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骏轩:印度一直想控制海上命脉,但印度洋不是印度的
关键字: 印度印度洋中印边界美国中国中印关系【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温骏轩】
最近几年,无论是在国内的网络上,还是在国际范围内,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比较都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这个话题也被形象地称为“龙与象的较量”。当然,目前在经济上明显落后的印度,会更热衷于和中国比较,而中国希望对比的目标则是唯一处在自己身前的国家—美国。
不过,中印双方的确有许多可供比较的地方:都是文明古国,人口都有十几亿,又都在19世纪被西方入侵过,现在都在复兴阶段……总之,比较下来无非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印度的前景好,另一种则认为中国的后劲足。印度人认为他们前景好,最大的底气在于海洋优势。倒三角形的印度不仅两面靠洋,而且是印度洋地区唯一的大国。今天,印度洋的地缘地位因石油贸易而不断攀升,因此任何能控制印度洋的国家都不会被其他大国所轻视。
美国在印度洋的存在
尽管美国希望在所有的海洋中发挥主导作用,并且美国海军的实力也占据了绝对优势,但前面我们也说了,距离与实力投送是呈反比的,美国也并不是在所有海域都占优。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有没有可靠的基地。
由于已经与大西洋对岸的欧洲结成了紧密联盟,美国在大西洋上的控制权处于完全没有挑战者的地位。至于太平洋方向,我们在东亚部分也分析过了,即使中国破除了第一岛链的阻拦,也会发现太平洋上那些可供停留的岛屿已经被美国和其盟友瓜分殆尽了。
位置得天独厚的美国,甚至通过歪打正着地收购阿拉斯加(1),获得了分配北冰洋利益的权利。然而,如此完美的“三洋之国”也不是没有薄弱环节,印度洋就是美国本土势力所难以直接到达的地方。
英国租借给美国的迪戈加西亚岛是美国在印度洋中唯一能稳定拥有的海军基地。除此之外,在整个印度洋周边,也就是远在东南角的澳大利亚与美国在地缘利益上一致,属于能够长期结盟的对象。当然,美国还能够通过租赁其他印度洋国家的军事基地来延伸其在印度洋上的影响力。可是,这些军事基地的存在会随时遭遇所在国民族主义者的质疑,使得美国无法把宝押在它们身上。
单从位置来看,迪戈加西亚岛倒真算得上是印度洋的中心。然而这样完美的位置也意味着:驻扎于此的美军将兵力投送到哪个方向都不会太近。正因为看到了这一点,印度才对主导印度洋这件事有想法。
尽管印度洋被贴上了印度的标签,但以印度为主的南亚次大陆并不是印度洋唯一的地缘力量,非洲、东南亚、澳大利亚分列它的周边。不过在其他几个大洋中,主要的地缘力量都分布在两侧。而南亚次大陆在印度洋上的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倒三角的地形直插印度洋的核心,甚至可以据此将印度洋分为东西两部分。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从南亚次大陆一直往南,直至南极大陆都属于印度洋的范围。但如此宽广的海域,并非都是利益集中的地区。
若以南纬15度线切割印度洋,在这条分界线的北部是航线最为集中的区域,周边也是目前最有价值的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伊朗高原、亚丁湾、波斯湾、马六甲、大巽他群岛……这些都是我们经常能够在国际新闻中看到的事件多发地区,是各大国争相展示海上实力的地区。
鉴于这个舞台地缘位置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将这部分印度洋称为“北印度洋”或“印度洋核心地区”。在本书中如无特别说明,在提到印度洋时,主要指的也就是这一地区。
取代马六甲的安全陆上通道
在当下的国际环境中,巴基斯坦和缅甸对于中国的现实意义逐渐体现了出来。这不仅体现在中国寻找到这两个支撑点之后,可能在印度洋两侧的波斯湾以及孟加拉湾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中国可以减少对印度洋航线的依赖度。
我们知道,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能源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有数据显示,每天往来于印度洋—马六甲—南海航线的140多艘船只中,近60%是中国船只,且大部分是油轮。距离越长,风险就越大。即使印尼的那几个海峡能够作为备选方案,却增大了航行成本。对于中国来说,最为现实的是找到可行的方案,来降低海运当中的风险。
顺着这个思路,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案是在中国的西南邻国寻找一个印度洋上的港口,然后将中国所需进口的资源运至该港,再通过陆地运输线(铁路或公路)运抵中国。这类方案在历史上并非没有先例可循。日本在发动太平洋战争时,曾通过占据中国东南沿海的主要港口来切断中国的外援通道,在那时,通过缅甸将国际物资输入中国就成了唯一的选择。不同点在于,“二战”中的印度是援华物资的转运基地,而现在则是需要考虑的不稳定因素之一。
将物流的安全交由巴基斯坦或缅甸负责,也并非一个完美的方案。一方面,这需要上述两国在陆地上提供相应的安全保证,另一方面,无法完全避开印度的战略威胁。不过,这两条海陆战略通道最起码可以降低中国对马六甲的依赖度。毕竟马六甲海峡泰国细长,即使是在和平时期,仍然存在着诸多不稳定因素,更何况中国和南海国家还存在着现实的利益之争,如果不能在南海外寻找一条替代路线,亦无法让中国的战略家感到安心。
如果这两条战略通道最终能够通行,那么可以提供的选择将会是双向的,即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都将获益,并且对于中国西北、西南两块缺乏出海口的地区意义尤为重大。另外,巴基斯坦和缅甸也可以从中获益,这将使得它们和中国的关系更加紧密。并非所有地理接近的国家都一定会有良好的关系,但能够互惠互利的国家之间,找到共同语言的机会总是要多些。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243“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05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16“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9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3最新闻 Hot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