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晓球、王文等:主动塑造特朗普,建立更长远的中美关系
关键字: 习近平访美习近平特朗普中美关系特朗普美国智库人大重阳【文/中国人民大学赴美调研组 吴晓球、赵锡军、王文、陈晨晨】
4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赴美调研组密集在华盛顿会见了包括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Wilson Center)、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CRS)、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尼采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SAIS)等多家著名智库三十多位顶级专家与经贸人士,对即将在4月6日佛罗里达州举行“习特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及长远的中美关系进行一轮深度摸底。
美国智库界普遍认为,特朗普对华战略尚不清晰,此前竞选中讲述的“贸易战”、“指控汇率操纵国”等口号不能兑现。但特朗普仍处在变化与学习中,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也有所松动,“习特会”两人相互熟悉比其他的实质性推进更重要。
为此,调研团认为,中国社会舆论应从更长期视角看待“习特会”,放平对此次会面预期。与此同时,中国社会应持有对美国合作的开放姿态,广泛开展与美国智库、社会精英与州县层面的对话与沟通,为更长远的中美关系做好扎实铺垫。现将调研内容与中国社会舆论整理分享如下:
4月6-7日,习近平主席将与特朗普总统举行首次会晤
调研华盛顿的三大突出感受
在数日密集的会谈中,数十位美国智库学者不少观点折射了美方内部的分歧,但有一些集体共识对中国对美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一,特朗普对华政策在未来比较长的时期内都不可能清晰,国内政治、执行团队与中国反应是决定特朗普对华政策的三大变量。
美国智库界普遍认为特朗普仍处在“学习期”与“试探期”,上任两个多月来,在重大涉华问题上,特朗普处于“轻率表态-补充认知-重新表态-可能再度轻率表态-再度补充认知”的螺旋式循环。
在中美经贸、朝鲜、南海、两岸关系等中美关系重大敏感议题上,特朗普缺乏对历史背景的基本认知。在补充相关认知后,特朗普可能大幅扭转先前表态,在“一中”政策问题的相关表述即是典型。但这不意味着后续没有变数,在未来至少1年时间内,特朗普对华立场摇摆将是常态。而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执行团队会出现更换,国内政治博弈也会异常激烈。
第二,此次“习特会”的重点与难点是中美经贸关系,但特朗普并不能给出解决此难题的明确答案。
美国智库界普遍认为,在中美经贸问题上,特朗普表态多、口号多,但无阐述、无逻辑。有位智库人士还嘲讽道:“特朗普的表态都是为了发推特”,所关注的两大问题“贸易赤字和就业”无法自圆其说。多名学者认为,特朗普相关论调从经济学角度看十分荒谬,是没有理论逻辑与实践基础的“空谈”。多家智库与特朗普政府内部有私人联系,但理性的、可执行性强的政策建议普遍被忽略。美国智库对此普遍失望,有的甚至说,“我们这个研究机构离白宫仅半英里,但彼此内心却差了100英里”。
在经贸政策上,特朗普政府内部的保护主义派和温和派两大阵营间分裂严重。至于哪派胜出,美国智库圈意见不一,特朗普到底出台什么样的政策受外部影响的变量很大。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对美国的塑造力加强。多位美国智库学者转而为中国出主意,希望中国“持续开放”、“理性政策”能够推进中美进程,建议主动邀请美国加入亚投行与一带一路倡议。
第三,此次“习特会”的重大意义在于两人的相互熟悉。中方对美国这位“毫无从政经验”总统的知识补课显得非常重要。
多位学者认为,鉴于特朗普对中美关系具体议题的历史进程与复杂性缺乏认知、立场摇摆,“习特会”谈具体议题管控可能性低。会面重大意义在于两人在私人层面“交朋友”,中方可借此进行坦率的交流,更好把握与判断特朗普的哪些表态是出于国内政治考虑,哪些才是真正需要中国关注的真表态。
对特朗普上台以来中国方面对其低调、冷静的处理态度,华盛顿智库圈一致持赞赏态度。不少学者认为,从目前“习特会”安排看,中方很好地把握了特朗普个性特征,明白首先要与他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习特会”的重大积极成果将是就中美共同利益找到一个双方高层都关注的、可持续对话的大框架。
目前特朗普国内外处境的理性分析
基于三十多位美国政商人士的阐述,中国人民大学赴美调研组厘清了一些特朗普上任两个月来的一些处境。理解这些处境,对于展开下一轮对美关系而言具有重大意义。
一方面,目前特朗普与华盛顿政界、学界与媒体界的关系极其僵硬,仍处于“90%华盛顿选民投票支持希拉里”的政治后遗症中。两个月来,特朗普并未有效地化解美国社会分裂的矛盾,仍在艰难地适应华盛顿复杂、敏感及微妙的政治生态。
从许多方面显示,特朗普并没有对与华盛顿圈子的僵硬关系做出更多的调整。至少在2017年上半年,特朗普执政团队4100个需要新政府任命官员(其中1200个需要国会确认)仍将无法到位,创造了有史以来美国最尴尬的执政团队开局。目前美国舆论界仍在质询2月底前国家安全顾问弗林“闪电辞职”一事背后的“通敌”、“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因素。从这个角度看,特朗普被弹劾可能不再是一个零概率的事件。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54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298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296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评论 423最新闻 Hot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
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洛杉矶港,美业界预警…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将访华
-
特朗普又要给波斯湾改名了
-
英国快和美国谈成了?条件是…
-
改道、停飞,各大航司又遭罪了
-
巴军方公布回击细节:两国战机均未侵入对方领空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
印度称向这几个国家通报了行动
-
巴军方:印度袭击已致26死46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