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好宏观经济学,你不一定能成为马云,但能更好度过今年危机
002 辨识经济周期:把握机遇避免损失,比如马云和潘石屹
上文我们谈到学习宏观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研判宏观大势。但要区分当下的热点事件中哪些会影响大趋势,哪些只不过是短期的插曲。下面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中短期的考虑上,集中在当下。
美国特朗普政府中有一位对中国抱有很大成见且对贸易理解很狭隘的策略人士,名叫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他是挑起对华贸易争端的主要鹰派人物。此人是经济学家,他的《时机:反向思考战胜经济周期》一书对企业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大家有时间都应该找来读一读,我们必须做到知己知彼。这本书中主要谈到以下几点,可体现辨识经济周期的重要性:
第一,关于资本开支和收购策略,公司在繁荣期将要结束时削减资本开支。由于我们无法精准地预测拐点的到来,所以这一削减资本开支的行为可能意味着公司会错过繁荣期最后疯狂的那一段时间,但因此而节省下来的现金将使公司在经济衰退最终出现的时候以低成本扩张,尤其是公司可以吞并那些由于过于激进而遇到麻烦的竞争对手,并为经济衰退结束时的扩张做好准备。他举了一个由于过于进取而遭到惨痛损失的公司的例子——美国的计算机零售商Gateway(捷威)。1999年,也就是科网泡沫崩盘的前一年,Gateway将其计算机零售店从280家扩展到400家,这使其杂项开支成倍增长。当2001年经济衰退来临时,Gateway留下了大量库存。高昂的管理费用降低了其对戴尔的竞争力,戴尔迅速抢走了Gateway的市场份额。
他也举了成功的案例,那就是潘石屹。潘石屹于1992年果断退出了海南房地产市场,随后海南房产泡沫于1993年破裂。潘石屹于1995年创立了SOHO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他在北京积累了土地储备,为2001年之后的扩张做好了准备。
大家可能还会注意到另一个成功的案例:马云。在阿里巴巴的香港首次公开募股(2007年11月)取得巨大成功后,马云于2008年2月宣布“冬天即将来临”并要求员工做好准备应对。这离雷曼破产的9月15日还有大半年的时间。马云大幅削减资本开支,其节省的现金使阿里巴巴能够在危机当中以有利的价格购买中国万网、搜狗、s.cn,Sinosoft等公司的股份,并加速其在印度、美国和欧洲国家市场的扩张。
第二点是库存管理,企业不要被表面的幻影需求所迷惑。书中以思科(Cisco)为例做了说明。当面临供应短缺时,客户会在实际需求为100个单位时订购180个单位,希望可以分配到100个单位。在这180个单位的需求中有80个是虚幻的。思科没有意识到实际需求和幻影需求之间的差异,也没有留意到经济衰退即将到来的信号。它不明智地继续扩张,结果在衰退到来之际累积了大量库存而卖不出去,不得不在2001年减记了价值20亿美元的库存。
第三点是关于经济衰退期间的营销。1990年到1991年经济衰退期间,必胜客在广告中强调的是家庭套餐的价廉物美,而麦当劳在同一时间削减了广告。结果是这一时期必胜客销售额增长了60%,而麦当劳的则下降了30%。在衰退期不是不做广告,而是要懂得如何让广告打动消费者。
最后,他讨论了风险对冲。我们都知道,航空公司的主要成本之一为石油。2004年,当油价超过每桶50美元时,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风险对冲率为80%,它早在石油期货每桶24美元的时候就已经锁定了绝大部分成本。相比之下,美国的大陆航空公司的石油对冲率为45%,对冲价格为每桶36美元;西北航空公司的石油对冲率只有25%,对冲价格为每桶37美元;而达美航空公司则完全没有对冲。
【编者注: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廉价航空理念(提升人效、降低成本)典范,自诞生起历经石油危机、经济衰退与罢工、恶意竞争和价格战、海湾战争和恐怖袭击、金融风暴等生死大危机,每次遇险均能洞悉大势、逆风翻盘并实现增长,连续盈利47年,创造奇迹】
可能大家会觉得,虽然以上例子说明了辨识经济周期的重要性,但难在如何辨识。事后诸葛亮容易做,可是当你真正要做决策时总感觉信心不足。决策对了,当然可以把握机遇,决策错了则难免造成重大损失。当然,宏观经济学家判断失误也不在少数。
学习宏观经济学会让我们注意到一些关键的数据,同时也让大家理解那些重大事件是如何影响整体经济的,这种影响的整个链条是如何衔接的。
为了能够更准确地辨识经济周期,各国纷纷建立了调查数据库,官方和民间的数据发布也都相当多,其中有一些是左右大市的。经济学家们设计了一系列的领先指标和预警体系,虽不完美但还是对判断和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003 get对宏观调控政策的预见力,吃到并吃好政策红利
下面我们来谈谈“宏观调控”这个热点词以及如何利用宏观经济学知识增强我们对宏观调控政策的预见力。
钱颖一在他的书中说,“宏观调控”一词是在1985年“巴山轮会议”上正式提出的。1984年年底中国经济形势仍然过热,信贷失控、通胀率达10%。虽然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议,但问题并没有解决,通胀率到1989年一度突破25%。
在中国,“宏观调控”是在1994年真正获得了今日的名声,当时中国通胀率再次站上了25%的关口。这一轮的过热起因可以回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改革处于“姓资”还是“姓社”之争。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讲话”打破了这一僵局,确立了改革方向:“谁不改革谁下台”以及“发展才是硬道理”。号召一出,经济展现活力。一批年轻官员下海创业,造就了今日的“92派”企业家,其中代表人物包括陈东升、田源、冯仑、王功权、潘石屹、毛振华等。与此同时,各地投资项目也纷纷密集出台,到1993年经济再次明显过热,通胀率由马的投资项目和烂尾楼,但整体经济仍然维持着增长势头,即便到了1996年,GDP实际增长率仍有9.9%。这一轮宏观调控和法制建设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为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下了基础。
1994年,中国宏观调控正在进行中。当时金融市场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会出现硬着陆,即经济会出现崩盘,而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会出现软着陆,即经济增长会有所下降但仍处于健康水平。香港的一家国际投行的主管持第一种观点,而其手下的一位海归中国经济学家则坚持认为中国经济会出现软着陆,于是向美国总部力陈己见,这样做是要冒很大风险的。随后的发展证明这位中国经济学家更了解中国。
1997年,亚洲出现金融危机。这一外部冲击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又是另一场考验,中国需要的是另一番宏观调控对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工具的应用以及汇率政策方面的权衡。宏观失衡可以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宏观失衡的类别也不尽相同,因此它所需要的宏观调控政策组合也就不同。即便是在发达国家,比如美国,也有可能出现政策两难或者政策失灵的局面。下面我们来介绍两个典型的例子。
(1)政策两难:1979年沃尔克接任美联储主席,他为控制美国当时的通货膨胀,把价格型调控转向数量型调控,让美联储直接控制货币总量。结果金融市场的不适应导致了长期利率大幅上涨,经济衰退非常严重。
(2)政策失灵:2001年美国经济增长乏力,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连续降息11次,但仍无济于事。原因在于,虽然美联储控制了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但这样并没有导致长期利率的有效下降。
经济是否处于失衡?处于哪一类失衡?政府面临的选择有哪些?政府的各种可能使用的政策各有多少空间?比如说,如果政府的债务负担已经很重,那么使用财政手段提振经济的政策空间就很小了。有了对这些问题的答案和分析,我们对政府的调控政策就有一定的预见力。
结语:
以上,大家读完可能还是会迷茫,觉得宏观经济政策、措施离我们还是遥远的。说白了,其对我们的帮助在于培养洞悉趋势,解读国家发布的各项方针政策(比如各种货币政策报告、关于经济的新措施等)的能力,如大家都能快速明晰其背后对大历史走向、国内外政经大势、民生的影响,进而指导生活——大到事业发展、投资、房产等,小到零花钱买买理财、基金……我们就能趋利避害,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本文内容摘自《宏观经济学通识课》(谢丹阳著,2020年7月中信出版社)一书,版权归作者及本书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作品出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原标题:学好宏观经济学,你不一定能成为马云,但能更好度过今年危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六个必须” 持续推动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20-07-03 15:38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图解:习近平总书记眼中的“对党忠诚”
2020-07-03 15:35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图解:改革创新最大活力来自哪里?这个会议给出答案
2020-07-03 15:32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检察机关依法提前介入“老干妈公司”被伪造印章案
2020-07-03 15:24 依法治国 -
港大毕业,起飞前10分钟被捕
2020-07-03 15:12 香港 -
港区国安委成立 林郑任主席
2020-07-03 14:56 香港 -
美国连续2天日增超5万, 特朗普却又“嗨了起来”
2020-07-03 14:5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
山东苟晶事件调查结果公布,15人被处理
2020-07-03 13:52 廉政风暴 -
【每日一习话】确保基层治理正确方向
2020-07-03 12:34 -
国务院任命骆惠宁为香港国安委国家安全事务顾问
2020-07-03 12:33 香港 -
焦点访谈:给总书记写信的这群年轻人,在武汉都经历了什么?
2020-07-03 12:3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今年三次深改委会议,中央强调了这些卫生领域重点
2020-07-03 12:2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国务院任命郑雁雄为中央政府驻港国安公署署长
2020-07-03 12:23 观察者头条 -
港区国安法实施首日10人被捕,9人获准保释
2020-07-03 12:00 香港 -
-
我国成功发射高分多模卫星
2020-07-03 11:39 航空航天 -
【实践新论】中国道路的世界性贡献
2020-07-03 11:24 -
山东回应查处242起高考冒名顶替事件
2020-07-03 10:44 中西教育 -
两名大陆驻台记者遭民进党当局驱逐
2020-07-03 10:13 两岸关系
相关推荐 -
日本这回要对美国咬紧牙关不松口了 评论 26“机智!中方出新招,进一步堵住漏洞” 评论 114“谁都不想挂电话” ,美俄元首两小时都聊了啥? 评论 144“中国提出需求,俄方愿保障:就差技术方案了” 评论 228“比美国先进20年,但中国稀土业要居安思危” 评论 224最新闻 Hot
-
“机智!中方出新招,进一步堵住漏洞”
-
“美国7年级学生相当于中国3年级,中国在嘲笑我们”
-
鲁比奥:美国想和平欧洲却谈战争,“世界颠倒了”
-
跟风美国?日本也要下手
-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愿与杜特尔特家族和解
-
“谁都不想挂电话” ,美俄元首两小时都聊了啥?
-
雷蒙多焦虑:美国每天都要有“落后中国”的紧迫感
-
“中国提出需求,俄方愿保障:就差技术方案了”
-
讲个笑话,这就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
-
“G6要告诉美国:要对华施压,还要被你胁迫,臣妾做不到”
-
“比美国先进20年,但中国稀土业要居安思危”
-
黄仁勋:全球一半AI人才都是中国人,根本阻挡不了
-
特朗普要查哈里斯
-
英法加谴责以色列:震惊!再不收手就制裁!
-
特朗普还是忍不住,暗示拜登“隐瞒癌症病情”
-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张永宁,任宁德市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