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残阳:那场大火,改变了无数个林郑月娥的命运
关键字: 香港特首选举林郑月娥林郑月娥下一任特首林郑月娥简历林郑月娥出生香港人蜗居公屋【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残阳】
1.从唐楼走出的香港首任女特首
3月26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结果揭晓,林郑月娥以777票的高票胜出,成为香港第五任特首人选。她也同时刷新了两项纪录:香港首位女特首候选人以及首位女特首。
正向富丽堂皇的礼宾府阔步前进的林郑月娥,却出生于香港最底层的唐楼。这是一栋位于香港岛湾仔的板房间,童年时的林郑,一家七口人蜗居在其中的一个小间。房间里没有厕所,采光极差,极度拥挤。为了能够安置一家老小,只能摆上好几张上下铺,林郑回家写作业也只能趴在床板上。曾经的艰苦岁月,让林郑格外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她曾经笑称,现在只要晚上回家洗澡时打开花洒能有热水出来,就会觉得好幸福。
2.那个让无数港人刻骨铭心的黑色圣诞节
当然,对于出生于1950年代的那一辈香港人来说,能够在拥挤的唐楼有一张床,已属十分不易,也会顿感幸福。二战过后,大陆持续数年的解放战争,令香港人口猛烈增长,由1945年的60万人剧烈拉升至1950年的230万之多。同时,香港大量住宅在二战中被摧毁,住房就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在香港政府的默许下,很多新移民在荒无人烟的山脚边使用木材、铁皮等器材,搭起了一个个木屋(亦称寮屋)。这些木屋大多顺着山势搭建,为节约地皮和建筑成本,一栋木屋紧靠着另一栋木屋,绵延很长的距离,形成了柴湾、石硖尾、渣甸山、钻石山大磡村等多个木屋区,担负着当时香港近四分之一人口的居住需求。暂且不论这些木屋区的居住条件之简陋,其最大的问题就是消防隐患极大。
前几日,笔者专程去位于九龙半岛的石硖尾美荷楼进行参观。在生活馆的入口处,按照历史原貌搭建了一个板房,墙壁上破裂了数个大洞,伴随着凄厉的火灾警报,红色的布条被风吹动着在洞口飞舞,仿佛那场改变香港历史的大火又一次发生。
1950年代,拥挤的公屋居住环境(笔者摄于美荷楼)
那是1953年12月25日,一代香港记忆中的第二个黑色圣诞节(第一个黑色圣诞节是在1941年,港督向日军投降,开启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黑暗岁月)。在石硖尾木屋区,一个工人正在挑灯制作鞋面,他一不小心打翻了棉油灯,火苗点燃了堆积在木屋里的棉胎,越烧越旺。这家人吓坏了,一边喊着“火烛!”,一边向外跑去,路过别人房间时就不停拍门,提醒其他居民赶紧撤离。
一场不期而遇的北风,让火势在整个木屋区迅速蔓延开来。大火足足烧了一夜,至26日凌晨才被扑灭。事后清点发现,过火面积达41英亩,烧毁木屋2580间,造成3人死亡、51人受伤,1.2万多个家庭合计58203名村民流离失所。无数灾民走上马路讨饭,有的就在路边搭建窝棚栖身,其惨状令香港社会震惊。
此前,木屋区就接连发生数起火灾,加之这场空前惨烈的石硖尾大火,迫使港英政府开始认真考虑底层居民的住房问题,新的公共住房政策由此起步。
港督葛量洪写给英国政府的报告
3.公屋赋予他们人生正能量
1954年10月,也就是在石硖尾大火发生快一年后,8幢7层高的徙置大厦正式投入使用,当时人称“徙厦”,每栋可容纳约2000人居住。这就是香港的第一代公屋,大部分为联合国捐款兴建。后来,这些7层的徙厦被改建成更高、更大的公屋,仅剩编号为第41座的美荷楼外观基本保持原貌,被改造为青年旅舍,并在大楼底部设有生活馆,陈列美荷楼的历史,让人们直观地了解这一辈香港人曾经的生活。
第一代公屋的生活条件,与林郑月娥的唐楼相似,既拥挤又简陋。每间房间面积仅有11.14平方米,按照规定要住下5口人,10岁以下的儿童只按半个人头计算,所以一家八九口人挤在一间小房间里也是常态。小孩子们都睡在房间高处搭起的“阁楼”,透过镂空的墙砖来透气,经常有老鼠、虫子等从镂空处钻进来,把小孩咬伤,有的还不幸离世。
那时的公屋没有厨房和卫生间,家家户户就在走廊里支起煤炉,煮上一锅粥聊以果腹。公共厕所安排在两栋楼中间的连廊处,这也是每层楼唯一的公共活动空间,经常有街坊在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的厕所里,支起桌子打麻将。
和林郑月娥一样,艰苦的环境虽然夺走了很多童年的乐趣,让他们倍感压抑,但也赋予了“公屋子弟”们坚韧、执着、拼搏等人生正能量,使他们更能够平静对待生活的酸甜苦乐,始终坚毅前行。石硖尾的公屋,就先后走出了著名导演吴宇森、球星陈发枝、大学教授范建强等名人。在吴宇森的很多电影中,都能够找到曾经公屋生活的影子。而激励几辈香港人的影视剧《狮子山下》,很多故事也是发生在公屋。
- 原标题:王残阳:那场大火,改变了无数个林郑月娥的命运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泠
-
果然,美媒用“亲华”来猎巫马斯克 评论 17“打中国牌讨好美国,还有用吗?” 评论 114最新闻 Hot
-
果然,美媒用“亲华”来猎巫马斯克
-
特朗普威胁上了:敢联手,就征更多关税
-
石破茂称将考虑“一切选项”回应,分析人士:日本不会反制
-
美国机器人企业集体上书:要想领先中国,必须要有国家战略
-
丹麦首相警告:特朗普没被吓倒
-
“打中国牌讨好美国,还有用吗?”
-
交割日逼近 ,“港府正接洽长和”
-
欧盟:备战备灾,存好72小时物资
-
石破内阁预计将不发表战后80年谈话
-
真有极光!NASA拍到了
-
美财长放风,“金融核弹”要撤回?
-
特朗普还没死心,竟称:用TikTok换减税,中国不亏
-
美教授直说:看到中国领头,美国嫉妒了
-
砸了30亿欧元造的最现代化发电厂,德国炸了,还炸呲了…
-
特朗普声称“政治迫害”,白宫攻击:他是反特朗普黑子
-
下载量激增!“快加入吧,有机会被副总统拉进群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