特邦的成功经验,给了国际投资者以信心。
当然,印度的问题比比皆是,李光耀在他的《观天下》里面对印度极尽鄙视之能事。但我通过阅读印度优秀企业家的思考,比如,Infosys创始人的《与世界同步》一书,包括与国际投资同行的交流,觉得印度是一个被严重误解的经济体。
从2012年开始的印度牛市,其实也在表明至少到目前为止,投机者看好印度,不要低估国际投机者的智商和能力。当然我只是从投机的角度看印度,没有陈平看的深远,因为如果印度股市和卢比不行的话,我就会撤离,这就是热钱的特点和危害。
陈平:印度引进制造业的困难比越南更大。多年前台资和部分中资就把劳力密集企业移到越南,以利用越南的廉价劳力。我认识一个台资大企业的顾问,他告诉我困难有两个:
一是越南缺乏技术工人,即使班组的干部都要从中国调去。培训越南的中级技工和基层管理人员都需要时间。不像中国可以立即招聘,只是价格要高。但是,从中国调技工过去,也不便宜。
印度的海外学生,学软件的很多,硬件很少。因为印度基础工业薄弱,回去就业机会有限。即使印度大规模培训中专技工,也需要时间。
二是中国工业配套,体系完整。零部件可以就地采购。越南、印度都没有完整工业体系,进口部件又贵又慢。更需要二十年以上时间,才能和中国的低端制造业竞争。印度政府的执政能力比越南差,即使高层有高级海归设计,改造政府部门和企业文化,不是易事。
总而言之,印度、越南和美国,都在和中国竞争制造业的就业和市场。国内主张任凭市场走向放弃低端制造业的主流经济学家,该是认清国际竞争格局,反思美日模式的时候了。市场不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自动机,市场是用商品、服务竞争的战场。
战场上没有固定的战术。毛泽东打仗,全靠知己知彼,以己之长,攻敌之短。从不模仿对手搞什么教条主义的正规战。商场同样又合纵连横,不能唯利是图,没有长远谋略。最坏的决策是未战先撤。岂不知拿破仑有言:怕败者必败!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苏堤
-
受不了特朗普,美财长打算“跳船”了? 评论 13全美数十万人涌上街头,“住手吧!特朗普” 评论 399“中方清单上的每一项,都瞄准要害” 评论 195“特朗普不代表所有美国人,请别报复我们州” 评论 315中柬云壤港联合保障和训练中心正式挂牌运行 评论 162最新闻 Hot
-
英方警告以色列:这不是对待英国议员应有的方式
-
时间定了!“C909将执飞越南国内航线”
-
全美数十万人涌上街头,“住手吧!特朗普”
-
泽连斯基准备用测谎仪“抓内鬼”
-
欧盟报复美国?西班牙和意大利跳出来反对
-
“中方清单上的每一项,都瞄准要害”
-
罕见!党内盟友与特朗普唱反调:明年我们可能面临“血洗”
-
“崇拜了美国这么多年,我们还能信什么?”
-
“特朗普不代表所有美国人,请别报复我们州”
-
中柬挂牌,洪玛奈感谢中国
-
特朗普转发“巴菲特支持特朗普经济政策”,巴菲特回应了
-
演都不演了,特朗普顾问直说:阿根廷得结束这份中国协议,不然…
-
中柬云壤港联合保障和训练中心正式挂牌运行
-
这一重大科研装置,成功部署!
-
美媒关注:辛辣回击特朗普关税,中国媒体用上AI歌曲和短片
-
特朗普再要求降息,鲍威尔:关税远超预期,再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