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乡记:农民工进城了,村里少不了变形金刚般的父辈
关键字: 农村回乡博士回乡记
八零后、九零后的年轻人群体多数是走出校门后直接进入社会打工,缺乏经验、缺乏积累,如果没有父辈的帮助,男子很难找到对象,即使结婚成立的小家庭也经不起风吹雨打,很可能很快就瓦解。通过读大学到大城市工作的农村青年被称为“凤凰男”,背后的意思是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在城里没有社会关系,打拼很困难。有正式工作有城市户口的姑且这样,更不要说年轻的打工群体到城市安家了。
目前的农村青年群体有两支大军,一支是新生代农民工,这部分群体主要分布在工厂、服务业等,一支是大学毕业生,他们的就业或许比农民工要好,但收入相当。其中的大多数如果选择在城市生活,没有家庭代际支撑都相当艰难。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可能还要返乡,农村大学毕业生进城打拼也需要在二三线城市和县城梯度流动,逐步城市化,这期间都需要父辈在乡村能够提供经济、人力及情感支持。农村青年的两支大军对应的两种状态返乡和梯度流动都是流动性状态,背后的家庭如果能够提供支持,他们就可以顺利过渡,作为大后方的父代家庭不稳,他们就很可能就成为回不了家也进不了城的人。
分工:农村老人的高福利状态
因而父辈必须为子代提供所能提供的一切支持,使得子代不至于在家庭生命周期之初就输给别人,这就是农村当下激烈的社会性竞争。为儿子建楼房或买商品房成为他们必须完成的人生责任,如果谁家父母在儿子结婚年龄没有把楼房准备好,都会成为非议的对象。当然,这样的村庄不乏父辈无力或不愿为子女提供支持的,这样的家庭,要么儿子打光棍,要么就是不完整家庭,离婚成为村庄边缘户。当下农村离婚非常之多,一个明显的经验感受是,缺乏代际支持的家庭更容易走向离婚。
老人留在农村不是坏事,老人在农村可以下地干活,可以带孙子孙女,串门聊天晒太阳,有田野、有绿色,有年轻的生命,有朋友,比起在城市,他们辛苦劳作却可以活得更加健康。农村两个老人带三四个孙子十分常见,几个儿子外出打工,他们的孩子都交给父母,这样的“工作强度工作效率”仅限于在农村熟人社会中,“这个抱抱那个抱抱一天也就过去了”,几乎不用担心安全问题。进了城里,老年人就成为纯粹的消费者。在农村却是生产力。
农村老人与孙辈在一起(资料题)
年轻人可以安心在外打工,赚钱再为下一代教育乃至谈婚论嫁作准备。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农民工家庭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问题,这些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的巨型问题无形之中得以化解。农民工进城打工,连接着两头,一头是城市,一头是乡村。研究城市制度设置如何为农民工群体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是一种视角,未来的发展农民工当然需要市民化,但是目前而言,对于大部分农民工群体,乡村还是重头。这种从下往上看的乡土视角往往被学界政策部门忽视。
当然,上文的分析是对于一般农业型地区而言,对于沿海农村或者城郊农村或者资源型村庄,一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对于全国占大多数的一般农业型村庄,可以说农民家庭的平衡悬于一线,这种平衡是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模式为基础,这里,半耕显得特别重要。可以说,半耕,维持了一般农业型地区农村家庭负担系数的安全值,使得父代家庭能够为子代家庭提供必要的支持,年轻子代家庭的家庭生命周期得以顺利过渡,符合城乡互动的内在涵义,实现了以乡促城,以城带乡,城镇化进程得以顺利进行。
这个意义上讲,半耕不是阻碍了城镇化,而是助推了稳健的城镇化。半耕通俗些说,就是父辈在家种地、带孩子、建房子。仅仅靠半工,平衡立刻就会转为失衡,导致家庭不稳甚至社会动荡。半耕,执行起来也很简单,很容易,让父辈在农村呆得下去,有地可种。对父辈而言,虽然很辛苦,可在祖祖辈辈生活劳作的地方辛劳却是很享受,这是一种低消费高福利的状态。不得不说半工半耕是一个精巧的制度设计。如果强行推动土地流转,或者强行灭村,后果可想而知。灭村容易,再想恢复重建乡土社会业已脆弱的联系恐怕很难。保持些乡愁,换一种乡土视角看来很有必要。
农村的老人叼着一根自制的烟卷,坐在树荫下也好,田间地头也好,丝毫没觉得这种忙碌的日子苦累,眼神中饱含满足,这种意义感精神上的满足感是绑在乡土上的,半工半耕模式在当下也超越了一般的政治经济学意义,还关乎乡土文明和很多人的尊严,对于农村忙碌的老人而言,不得不说,它也是一种底线。
当下,浓浓的乡愁不仅仅是乡愁,这种乡土生活还割不断,也不能割断。
浓浓的乡愁不仅仅是乡愁,这种乡土生活还割不断,也不能割断。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钟晓雯
-
“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75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089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60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62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要“帮忙”,印度拒绝了
-
“他想在大马士革建特朗普大厦”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中方严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狱中赢得市长选举”
-
石破茂再强硬表态:美国,还不降
-
美方吹风会:中美都不想“脱钩”,同意税率下调115%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