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家vs经济学家:印度GDP增速超中国,胜算有多大?
关键字: 印度央行中国印度GDP莫迪制造业服务业国企私有化2月10日,一则有关印度GDP增速超过中国的新闻,在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中心、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陈平教授的学友圈中引起热议。经济学家陈平和全球宏观投资人熊鹏对印度的GDP究竟是真是假,印度邓小平——总理莫迪在从事什么样的改革,印度何以超越中国等话题展开非常有意思的讨论。
同样是研究印度,投资人跟经济学家是完全不一样的视角,投资人需要对宏观经济信息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因为一旦看走眼,损失的是大笔真金白银。作为在印度股市中斩获不菲的对冲基金经理,熊鹏对印度发展持看好的态度。不过,可以理解,这跟所有手持热钱资金快进快出的那些大摩、花旗、瑞银们一样,只为投资回报,无关国家未来发展格局。
陈平虽没有去成印度,不过他跟很多印度经济学家有多年的来往,他的观点是从大国的发展战略出发。他认为,现在大批进印度的是股市热钱,真正多少FDI进入印度的哪些行业,有待观察;莫迪改革的阻力要大于中国90年代末期朱镕基时代的改革,也难于撒切尔夫人在上世纪80年代面临的改革。经济学家对一国的未来往往充满忧患意识,所以,经济学家做不了投资,这也是被无数经验证明了的。
在研究印度的时候,熊鹏还观察到,中国目前进行的结构改革力度远大于印度,但似乎很少被全球的投资机构真正了解和理解。而印度稍微有点动静,就会引发股票 的持续上涨和主要财经媒体的持续跟踪讨论。或许是中国资本管制的原因,热钱撤离比较难,也或者如熊鹏所观察的,印度的证监会和经济学家从不出来说股市涨太快了;再或者是因为意识形态原因,引领市场的大多为西方投资者,他们对中印两国看法本来就很不同。总之,在全球资产配置报告中,印度股市和印度货币,比中国股市更受到全球投资人追捧。
投资人和经济学家对印度的观点一正一反,相映成趣,让我们对印度加深了认识。末尾,编者也提问加入讨论,两位都给予了非常详细的解答。经两位讨论者同意、修订,观察者网特编发他们的对话,供读者思考。
新闻:印度中央统计局2月9日宣布,受益于算法调整,2014年四季度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跟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7.5%,(中国2014年四季度GDP同比仅增7.3%)。预计2014-15财年(2014年4月1日-2015年3月31日)印度经济将增长7.4%,与中国持平。
印度GDP数据调整是合理的
熊鹏:世界的运行模式有时候是很奇怪的。如果大家都认为印度可以超过中国,那么,全球投资者的信心和资金就会更多进入印度,撤离中国。因为资金和信心本身就可以带动经济成长,因此接下来的数据会进一步证明这些投资者的看法是正确的,从而激发国际投资者更多投资印度。如果这个正循环过程启动,印度就真会超过中国。股市也是这样。
关于印度此次调整GDP核算方法,虽然有很多争议,甚至一些印度经济学家和企业家都感到意外,但我认为印度没有作弊,因为它的这个调整是合理的。
简单说,就是将GDP核算的基准年限从2004/5财年调整为2011/12财年,同时将财务核算中成本计价法改为公允价值计价法。中国在2007年的上市公司财务制度中就已经引入了市值计价法(公允价值计价法的一种,观察者网注)。而且,印度对过往数据进行了追溯,Q4的数据是合理的,实际上,Q4的增长率是低于Q3的,这与印度的PMI和出口数据是可以吻合的。
印度能拿到贷款的也都是国企
陈平:我几次受邀都没去成印度,因为印度官僚的效率太差,签证下来已经过了会期了。我始终不明白印度经济增长的动力何在?软件外包不可能解决12亿人口的就业,几百万有可能。谁去过?
熊鹏:虽然我没去过印度,但我从2013年就开始关注和交易印度的股票,有一些了解。
一、印度之前的失败是源于经济政策的失败。印度有一个类似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国有经济体占比很大。因为没有及时完成土地制度的有效改造,所以导致制造业无法在印度生根。加上众所周知的选举制度、社会隔离,印度其实一直没有走上经济发展的道路。
比如,印度国企的不良贷款率非常高,这点跟中国非常像,印度能拿到贷款的也都是国企。印度最新的不良贷款数据是4%,但真实的数据是10%(考虑银行债务重组加速确认坏账的情景)。
事实上,在新兴市场国家,印度的坏账率是非常高的。对比中国看,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是1%,就算翻4倍,也就4%,也低于欧洲。
二、印度的莫迪可能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莫迪是草根(较低的种姓)出生,在治理古吉拉特邦的时候,多次来中国,以至古吉拉特邦被称为印度的广东,GDP增长率长期保持10%以上。
简单说,他就是要移植中国的制造业以及有利于制造业的基础环境。加上印度实在太穷,太穷了就有机会。
三、印度的精英。印度有一群国际精英,投资者比较信任他们。他们在各个领域的成就都是受到专业人士认可。印度的精英目前都在关键位置上,而不是在野。
莫迪卖国企引外资 股市翻倍
陈平:印度国际精英融入西方文化的程度比中国高。但是精英回去的比例高吗?
熊鹏:他们参与的程度和比例很高。莫迪政府的高参团队拿出来就是一个世界级的经济、金融和政治精英团队,央行行长Raghuram Rajan只是其中一个。除了阿玛蒂亚森(他反对莫迪当选)没有回去,很多人都回去了,或者以某种方式参与印度的变革。即便没有在政府任职,也是担任各个委员会的咨询成员。比如克鲁格曼的老师,著名的国际贸易理论权威巴格沃蒂一直被认为是印度目前改革的指路灯,他多次在重要媒体为印度和莫迪打气。
莫迪被当地人称为印度的邓小平。 Rajan回国后担任央行行长,对印度银行体系进行大规模改造,有点像1998年朱镕基给中国银行业改造一样。
莫迪政府有点生逢其时,印度最大的问题是通胀。结果他一上台,风调雨顺,油价大跌,加上美国重新支持印度,在新能源、贸易准入方面给了他们很多优惠,现在有点左右逢源的意思。股市已经翻了接近一倍,而且,还是今年对冲基金最看好的股票市场。(见上图)
陈平:对冲基金看好的地方,一定会产生泡沫。西方越脆弱复苏,印度的热钱会更多。只是不知印度是否允许外资控制国有企业?
熊鹏:印度正在修改法律,大幅提升了外资控股的比例。而且是鼓励直接投资。华为刚在印度投了一个非常大的研发和制造中心。
目前看他们还是吸收了一些经验,主要鼓励直接投资,而不是热钱投机。但这个关系很复杂,热钱投机越热闹,越容易吸引FDI。股票和货币市场和直接投资之间也许存在着彼此加强的趋势。从理论上也可以理解,组合投资和直接投资都是基于对被投资国未来的信心。
印度现在主要就是卖国企。上个月刚卖了印煤10%的国有股,用来补充基础建设资金,因为股市好,40亿美元的交易对市场冲击很小。
顺便说一句,印度的证监会和经济学家从不出来说股市涨太快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苏堤
-
“果然,中国说对了” 评论 109“特朗普会让世界团结起来,减少对美依赖” 评论 205“刚刚,我看到了未来,它不在美国” 评论 160特朗普竟对中国征收34%“对等关税” 评论 953解放日?“对于市场而言这是‘屠戮日’” 评论 71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