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麦叶的薰笼精:阿拉伯人心目中的丝绸之路,半是历史,半是想象
最后更新: 2023-01-04 13:00:34早在2010年,半岛的谈话栏目《档案》就制作了一期《中国与阿拉伯——由丝绸之路到丝滑外交》,制作方非常敬业,在录制现场特意摆了一道中国屏风作为背景,并广邀各类人物参与发表意见,包括中国公使、埃及前驻华大使、中阿友谊协会负责人,也包括普通的埃及商人、毛里塔尼亚女商人。节目播出后,还把全部发言整理成文字稿,上传到官网,至今可以读到。
半岛官网“由丝绸之路到丝滑外交”节目截图(作者供图)
该节目透露出的一些看法很有意思,例如,至今还有人相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曾经准备派大规模军队去帮助阿拉伯联军对抗以色列;主持人注意到,有西方专家认为,美英入侵伊拉克,是为了阻止中国直接与海湾国家展开石油贸易。
那位主持人将“中国是否在对阿拉伯实行‘软入侵’”设为议题,但参与者大多都肯定了中阿贸易的益处。《今日中国》阿语版副主编侯赛因·伊斯梅尔博士更是强调,“中国是大国列车中的最新一列,是阿拉伯该上的车”,中阿友谊协会负责人马苏德·达赫则认为,世界上存在两种全球化模式,第一种为基于暴力的欧美模式,总是通过武力改变世界,一如他们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所为;第二种为人道化的中国模式,基于共同利益而促进贸易交流的全球化,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危机以防止战争。
正是如此的思潮激发阿拉伯人格外关注古代中国之于丝绸之路的意义。不幸的是,帝国主义思想的熏染、近代遭受殖民的经历,对阿拉伯精英的影响浃髓沦肌。他们普遍地产生幻觉,以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一项实体工程,类似英国治下的苏伊士运河、印度大铁路,也类似美国对中东石油国家的控制方式。在他们的幻觉里,丝绸之路由“中华帝国”建造,并由“中华帝国”拥有,那一“帝国”通过丝绸之路,向外输出丝绸等先进产品,然后将世界各地的贵重物品引流回来,由此形成一种独特的“主导”世界的方式。
“纳巴泰铭文”中,埃及学者宣称,公元前一世纪,中国在黎凡特地区设有“过境路线”,显然,他是认为,西汉建立了一条独家控制的商道,以长安为起点,穿越中亚,再经过地中海东岸沿路地区,一路直达埃及和阿拉伯半岛,再伸入非洲;另一路则通向地中海北岸。两条线路都与罗马帝国的商路直接对接,在如此漫长的商道上,西汉沿线设置了各种官方机构,包括大使馆,对丝绸之路施行有效管理。这明显是对张骞凿空西域的误解。
该假设反映了目前世界上普遍犯的错误,很多专家学者也不能避免,那就是以今日的高度工业化状态去想象过去的历史,忽略了工业化、现代化的力量。这种错误无视历史上各个阶段的技术水平对人类能力的限制,仿佛飞机、汽车和铁路都是自古以来。按说不难明白,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公元前一世纪,任何力量都不可能修建一条从长安辐射到欧洲和非洲的完整道路,再设立机构去控制它。
也许,阿拉伯人是按照罗马帝国来想象中华帝国,可却忽略了中国与中东、非洲、欧洲的地理距离。罗马帝国的富庶区域就在黎凡特和北非,当然要对该地区着意加以控制,可是,在彼时的物质水平下,中国实在太遥远了呀,那不是普通的过不去,那是绝对的过不去。不然怎么会有苏武牧羊的悲壮呢!
伪史内涵的意识形态交锋
阿拉伯人对丝绸之路产生误解,原因是多重的。
其中之一是,近代西方人无法自拔的“帝国迷信”里,有一条基本信条:“帝国是没有边界的。”中东精英遭这样一条教条彻底迷惑,就幻想中华帝国的“势力范围”一定与罗马帝国接壤,还就有人在当地的古代石刻里去找证据。——实际上,明白了那一教条,也就能明白,为什么中东人会产生中国该派兵去叙利亚之类的看法。
使阿拉伯人产生幻觉的另一个原因,则是西方右派打造的“中央国王论”牢牢控场。中东追随西方,存在着关于中国的一大谜案:为什么中国不抢在英国和美国之前,对世界发动征服,建立英国那样的日不落帝国、美国那样的全球化帝国?
该谜案又细化成三个谜案:
为什么在怛罗斯之战与扎鲁特泉战役之后,中华帝国就不再对欧亚非展开征服?——这是阿拉伯精英最感兴趣的谜案。
为什么明朝不坚持保有元世祖——他们习惯称为忽必烈汗——名下广大领土的世袭继承权,收复和统治蒙古帝国的广大领土?并且,明朝以后,中国人一直是同样的态度?——这是西方人和中东人同样感兴趣的谜案。以埃尔多安为代表的土耳其狂人们冒充是蒙古人的后代,从而宣称对包括中国北方在内的广大欧亚土地都有统治权,在我们看是疯子,但阿拉伯人就觉得他们精神十分正常。相反,对阿拉伯人来说,倒是中国人的脑子很古怪。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朝没有展开对海洋的征服,把印度洋白白送给了其时力量弱得多的欧洲人?——这是西方人最感兴趣的问题,据历史学家阿布—卢格霍德看来,这个问题“在过去至少一百年内令许多严肃的学者困惑不已——实际上已经在他们当中引起了绝望情绪”。那一谜案也传入阿拉伯知识分子当中,他们一谈印度洋的海权,往往要引入郑和下西洋的往事,然后分析一番。
对上述所谓谜案,阿瑞基等优秀学者已然提供了有力的答案,但却无法说服“帝国”的崇拜者们。
西方的中央王国论进行了另一番全套的解释:
历史上漫长的时期内,中国的文明都高度先进,与中国之外的地区形成了绝对落差。因此,中国对世界充满了轻蔑,没有征服世界的欲望。在中国人看来,中国以外一体是可怕的野蛮人,于是,中国人从来都畏惧同外界的冲突,进而畏惧战争。最重要的是,中国人自古享受着文明,特别文雅,结果是完全不会打仗,也不敢打仗。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啸云 
-
刘统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审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宫廷比明代更节俭?宫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选秀女就是选妃?其实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汉化”
2022-10-19 08:43 -
为了“去中国化”,日本考古还出过这样的大乌龙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对女性是福是祸?
2022-09-19 08:02 -
日本拍历史剧,就不用忌讳历史虚无主义?
2022-08-29 08:14 -
从世官世禄到有爵无官——古代爵位制的演变
2022-08-01 17:38 -
【观网直播间】科举时代:从世袭制到科举制
2022-07-25 19:25 -
一五一十:宋朝为什么弱?
2022-07-18 18:46 -
跨越3000年,三星堆这件青铜文明“巅峰之作”终于合体
2022-06-16 14:42 考古 -
直播:持续上新!直击三星堆考古发掘进程
2022-06-14 13:23 -
98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巫吉英去世,在册在世幸存者仅剩56位
2022-05-25 18:54 -
在乌克兰,反法西斯女英雄卓娅再一次被“绞杀”
2022-04-24 10:15 乌克兰之殇 -
“定远”沉舰残骸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工作今年将继续
2022-02-13 22:33 考古 -
苏联亡于科技?
2022-01-25 08:00 -
“大帅币”与张作霖:作为旅游资源的历史名人
2022-01-21 14:34 -
观网直播间:苏联为什么由盛转衰
2022-01-07 17:57 -
“连无助的老兵都要欺负!?”日本的历史虚无主义很“优雅”
2022-01-04 07:51 -
海昏侯去世时间首次被揭示:公元前59年九月初八
2021-12-30 15:33 考古
相关推荐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465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45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4“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51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21最新闻 Hot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