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管员老杨的工作日志:今天被人追着打
关键字: 城管城管与小贩占道经营城管工作日志协管员城市治理基层治理第二张是一个70岁左右的菜农,他将脚踏三轮车放在墙边,在靠近马路的人行道上摆了几个小筐子,里面有茄子、生菜、蔊菜等。这些老农都是原居民,尽管每家每户都有四五套还建房,价值400~500万元,但老农们过惯了苦日子,喜欢占道卖菜,此外也借此消磨时间。第三张照片中一个60多岁的婆婆同样是本地人,老杨说,每次让她走时,她都装作没有听见,依然我行我素,实在难以管理。
第四张照片中5、6个年轻人(有一个女青年)是江湖骗子卖假药的,当老杨拍照时,卖药的青年还朝老杨摆了个V字手。老杨说,这些年轻人很厉害,都是团伙性质的,你看,一个年轻人坐在凳子上卖假灵芝,其他人有的向人推销,有的装作路人买药。老杨早上在菜市场门口就驱赶过他们,他们如今又跑到汽车店门口,老杨来管理,他们就不耐烦,几个人将老杨围起来斗狠。老杨说,你们再不走,我就叫机动队来了,他们这才离去。
第五张照片中是一个在菜市场门口卖莲蓬的老汉,他是第一次出现在老杨的管理区域内,第六张、第七张照片中的人都是卖菜的,都是“常客”了。第八张是一辆瓜车,第九张中是一个卖生玉米的,第十张是一家早餐店出店经营。对于这些经营者,老杨多说几遍,就能让对方配合工作,难度不大,因为“常客”都晓得配合城管工作,新来的经营者还未熟悉情况不会主动惹事的。
第十一张、十二张是两家水果店,经常出店经营,是令中队头疼的主,多次劝说无效,城管队员开始暂扣东西,为此两家水果店1年前还与城管队员打过架。
第十三到十七张照片反映了盛泰幼儿园门口的流动摊贩情况,一个瓜车,一个卖蔬菜的,一个卖干货的,一个卖生玉米的,不远处还有一个卖百货的地摊。这些人都是“老油条”,天天来这里摆摊,你赶一下,他们就慢悠悠地动一动,你一走他们就又回来了。现在菱湖中队要求城管队员不准收东西,协管更无权暂扣东西,只能进行劝阻,摊贩都熟悉了城管的套路,丝毫不怕城管,加之人员有限、区域较大,老杨不可能长时间守在一个地方,于是出现“城管前脚走摊贩后脚就来”的现象。
第十八张照片中是一个60多岁的老汉,他肩挑两筐农副品,一筐是鸡蛋,一筐是咸蛋,外加一些干萝卜,冬天还会卖一些糍粑、豆干之类的东西。老杨说,这个老汉非常顽固,几年来坚持在本地打“游击战”。一般情况下,老杨都会和气地劝商贩离开,但对这个“顽固”的老汉,老杨的温柔已经失效,对他讲话时喉咙也粗了一些,音调大了一些,这老汉也习惯了。
在老杨的管辖范围内还有十几家早餐店,一条布满修车、洗车店的路,这些店家出店经营已是家常便饭,在上文老杨的工作日志中已提及,不再赘述。
两只鸡的故事
除了管理占道、出店经营,窨井盖破损、围墙挡板上报等工作外,老杨还要处理辖区内的油烟、噪音等投诉。市容条例规定中心城区不准饲养家禽及食用鸽,随着近几年城市管理标准的提高,抓鸡子成为城管的一项工作。半个月前,老杨在路上巡查时被一位约70岁的老太太拦住:“你们管管这个鸡,它天天打鸣,不要人睡觉。”老杨心想这是一个投诉,要认真对待,就问:“您贵姓啊?”没想到老太太反应非常激烈:“你怎么滴,问了我,去告诉别人,让人家骂我啊?!”老太太还威胁他,如果他不处理就向市长专线投诉。
老杨压住内心的不快,开始沿路寻鸡,走到一家石材店前看到了一公一母两只鸡,这对鸡仔是石材店老板买给小儿子养着玩的。老板显然知道城市之内不准养鸡的规定,尽管态度很不好,但还是答应将公鸡杀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显然特朗普先退一步,虽尴尬但有用” 评论 27欧盟深吸一口气:这也太荒谬了 评论 185阵容庞大!关键时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国 评论 89转头,特朗普就炮轰欧盟 评论 310“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262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