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赓武:东南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那过去呢?
最后更新: 2021-01-26 08:35:34黄:……一直打到海边,不得不停止下来。
王:是的,像中国人那样,打到海边,不想再往下走。所以马来世界是非常幸运的,无人相扰,任由他们自行其是。所以他们也就没有发展出伟大的城市文明,除了在印度影响下的爪哇,那里有婆罗浮屠(Borobudur)及其他王国。
黄:即使在那里,大陆性的印度文化也会对他们有些影响。
王:是有一些。印度人也止步了。他们也同样对海洋不太感兴趣。你看,只有泰米尔族中的朱罗王朝(Cholas,约300-1279)做到了。他们曾一度拥有一个海军帝国,但最后他们发现,真正的敌人在陆地上。在海上他们没有敌人。他们表现出与中国人相同的想法——他们派遣舰队出海,但没有发现任何敌人,于是决定撤回去。
朱罗王朝拥有海军。他们可能击败了室利佛逝人,并且打到了马来半岛的吉打(Kedah)和马六甲海峡。他们可能还控制了孟加拉国海岸的一部分,但不久之后,他们看到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没有必要壮大海军系统。马来人一如既往地愿意与任何人做买卖。所以这种关系的性质基本是商贸性的、和平的,没有必要动武。
对于朱罗王朝及后来的维查耶那加尔帝国(Vijayanagar,1336-1646)来说,他们的主要敌人都来自陆地。北方的莫卧儿人是一股大陆力量,这毫无疑问。他们在占领了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并进入孟加拉国之后,几乎打到了印度最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TamilNadu)。
莫卧儿人对自己的战功洋洋自得,从未想过要打到海上去。他们建造了美丽的泰姬陵以及印度所有伟大的城市,与印度教徒合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相当融合,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而印度教徒则向莫卧儿帝国(1526—1857)进贡并承认其地位。所以莫卧儿帝国实际上统治的并不是所谓的莫卧儿帝国。他们有点去中心化了,这些印度统治者成了他们的代理人。
印度土邦主们无疑窝里斗了很多次,但最终没有一场战斗是变革性的。他们基本上在莫卧儿实际控制区和印度统治者的实际控制区之间相持不下,然后在其中一方向另一方进贡求和时得以喘息。这仍然是大陆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带来重大变革性影响的是欧洲人的到来。据说欧洲人实际上直到18世纪末才开始施加他们的制度。这确实有道理。基本上,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荷兰人整体上只是接纳当地人,只是想要融入于其中。不过,他们所产生的影响是逐渐带给该地区不同的世界观,包括海军力量在内的世界观。还有贸易不仅是贸易,贸易成了武装贸易。我们现在有枪,船上有枪!
据我所知,葡萄牙的军舰和西班牙大帆船上备枪的做法在东南亚闻所未闻。有船员配有武器,但不是固定在船上的枪支,大炮拧到甲板上。这是一个决定性的创新。这种装备在波斯湾和印度洋分别打败过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它所向披靡。中国人没有海军可言,东南亚的大陆国家也都没有。所以欧洲人是在对付完全不是对手的马来人。我们知道,葡萄牙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马六甲。马六甲毫无疑问有大炮,但不是在船上。
葡萄牙人的工程技能迅速得到广泛认可。所有的统治者都意识到需要雇用他们来建造大炮。葡萄牙大炮性能优越,可以安全地在船上使用。就连中国人也曾在明末雇用过他们。所以,葡萄牙人实际上有专业制造枪炮的一技之长。他们或许是乘着葡萄牙的船出海的,但实际上他们为很多人提供过服务,为缅甸国王、泰国国王、越南人、中国人……
黄:但是他们没有像后来的英国人那样受到自己国家政权的支持。
王:对。他们是私营公司。葡萄牙国家没有严格控制他们。葡萄牙国王和葡萄牙的大商人顶多资助一条船出海,并招募些船员。可谁会愿意出海呢?这可是非常冒险的航程,这一去就是三五年回不来啊。那些敢去闯荡的人都是冒险家类型的,他们并不都是葡萄牙人。有法国人、意大利人,还有很多荷兰人和英国人。那些懂航海而又无惧出海的人就到里斯本报名,然后扬帆启航。你可以看到这些早期的记录。
这是荷兰人和英国人早在他们的东印度公司成立之前就知道的。这些公司之所以形成,部分原因可能就是有这些曾和葡萄牙人一起出过海的人,他们回来后告诉同胞外面的情况。所以他们说,我们为什么要把钱全给葡萄牙人去赚呢?我们可以自己去嘛。那真是个转折点。
说到底,哥伦布是谁?是意大利人!当时民族国家的想法并不存在。他们没有国家,他们只是一群有着共同宗教信仰的人——他们都是天主教徒。语言上他们讲一种西班牙—葡萄牙混合语,与意大利语没有太大的区别。即使是荷兰人也能听懂,英国人也可以学。毕竟,他们都在一个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统治下,皇帝有时是西班牙人,有时是法国人,有时则是德国人。
- 原标题:东南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那过去呢?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登上《国家宝藏》的王贞仪,是当时“才女”无奈的缩影
2021-01-07 08:27 -
航天603基地入选国家工业遗产:中国第一个探空火箭发射场
2020-12-31 08:08 航空航天 -
中组部部长:历史的苦难不能忘记,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息
2020-12-13 11:41 -
南京大屠杀史实展62天,收到20550条留言
2020-12-13 10:24 -
志哀!国家公祭日,南京下半旗
2020-12-13 09:35 观察者头条 -
河南发现2600多年前戎人王级大墓
2020-11-29 22:09 考古 -
央视首次公开毛岸英一段珍贵影像
2020-10-23 09:48 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0-08-29 11:07 -
专访谢晋元将军之子谢继民,听他讲述《八佰》背后的故事
2020-08-15 10:03 -
《北史》中鲜有美人故事,鲜卑人真的颜值不在线吗?
2020-07-20 07:36 -
从全民族抗战汲取复兴力量,习近平这样论述
2020-07-08 12:59 -
不忘“七七事变”,听习近平这样论述“战争与和平”
2020-07-08 08:56 -
83年前的今天,危急!危急!危急!
2020-07-07 08:31 -
台湾学者否认原住民来自大陆,然而我们有一个直接证据…
2020-06-27 08:16 -
重建中国历史的“大一统”叙事,是关乎国本的大事
2020-05-05 08:56 -
遥望两千多年前的秦人如何防疫和治病
2020-04-21 08:28 -
宗教新右翼与当前美国的对华政策
2020-03-07 09:01 中美关系 -
“官僚主义式”政治留下的历史教训,值得警惕
2020-03-03 08:45 -
为什么施政严猛?雍正自己这样解释
2020-03-02 07:27 -
对口支援,疫情下的制度优势
2020-02-12 07:32 新冠肺炎抗疫战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听听劝吧,我们需借鉴中国” 评论 26“中国打样后,印度突然硬气了” 评论 181“中国在南美建巨型码头,确保替代美国粮食” 评论 89政策突转,特朗普中东行大撒先进AI芯片 评论 147“英美贸易协议这项‘毒丸’条款,中方狠批” 评论 146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