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立华:智胜千里!毛泽东为何敢当诱饵?
明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纪念这个伟大胜利,我们在观察者网开设专题视频节目——宝塔山下的制胜法宝,一起学习抗战时期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文/ 王立华】
第一部分:扭转历史车轮
五、兵分三路南讨北打
这一节的主题是:红军兵分三路在山西南讨北打,然后回师西渡结束东征的情况。
红军东征是毛主席亲自指挥的战略行动,最高统帅这样直接进入战场的指挥后来很少见。所以我们多讲一些,便于更好地领会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要义,学到更多的东西。
红军进入山西后,东进兑九峪布下半月型包围(图1),准备在这里围歼阎锡山军队四五个团。但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情报有误,原来得到的情报这一带一共四五个团,实际来了14个团,而且晋军主力集中在汾孝间;二是对敌三面包围的口子张得太大,敌人进来太多,打成了相持。[1]所以在歼敌两个团,击溃两个旅后撤出战场。尽管没有实现预期歼敌目标,但也是打了胜仗。陈赓、杨成武、耿飚、谭政等红军指挥员说:咱们一天吃掉他两个团,可以说是一个不小的胜利,更重要的是教训了阎锡山,他不敢小看红军了。[2]
图1
接下来该怎么行动呢?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实践中,这一仗与下一仗是联系在一起考虑的,不确定的结果与确定的目的是联系在一起考虑的,我军的行动与敌人的反应是联系在一起考虑的,局部战场与全局态势是联系在一起考虑的。兑九峪一仗,加之前的关上、蓬门几仗,打得阎锡山胆战心惊。
在我军撤离兑九峪战场同时,他也命令部队缩回到孝义、汾阳、介休等几个县城。一面沿同蒲路、汾河严密设防,阻止我军继续东进;一面电请蒋介石火速增援。在这样的态势下,继续东进难以实现,东征转入新的阶段。
下面讲第三阶段:发展胜利战果,兵分三路袭敌。
3月12日,兑九峪大战结束后的第二天,毛主席在孝义县郭家掌村召开军团领导同志会议,研究和部署下一步行动,决定兵分三路:
图2
一路向北(图2),以徐海东、程子华的红十五军团为左路军,挥师北上直逼太原,以牵制和调动晋军主力保守太原,展开于晋西北地区创建根据地;
图3
一路向南(图3),以林彪、聂荣臻的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贺晋年领导的八十一师主力为右路军,长驱南插到同蒲、汾河流域,展开于晋西南地区扩大红军、发动群众和筹款,相机分兵挺进到河北抗日前线;
图4
一路居中(图4),由毛主席、彭德怀、叶剑英指挥总部直属队等少量部队,继续在晋西的隰县、交口、石楼、永和一带,牵制晋军主力。[3]
这一部署的要害在于:兵分三路,是以红十五军团佯攻北上,直逼太原阎锡山的老窝,攻其必救,吸引牵制晋军。目的是掩护红一军团南下,红军主力开到晋西南展开,然后择机东进,开到河北抗日前线。向晋西南出击是主要作战方向,即使阎锡山能认识到这样的布局,也是首尾不得相顾。中路干什么呢?就是尽力拖住阎锡山集结在晋西一带的主力,为南下北上的两路红军提供有利条件。
北路掩护南路,中路掩护南北两路,这个最危险的任务是毛主席率领少量部队来承担的。另外,中路部队还担负着控制黄河渡口、维护后方交通等任务,不能被敌人切断后路,始终留着后手。[4]
不要以为这已经是很复杂套路了,实际过程要复杂得多,这是一系列声东击西,指北打南,瞒天过海,虚虚实实,让人眼花缭乱的博弈过程。对付阎锡山那样的老奸巨滑,没有那么简单,也没有那么容易,不可能通过一个简单的套路,就能让敌人听指挥。那是一环套一环的连环计,是扑朔迷离、敌变我变、环环相扣的动态过程,哪一步都要算计拿捏到位。
图5
北上的红十五军团(图5),开始并没有直接向北,而是先是以一个团加一个营向西包围石楼县城、石口镇和关上村附近地区,这一行动吸引阎锡山主力向西救援石楼。[5]此时,红十五军团还不是向北,而是直插东南方向,佯攻敌人兵力空虚的姚家山和灵石县城,以突破同蒲铁路的态势东进,红一军团同时也向东南进军,并占领了灵石南关村和南关车站。
在阎锡山以为红军主力东进时,两个军团却分道扬镳,一南一北,朝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走了。
红十五军团转头向北,切断同蒲铁路进入汾阳境内,然后一路向北挺进到文水、交城,进至离太原不远的清源县。3月25日,军团长徐海东亲自率领十五军团骑兵连,向距太原仅50余里的晋祠一带袭击。
十几天前,徐海东到郭家掌村开会领受任务,骑马赶回军团部经过一个村庄时,一条恶狗突然向马追咬,马受惊猛跳把他掀下马来,头部先着地,导致当场昏迷不能说话,此时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就一马当先,亲自带骑兵连去袭击晋祠,威逼太原,让阎锡山惊恐万状,急忙调兵遣将保卫太原,圆满完成了毛主席交给的佯攻诱敌任务,徐海东这大将真不是白当的。
图6 徐海东 时任红十五军团军团长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郑乐欢 
-
三星堆玉石器“生产车间”又有新发现 已辨认出19种原料材质
2024-10-21 22:12 考古 -
二里头文化是不是中国历史进入文明的“临门一脚”?
2024-09-15 10:21 -
突破16万公里!中国铁路塑造世界铁路新格局
2024-09-14 13:32 观出行 洞察/视频 -
美国人借口拍照偷偷带走我国文物,重要物证首次披露
2024-09-11 21:06 考古 -
首次!秦始皇帝陵考古发现集中亮相
2024-09-08 17:33 考古 -
海外旅行使用它,或将面临重罚
2024-08-26 14:28 观出行 出行·纪录 -
朝鲜三池渊将向外国旅行者重新开放
2024-08-15 12:45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79年前的今天,日本无条件投降!
2024-08-15 08:28 -
113岁新四军老战士施平逝世,系施一公院士祖父
2024-06-29 23:14 -
宁夏一村民驾驶铲车取土损毁宋代古城遗址被判刑
2024-05-25 08:28 考古 -
首次公开!侵华日军731部队再添新罪证
2024-05-04 10:51 日本战犯笔供 -
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23-11-04 19:11 申遗竞赛 -
河北滦平发现戚继光督建长城石碑,内容与史料记载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为什么梁启超不看好的社会主义,最后拯救了中国?
2023-03-20 08:04 -
甲午战争沉舰发现大口径炮弹,辟谣“炮弹掺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爱去希腊搞发掘?
2023-02-23 08:46 -
中国历史上的“叶文洁”,比小说要让人头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两次破防,勤恳务实的嘉庆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岁
2023-01-31 16:55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的黄金时代需要工厂,但工厂离不开中国机器”
-
特朗普再对两家美媒“断粮”
-
“美国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倒计时开始”
-
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
“我们高度依赖中国,特朗普这么干,打残自己”
-
马斯克自比佛陀:佛陀去世后,佛教不是更兴盛了吗?
-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
三个月了,日本被困下水道的卡车司机终于找到
-
中国批准了,澳大利亚业界“非常振奋”
-
“美国现在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
-
“群聊泄密门”始作俑者被解雇,原来他早就被…
-
麦当劳“叫苦”:经济难以预测,美国人不敢花钱了
-
“英伟达焦虑:若DeepSeek用中企芯片…”
-
瑞安航空:若涨价,退了波音考虑C919
-
“白宫在努力控制叙事,但美国消费者很清楚”
-
美财长:该降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