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超:面对美国的傲慢,普京为什么选择了克制
关键字: 制裁俄罗斯美国制裁俄罗斯普京特朗普美俄关系【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孙超】
对当前炽手可热的国会议员众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爱德华·罗伊斯(Edward Royce)来说,8月2日是个好日子。这不仅因为他所牵头的《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案》(Countering America’s Adversaries Through Sanctions Act)获得总统签署生效,还象征着府会之争中的国会取得大胜。这位以反普京著称的共和党议员发起的国会抗争,不仅束缚住了特朗普总统的外交轨道,更是将俄罗斯推到了美国的前沿阵地。
美国国会议员爱德华·罗伊斯
尽管国会取得了胜利,但留给特朗普的依然是个外交烂摊子。乌克兰危机没有解决,叙利亚内战持续,伊斯兰极端势力蠢蠢欲动,欧洲复苏虚弱,再加上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危机和崛起的中国,美利坚治下的和平似乎无法正常维系。美国早已深刻意识到仅靠经济融合和文明吸引力无法维系世界统治秩序,需要靠硬实力解决问题。但美国既无保障中东、东欧的政治经济秩序的心理准备,显然也力不从心。美国的地缘战略最终仍然会落于大国政治,正如已故的战略大师布热津斯基所言——避免全球无政府状态的存在和阻止一个大国对手的出现。
俄罗斯对美国在冷战后的进攻态势一向小心谨慎。在普京时代,俄罗斯恢复了大国荣光,通过两次对外军事干预获得在南高加索地区的绝对优势,避免了乌克兰全盘倒向西方。俄罗斯恢复帝国雄心的努力却是被美国视为与其玩“零和博弈”的游戏。俄罗斯对后苏联空间地区民主化的抵制和反击更是挑战美国霸权。两国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在美国霸权时代无法消解。
民主帝国的傲慢与恐慌
有如古代的雅典人,当今的美国人据说相信“他们至善至美,无暇可击”。冷战后美国理所当然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而俄罗斯则被赋予“双重负面印象”,不仅是道德缺陷的国度,更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恶魔。美国主流政界对2012年俄罗斯总统大选颇多微词。在奥巴马时期白宫俄罗斯首席顾问麦克福尔(Michael McFaul)眼中,普京集团肆意践踏民主,采取多种手段削弱和打击政敌。白宫政客们常以此来反衬美国总统选举的公正透明。
令其无法预料的是,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竟然选出亲普京的特朗普总统。俄罗斯政治的贬损者们要面临着两国关系的反转,甚至可能要与总统一道为改善美俄关系而努力。这悖论实在是个恼人的体验。对于白宫建制派而言,维护民主荣光最好的方式就是使用一种行为标准,将俄罗斯视为意识形态的对立面,开启对特朗普总统的“通俄门”调查。对俄罗斯的强硬不仅有助于建制派在分裂的美国社会中达成共识,也有助于减轻其对国际道义地位下降的负罪感。自此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再次携手共进,民主的傲慢将吞噬理性的国家战略,成为美国对外政策变革的起点。
特朗普国会首秀遭抗议,一半掌声雷动,一半表情冷漠
相较于国内民主势力的傲慢,美国在国际上的道德恐慌更值得关注。自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一直行使着事实上的全球秩序维护者和仲裁者的角色,一超多强的格局从未改变。但美国滥用霸权或影响力对他国进行强制性政权更迭,肆意制造战端已经引起了其他大国的强烈不满。美国已经逐渐陷入两难境地:潜在的挑战者诸如中国、俄罗斯等逐渐扮演着反制衡者角色;一些盟友在搭安全的便车同时鲁莽的行事,将美国拖入危险的泥潭之中。
这种困境也给美国带来了政策难题:美国一方面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防范强国崛起带来的挑战,另一方面却又需要进行战略克制为全球战略收缩做好准备。因此,对俄罗斯在乌克兰和叙利亚的强硬姿态,美国感到道德恐慌。因为,俄罗斯支持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合并克里米亚,介入叙利亚内战等事件带来影响力远远超出普通的国际冲突,推动了当前全球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和国际秩序的转型,更带来了美国的霸权统治危机。也许特朗普对俄友善是对的,但考虑美俄重启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美国维护霸权地位的生死存亡的时间。正如罗伊斯议员所言,只有展示实力的政治才能与俄罗斯取得实质的合作,取得不同的结果。
新政治人物特朗普先生显然意识到自己深陷美国民主的精神泥潭。这位被认为是“反建制”的草根领袖一上任就被“通俄门”丑闻缠身。在民主社会,民主领袖的丑闻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暴露,受到各方舆论的强力攻击。《纽约时报》近期对特朗普“通俄门”的爆料使其身处漩涡中心,难有作为。特朗普的境遇犹如身处华盛顿纸牌屋的沃克总统一般软弱无力,最终被国内政争耗尽变革的元气。
在这一时刻,无论是国会山的民主精英,还是精疲力竭的特朗普总统,都不能鼓励和约束美国民众,更无法掌控美国的未来。
普京的回击
制裁法案通过没多久,俄罗斯外交部正式宣布,暂停美在俄外交设施的使用权,自8月1日起削减美国驻俄外交官和技术人员至455人。随后普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停止”一些人员在俄工作。
民主精英乐于算计:驻俄外交官仅有300人左右受雇于美国政府,其余900多人大多是做技术工作的俄国人。制裁的结果只会导致一些机构的俄国人丢掉饭碗,但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却能影响俄人赴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64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19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49“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0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