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博士田少颖:假如大学可以重来,我一定这样上
关键字: 大学大学生大学开学大学新生大学读书职业规划第四,要尽量在本科阶段找到学术依归。在本科阶段,对我个人学术依归影响最大的,是陆键东所著《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这本传记,和田余庆先生的名著《东晋门阀政治》。陈寅恪先生主张“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真正的知识人不能不以其共勉。《东晋门阀政治》一书,则让我看到了什么是如炬的历史巨眼,如椽的叙议笔墨,什么是北大学术的水平。在田先生弟子阎步克老师课堂上,我领略了什么是智性的平和。这种学术水平和学者气质,令人终生向往,终生受用。
第五,要学会读书,多读中外经典和英文著作、论文。比如,读了《论语》,自然也应该读一读柏拉图所写的苏格拉底对话,知道对话体是中外古典共通体例,然而,柏拉图对话中,借苏格拉底之口进行的概念分析和推演为中国传统所缺。古希腊的师生关系和论语中的也有差别,这都是读书当中需要体认和思考的点。推荐大家多读《老子》、《庄子》和《孟子》。老子的思想中体现的是高度的怀疑精神,庄子则给后人留下了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孟子让人抗礼王侯,做伟丈夫,而不是任何人的奴隶,这些思想遗产和现代社会提倡的思想和言论自由都可以对接,而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则抑制了这些遗产的发扬。要读书思考,就要回到中国思想发展的“轴心时代”。
要读懂论文,可以先了解论文写法。这方面可以参考钱穆先生弟子,著名历史学家严耕望的《治史三书》。他在前言中提到,史学文章的撰述,有述证(排比材料,即可达成结论)和辨证(无孔不入:建立一项论点,必攻击别人论点;有缝必弥:让自己观点站得稳,无懈可击)两种方法。他提出的写法,可以指导我们的读法。美国冷战史大家约翰·刘易斯·加迪斯在《美国与冷战终结》一书中,则演示了如何以演绎法和比较法构建论文框架,又提醒学生,要注意不出现反历史结论,不混淆因果关系,或者脱离具体历史背景。当代著名中共党史、新中国建政史专家杨奎松,中苏关系史、冷战史学家沈志华的文章、著作,丝毫不弱于西方学者,在档案的取舍,逻辑和历史的一致,环环相扣,最终打破陈说,振聋发聩上,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在此仅举一例,沈志华所撰《炮击金门:苏联的应对和中苏分歧》。
现代中国和西方著名学者的论文,值得我们多多揣摩,对自己进行思想和写作训练,读多了会发现,大学者的论文每一段都有所设计,都有方法贯穿其中。世上的好书好文章,真是读不尽,希望大家不要浅尝辄止,进了大学这座宝山却空手而归。
第五,通识教育离不开对外语的学习和掌握。在北大的本科生学习环境里,很多人准备出国,努力学习英语。我因家境不敢做出国梦,但对英语的兴趣从未衰减,曾经拿起狄更斯小说原文,试着查字典,自己翻译几段,后果当然是增加了自知之明。我还去学过法语,明知在每月回家送药的情况下,不会学得很好,但多学一点,就可能给自己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至少,我领略了法语音调之美,知道了英语和法语间深厚的渊源关系。因为学习法语,增大了了解法国历史的兴趣,看了戴高乐战争回忆录,及张芝联先生对法国历史的研究,这对我日后的学习总有益处。
四、尽早定位自身,规划未来
总起来说,我在本科阶段,对本系课程不感冒,经常逃课,旁听其它系课程,不能算是个成绩优秀的“好学生”。这样的自我通识教育,好处是增大一个人的精神底色,但坏处是让人精力分散,难以集中突破,所以毕业前考哲学系研究生时,就因为准备时间短,基础不扎实,失败了。在工作一年后,我重回本系读研。这么多年过去,对哲学早已无甚兴趣,只牢牢记住金岳霖先生弟子,华东师大教授冯契先生的教诲:追求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在学习和人生历练中,争取转识成智。
本班同学中很多也是靠这种自我通识教育,通过旁听、选修、自学外系课程,转换了专业,出国深造,或研究生毕业之后有了自己满意的职业归属。自我通识教育,主动求变,是应对大学时期逆境的通则。
本科时候,对马克斯-韦伯的书还没有能力读懂,对官僚制、科层式社会,除了学校行政之外,还没有其它感性认识。对苏联历史,新中国建政史的了解还暂付阙如,对官僚制对社会的钳制、单位制对人性的摧残,是到了社会上工作之后,才逐渐增广了见闻的。这和我个人未曾主动向师兄们多多取经也有关系,所以大家应该为了未来人生顺遂和求职少走弯路,在大学里发展一些人脉,向先行者多多取经。
五、寄语来者:乐观积极,有为有守
回顾我自己和同学们的本科学习和生活,目的是希望对新一代大学生提供一些镜鉴,希望你们能够在大学生活中少留遗憾、不留遗憾,少走弯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出他著述《史记》的目的是“述往事,思来者”。述往思来,正是我的目的。请诸位不要被本文中的一些灰色印记所扰,要乐观、积极地投入到大学生活当中去。推荐大家读梁漱溟先生晚年口述《这个世界会好吗?》,这位学兼儒佛的老人,一生饱经忧患,跌宕起伏,却坚信这个世界会好。了解他的一生行迹和持守,会增加后来者面对纷繁世界的定力。
回顾我们的本科生活,也是希望后来者认识到社会日益复杂,人心更难猜度,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尽量避险,要沉下心来,为了自身发展长远目标而努力,不去争一时一地一处的得失。也不要奢望改造别人,先安心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能力,扩展自己的人脉,并尽力对未来职业有所规划,为此虚心向前辈请教。
但是,我也希望新一代大学生有足够的人文修养,做人做事有底线,在日益复杂的利益往还当中,不损人利己,既要有为,也要有守。因为你们是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的希望和栋梁,是八九点钟的太阳。
- 原标题:北大博士:假如大学可以重来,我一定这样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小婷
-
政策突转,特朗普中东行大撒先进AI芯片 评论 116“英美贸易协议这项‘毒丸’条款,中方狠批” 评论 145“不被特朗普唬住,中国打了个样” 评论 125“显然特朗普先退一步,虽尴尬但有用” 评论 79欧盟深吸一口气:这也太荒谬了 评论 245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