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梆:英国铁路的“回国”之路
关键字: 铁路英国铁路英国火车铁路票价撒切尔铁路私有化绿党茶党“我们的生活曾经一度离不开火车,它便宜,服务好且四通八达,深山古村里都设有火车站。我们旅行,上学,上班都靠它。火车对我们这代人来说,不单只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是一种文化……”老人家感叹道。
像Andrew Turner那样,在福利社会里长大的那一代英国人,多年来对“铁路国有化”和福利社会经济学坚信不移。他们认为铁路和其所属的公共资源,就像水,煤气,医疗等纳税人的日常必须品一样,不是奢侈品,所以不能让权贵们把它们扔进入一个可以任意买卖的自由市场。
但“国有化”并非是没有代价的。一份半个世纪前的英国国铁报告显示,18000个车厢,只有6000个被使用,且使用率也不算高。国家花在铁路维护上的资金是每年300万到400万英镑,而票价收益却只有50万英镑。于是1963年3月,英国国铁总裁Richard Beeching 搬出了一道至今为止仍饱受争议的《铁路削减令》,从1963年到1970年,英国三分之一的铁路运输被关闭,7000个站台中有4000个被废弃,7万铁路工人被下岗。很多英国老百姓至今仍对该削减令恨之入骨,认为它唯利是图,目光短浅,看不到日后的快车变革带来的流量振兴,也看不到21世纪频繁的人口移动性和严峻的环保问题。偏远地区,例如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的一些山区,因为失去了铁路运输,经济发展持续迟缓。
1814年,一位煤矿工人的儿子,从小熟悉矿井抽水蒸汽机的乔治·斯蒂芬森在英国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作动力的火车机车。
如果说《铁路削减令》毁坏的只是英国国铁的形,1993年到1997年的国铁私有化,则彻底抽走了它的骨髓。
1990年代中后期,是英国保守党大张旗鼓的年代,很多公共资源,例如福利房等,都处在火烧火燎的私有化进程当中。对火车态度冷漠,从来没有坐过国铁的撒切尔夫人,认同一些大臣们的“铁路是亏损企业”的观点,对它不再抱以任何希望,决定把它卖给承包商。一时间全国震怒,反对之声此起彼伏。前英国国铁主席Peter Parker高喊 “私有化还是一个半生不熟的策略,请务必三思而行”;当年的英国交通咨询部则预言道:“私有化只会把火车开往无人之地”;就连保守党自己的议员,比如Robert Adley议员等也相互奔走疾呼:“私有化会导致铁路的灭亡!”
然而,撒切尔夫人和她的保守党还是把英国国铁像“垃圾筒”一样贱卖了(《独立报》1993年8月)。当年的交通部长Michael Portillo使出了“卖经营所有权”这一招,将其经营所有权以地段划分,一块块地卖给不同的私营公司,于是英国国铁在1990年代末迅速地完成了一次穿越,回到了私营公司各分田地的1948年前。因为每个地段只被一两家私营公司承包,你嫌票价太高,不想坐它们的火车,也得坐,因为没有其他公司的火车给你坐——这就意味着竞争的终结。于是有人提出把铁轨的经营权和火车的经营权分离出来,就像几十家不同的航空公司共同使用同一个机场,却飞往同一个目的地一样,但是这个奇葩的想法,因为铁轨的特殊性,最终未能实现。1993年12月,刚刚被私有化的西南干线立刻就将票价提升了16%。一个所谓的自由市场,却没有竞争,只有垄断,那些关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灰色寓言,今天都兑现了。
这些私营公司,为了牟利,不仅任意抬高票价,同时还私吞政府的补贴金《独立报》(2014.8):“那种以为私营公司可以靠车票钱维持铁路运作的天真想法,是一种虚构。要完成一个国家的日常交通任务,没有政府补贴是不可能的。”政府的补贴款来自纳税人的腰包,但是这笔钱前脚补给了私营公司,后脚就被其各种部门吞掉了。例如,从1997年到2012年,西部海岸干线的维珍铁路公司就收到了2.5亿英镑的政府补贴,而这笔钱却并没有用在降低票价和美化车厢上。“私有化20年后,票价成天价,而政府补贴却不见少。”(《卫报》2015.3)
在一个民主公民社会,要改变某一商业行为造成的各种荒诞,逃票,砸火车显然都不是办法,唯有把希望寄托在政治上——比如通过选举一个最符合民意的政府,从而实现商业改革。
目前为止,英国工党和绿党在“铁路回归国有化”上呼声最高。绿党甚至把“让铁路回归国有”,印成了单独的宣传单张。绿党一贯来持福利社会的主张,倡导公平贸易,反对新古典主义经济学那一套自扫门前雪的作派,所以在左派知识分子和青年群体中反应良好。
不久前,Brian Heatley,绿党政策发言人在回答我的采访中说道:“你问我1990年代的英国国铁私有化是否是振兴铁路经济的唯一出路?我的回答是,这要看你指的是哪个方面的振兴。如果你指的“振兴”是少数人的腰包,那么答案是肯定的。你应该先问一问‘人类修铁路的目的是为什么?’ 铁路不仅可以减少汽车的使用,让运输更环保,而且还应该让每个人都消费得起。铁路资源是公共资源,属于每个公民,所以铁路系统应该为人民服务,我们要致力于将这套系统建立起来。目前的私有化体系存在着许多漏洞,比如垄断和分裂等等。铁轨和车站属于公司A,火车则属于公司B,餐饮卫生等服务业属于公司C……这些毫无必要的分裂,制造了巨大的资金浪费。”
离五月初的英国政党换届大选越来越近,英国铁路能否回归国有,取决于鹿死谁手。当然,即使不负众望回归国有,它也将会面临一个非常艰难的过渡期——但是这并非是完全不可能的。设想一下,如果连“铁路”这样的庞然大物都能回归国有,并真正做到为纳税人服务,那么福利社会经济学就有可能从古典主义经济学的怪圈中逃脱出来,另辟生存之路。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楚悦
-
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403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69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评论 407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评论 267“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评论 86最新闻 Hot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
印度32座机场暂停对所有民用航班运营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
巴基斯坦称使用“枭龙”战机击毁印度S-400防空系统
-
搞钱色交易、贪欲膨胀,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幼鹏被“双开”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果然,英国被用来“立规矩”了
-
印度官员:印军正做出回应
-
印方:一高级官员在巴方炮击中身亡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