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立华:不把反蒋与抗日并列,这是毛泽东的智慧
最后更新: 2025-04-15 09:07:05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部很不妙,蒋介石的态度也在迅速变化。南京方面分为两派:[19]作为亲日派的何应钦,极力主张讨伐张杨,炸平西安。这样做,一是可以得到日本方面的进一步支持;二是师出有名,若能救出蒋介石,他是首倡讨伐之功,若蒋介石死于兵谏,那就由他收拢蒋的嫡系势力,取而代之。所以,他一面组织讨伐军进逼西安,一面促在意大利养病的亲日派头子汪精卫急速回国,企图与汪精卫搞亲日政权。
而以宋子文、宋美龄为首的英美派,却力主用和平方式来营救。西安事变当晚,宋氏兄妹就齐聚在上海孔祥熙的公馆,商量如何救出他们全部生命财产所依附的蒋介石。他们认为军事讨伐只能激化矛盾让蒋介石速死,一切要为救蒋介石让路。宋美龄亲自出面召集黄埔军官和空军人员开会,要他们不听何应钦的讨伐命令。何应钦则强力召开军事会议,宋美龄得知后直闯会场表示反对,两人争执不下当场对骂起来,何应钦骂宋美龄是妇道之见,宋骂何是居心不良,想炸死委员长。
宋美龄派蒋介石的顾问端纳飞往西安沟通,并带信对蒋说:“最后告诉你一句话,南京的情形是戏中有戏。”[20]这一提醒对蒋介石震动很大。很快,蒋介石就答应把停战手令送南京。
1936年12月13日,宋美龄致蒋介石信手稿
1936年12月14日,端纳把宋美龄的亲笔信交给张学良
张学良本想让蒋百里回南京送信,蒋百里建议张学良找一个自己最恨的人去,因为这样南京才相信。最后由蒋鼎文送回,果然“讨伐”行动暂时停下来。
12月22日事变10天后,宋子文偕同宋美龄等从南京飞往西安,商量如何正式谈判。蒋介石提出:一是他本人不出头,由宋氏兄妹代表他谈判;二是商定的条件,他以“领袖的人格”作保证,不作任何书面签字。[21]南京方面宋子文出席,西安方面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出席。
1936年,西安事变后,宋美龄亲赴西安营救蒋介石。照片为宋美龄与端纳。
谈判时,周恩来首先提出了六项主张,张、杨同意以此为基础谈判。宋子文表示同情,答应转达蒋介石。谈判结果如下:[22]
一是孔祥熙和宋子文组织新的行政院,宋子文负绝对责任,保证组织满人意政府,肃清亲日派,先将何应钦、张群、张嘉璈、吴鼎昌、陈绍宽换掉;
二是撤兵及调动胡宗南等中央军离西北,蒋鼎文马上携蒋手令停战撤兵;
三是蒋允归后释放爱国领袖,就是七君子,西安方面可先发表,宋负责释放;
四是目前苏维埃、红军问题,蒋决定停止“剿共”,并由张学良负责接济,宋子文担保周恩来与张学良商定多少就给多少,3个月后抗战发动,红军再改番号,统一指挥;
还有,答应开放政权,3个月后改组国民党,分批释放一切政治犯,抗战发动后共产党公开,联俄并与英美法联络等等。宋子文还要求,中共为他抗日反亲日派做后盾,与他保持经常的秘密接洽。[23]
12月24日上午谈判结束,当晚由宋氏兄妹陪同,周恩来见蒋介石。周先对蒋说:蒋先生,我们有十年没有见面了,你显得比从前苍老些。蒋叹口气说:恩来,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
周恩来回答: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能够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为什么就不肯停止内战呢?宋美龄连忙说以后绝不剿共了,这次多亏周先生千里迢迢来斡旋,实在是感激得很。
接着,蒋介石作了三点表示,一是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统一中国,受他指挥;二是宋子文、宋美龄、张学良全权代表他与周恩来解决一切问题;三是他回南京后,周恩来可直接去谈判。[24]
宋子文表示,他愿负全责进行答应的各项,并要求让蒋介石、宋美龄25日离开西安。张学良同意,并表示愿意亲自送蒋走。周恩来认为走前还需有一个政治文件来表示,不赞同蒋介石25日走,也不赞同张学良亲自送走。
但没想到,局势突然发生急转直下的变化。[25]
西安事变后,张、杨成立了一个核心谋划机构设计委员会,他们担心只凭空口说白话就把蒋介石放走了,将来他不认账怎么办?一致决定“没有保证,蒋不能走”,有的甚至说:西安事变是大家提着脑袋干的,不是张、杨两个人的事,他们想捉就捉想放就放那不行,现在蒋介石还在我们手心里,如不听我们的话,我们干脆就把他先干掉![26]
张学良对他们说:你们所提的意见我都考虑过,都是行不通的。只能他在原则上承认就让他走,签了字要撕毁,还不是一样的撕毁?张还说,打算亲自送蒋介石到南京,给他撑面子使他恢复威信,今后好见人、好说话、好做事,使他答应我们的事不能反悔,做人情就做到家。[27]
但他没有说服大家。12月25日一早,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高级将领写联名信送给宋子文,提出商定的问题必须有人签字,必须首先将中央军撤出潼关以东才能让蒋走,否则虽然张、杨两将军答应,也誓死反对。蒋介石一看吓得不得了,连忙要宋子文找张、杨恳求放蒋早走。[28]张学良唯恐闹出乱子,更加急于把蒋马上放走。
12月25日下午,抓蒋第13天后,张学良秘密送蒋介石夫妇到机场。当时机场上正有一两千学生和群众欢迎绥远抗战的傅作义,蒋介石以为是对付他的,连忙重申自己的诺言,[29]还对张、杨说:今天以前发生内战,你们负责;今天以后发生内战,我负责。今后我决不剿共。我有错,我承认;你们有错,你们亦须承认。[30]张学良当即表示愿意陪蒋回南京,蒋宋飞机起飞时他也登上自己的座机跟着飞去。
周恩来得到消息后,连忙乘车赶往机场,但赶到机场时飞机已经起飞。他叹息地说:张汉卿就是看《连环套》那些旧戏看坏了,他不但要“摆队送天霸”,还要“负荆请罪”啊![31]
就张学良的这一个抉择,博弈双方的态势就变了。
当对方掌握主动权时,如何达到预期目的呢?
这一节就讲到这,谢谢大家。
参考文献:
[1]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西安事变历史资料汇编•电文(上)》第五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79页。
[2]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西安事变历史资料汇编•电文(上)》第五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333-334页。
[3]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西安事变历史资料汇编•电文(上)》第五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78-179页。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415页。
[5]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西安事变历史资料汇编•电文(上)》第五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333-334页。
[6]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西安事变历史资料汇编•电文(上)》第五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333-337页。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409页。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416页。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21页。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21页。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65页。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416-417页。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传》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02-407页。
[14]郝建生编著:《西安事变前后的周恩来》,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93页。
[15]郝建生编著:《西安事变前后的周恩来》,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96页。
[16]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西安事变历史资料汇编•电文(上)》第一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367页。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418-420页。
[18]郝建生编著:《西安事变前后的周恩来》,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75-176页。
[19]郝建生编著:《西安事变前后的周恩来》,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23-225页。
[20]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西安事变历史资料汇编•回忆录(上)》第一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15页。
[21]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西安事变历史资料汇编•回忆录(上)》第一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23页。
[22]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西安事变历史资料汇编•回忆录(上)》第一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24页。
[23]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西安事变历史资料汇编•回忆录(上)》第一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24页。
[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传》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15-416页。
[2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传》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16页。
[26]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西安事变历史资料汇编•回忆录(上)》第一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25-226页。
[27]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西安事变历史资料汇编•回忆录(上)》第一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27-228页。
[28]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西安事变历史资料汇编•回忆录(上)》第一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29页。
[29]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西安事变历史资料汇编•回忆录(上)》第一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29页。
[3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43-446页。
[31]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西安事变历史资料汇编•回忆录(上)》第一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29页。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郑乐欢 
-
抗战史上的今天:4月14日
2025-04-14 20:46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4月13日
2025-04-13 11:04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4月12日
2025-04-12 16:25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4月11日
2025-04-11 17:08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4月10日
2025-04-10 20:33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4月9日
2025-04-09 22:17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4月8日
2025-04-08 17:13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4月7日
2025-04-07 17:33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4月6日
2025-04-06 10:18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4月5日
2025-04-05 16:10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4月4日
2025-04-04 21:34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4月3日
2025-04-03 18:24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4月2日
2025-04-02 17:34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4月1日
2025-04-01 20:52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3月31日
2025-03-31 23:06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3月30日
2025-03-30 16:59 -
抗战史上的今天:3月29日
2025-03-29 17:38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3月28日
2025-03-28 21:49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3月27日
2025-03-27 22:24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3月26日
2025-03-26 21:52 抗战史上的今天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