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亮:选专业还是选大学?不分类型的“专业不重要”都是耍流氓
关键字:4. 城市
最后聊一聊城市。之所以放到最后,也是因为这也是一个可大可小,并非决定性的因素。
哪些专业对于城市要求比较高?对于一些对于实习要求高、行业集聚度高的专业,城市非常重要。比如财经、法律类的学生,京沪两地的各种实习资源、行业领军企业等等都多于其他城市几个数量级,很多二线城市大学的学生甚至在假期到京沪租房子找实习。再比如互联网行业,即使是BAT也会优先在北京招聘,一些二三线城市的学生很可能要来北京面试。而一些三线城市甚至不会有很多大公司去招聘。
相反地,对于一些不强调实习经历的学科,城市就没那么重要。比如合肥,虽然在金融、互联网产业等方面不及隔壁的江浙沪包邮区,但是有中科大、中科院的加持,在科学研究领域同样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高校资源也很优质。在这里学习相应的理科专业,并不比在江浙沪的一些大学差。
此外,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大学所处的地域,往往和就业的地域是紧密联系的。在中国各个区域的用人单位都有自己对大学排序。除非是就读于头部那些综合大学和行业顶尖高校,大学在跨地域就业上存在难度。比如一所西北的985高校学生在上海就业,也可能并不比上海当地的211高校更具竞争力。所以,城市的选择要结合自己未来的工作城市,这样会在就业时省去一些麻烦。特别是打算毕业后返乡工作的同学,一定要注意大学在自己家乡的知名度。比如一位广东考生准备毕业后在广州工作,那么在选择东北或是西北的高校时,就要注意他们在广州当地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随着中国新一轮的城市崛起,新一线城市也成为产业发展的热土。而这些城市又往往具有不少的本土好大学。教育资源丰富的南京、武汉、杭州、天津、成都、西安、重庆等也都是读书的好地方。不一定将眼光仅仅盯在一线城市。
5. 误区
最后再多啰嗦几句,谈谈几点报考时的误区:
第一,要了解自己。特别是了解自己的好恶,喜欢什么或许难以回答,但至少知道自己讨厌什么。一定要杜绝“伪兴趣”。很多老师都会说“兴趣是最重要的”,这句话不假,但是更多血淋淋的例子告诉我们,很多人的兴趣都是“伪兴趣”。有的人高中数学竞赛有名次,上大学换专业之后发现自己其实只是喜欢做数学题,并不是纯数学研究;有的人喜欢讨论国际大事,就报考“政治学”;更有甚者读了本《苏菲的世界》就觉得哲学是真爱,迷上《盗墓笔记》就觉得非学考古不可。
兴趣必须是当你系统得知了这个专业对应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等等之后,对于这个职业的高度认同。爱好、偶像、特长,乃至于喜欢某一科的老师,都只是让你对关注于某一个行业的契机,千万别这么简单地认为那就是自己的true love。如何来确定自己的兴趣,或者是能力维度,可以尝试进行一些专业的测评来辅助你确定发展的方向。不过,也要知道,随着人的成长,这些测评结果也都会改变的,上大学就是一个不断成长,发现自我的过程。
第二,要充分搜寻信息。对于一所学校、一个专业的了解一定不能局限于院系介绍、学科建设那些新闻稿式的文字,多向了解情况的人咨询“干货”,或者是在一些论坛上看高年级学生的回答。多向过来人咨询,能够知道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寻找专业时切忌看“颜值”。对于高中生而言,很容易被一些听起来高大上的专业名称吸引。比如金融数学,融合了最吸睛的“金融”和最科学的“数学”,其实就是概率统计,和“数理金融”完全两码事。比如“地球科学”这么“高端得上天”的名字,在很多高校原来的名字是叫“地质勘探”。所以大家一定要多看看专业介绍,通过培养计划了解主干课程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同时,也不能只看一个专业的顶尖成功者。在专业选择时,很多人都习惯于看这个专业的领军人物,用金钱名誉地位来衡量一番。但是,请务必注意,任何领域塔尖的人都是少数的。中国表演类院校每年招生几百人,但是能最终身价上亿的在全国都达不到一届一个。学习生物的大学生每个人都抱着“成为下一位施一公”的梦想,但是本科毕业后无机会深造、行业就业机会少而改行的并非少数。一个专业的就业好坏,一定要看行业一般水平的人的发展情况,不要总觉得自己能上人生巅峰。特别是,有些名校,比如清华,好就业并不是因为专业好,而是因为大学好。
第三,关于深造。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本科并非求学之路的终点。当代大学生的读研比例是很高的。有人甚至通过这一步实现了改行,最终曲线救国实现梦想。笔者的一位中科院朋友,就是本科就读了武汉一所211的材料学,但他一直心仪生命科学,后来通过在武汉大学辅修双学位的方式,迈进了生命科学的学科,也就在他毕业论文的实验室读硕士,后来又到中科院读博,如今已经在美国做博士后。因此,转专业、深造这些都是进一步优化专业选择的机会。如果没有在此次高考中进入心仪的大学或者专业,可以选择曲线救国,再通过大学期间的努力来圆梦。
谈到深造的问题,要特别提醒一些准备报本硕博连读的考生。试点班、示范学院这样的“精英办学计划”,客观上也确实是在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很优秀,但是也会牺牲掉大量机会成本。比如,某211高校的一示范学院本硕博试点班入学后签署协议必须在本校读研究生,而该校成绩优异的学生是可以保送清华大学的。
第四,关于出国留学。现在中国学生出国的机会非常多,很多同学也会考虑大四毕业后出国深造。对于有这类打算的考生来说,大学的牌子就是非常重要的了。特别是中国大学在世界排名上越来越高,选择一些有国际知名度的大学对于未来留学是很好的铺垫。另外,一些中外联合办学的大学,如西交利物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或者是学校的国际项目对于毕业后留学是不错的铺垫。报考这一类学校或专业,就会比普通大学的普通专业更容易与国际接轨。
第五,相对平庸化。“相对平庸化”是大部分大学生将面临的大一局面。“相对平庸化”是指学生进入大学后,同班同学都是相同的水平,相对地不像高中时那么优秀。比如在清华,人人都要是全班第一,动辄就是市状元,不再有高中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了。而且,不同省份的学生水平差异还是存在的,要想在大学里靠成绩“转专业”做“交换生”等,仍旧需要不断努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朱敏洁
- 最后更新: 2019-06-24 08:25:41
-
长沙中考这题无正确答案,所有考生计满分
2019-06-24 07:37 -
613分!将入读清华大学新雅书院
2019-06-24 07:34 高考 -
原校长否认知情邓世平被杀害,但承认操场建设有问题
2019-06-23 23:02 疑案追踪 -
国内首例!它52分钟飞110公里跨海运邮
2019-06-23 22:38 科技前沿 -
“这是一个奖励创作者的时代!”
2019-06-23 22:35 上海电影电视节 -
山东高院原副厅级审判员刘元成退休2年半后主动投案
2019-06-23 21:40 廉政风暴 -
“操场埋尸案”尸骸确认为邓世平,原校长被查
2019-06-23 21:29 依法治国 -
917名异地转入考生考号连续,是高考移民?广东回应
2019-06-23 20:54 高考 -
台北市政府:柯文哲将赴上海出席双城论坛
2019-06-23 20:41 两岸关系 -
这种精神,习近平要求继承和发扬
2019-06-23 20:20 -
习近平以三“新”续写中朝友谊新篇章
2019-06-23 20:15 中国外交 -
联合国粮农组织选出首位中国籍总干事
2019-06-23 20:01 -
“操场埋尸案”涉事校长任职经历已被撤下
2019-06-23 19:05 依法治国 -
跪谢母亲考生高考635分 想去北上广
2019-06-23 17:28 暖心闻 -
台湾诈骗犯这套说辞,令西班牙法官反感
2019-06-23 17:10 依法治国 -
上海法院已判决涉黑涉恶案件116件351人,重刑率35%
2019-06-23 17:02 扫黑除恶 -
南方遭暴雨“车轮战” 北方网友说…
2019-06-23 16:49 极端天气 -
民进党24年老党员退党:蔡英文不顾台湾百姓
2019-06-23 16:37 台湾 -
安徽书记点名阜阳:抹黑党的形象,背离中央决策
2019-06-23 14:58 扶贫攻坚战 -
“两次遭遇地震的不同反应”火了,当事人说…
2019-06-23 14:34 地震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