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二孩时代的焦虑:教育要好,房子要换,金钱和人力的挑战
关键字: 后二孩时代后二孩时代焦虑后二孩时代教育导读“我生孩子的时候,同病房的产妇大多是40岁以上的。”今年34岁的成鑫说,这让她惊讶于70后妈妈对于二孩的执着,她和老公都来自多胎家庭的子女,所以从一胎开始就期盼着全面二孩的政策,在2016年正式开放不久她就怀孕并在去年生了二孩。 但按照老公的理论,二孩宝宝给一个家庭带来的不是1+1=2的叠加效应,而是1+1>2的复合效应。文|界面赵晓娟
据界面新闻11月13日报道,深圳一家购物中心里的早教中心,颜言的母亲带着还不满一岁的外孙女在游戏区玩耍,颜言和三岁的老大在教室内上早教课。在这家在全国有两百多家分店的连锁早教中心,60个课时的售价1.9万,每节课一小时。颜言说,老二很快也要上早教,加上游泳课,这个家庭每年花在两个尚未入学的孩子身上的教育费用很快就要超过5万元。
在这个全国房价最高城市的之一,颜言和丈夫合共40万的年收入虽不窘迫,也不宽裕,每一笔支出都要精打细算。
北京,孩子们在专业早教老师带领下做游戏。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从2011年的“双独二孩”到2013年的“单独二孩”,再到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和2017年中国都迎来了超过1700万的新生儿,其中有约一半是二孩。多了一个孩子,在喜悦之余,更多却掺杂着焦虑、抑郁,还有高龄产妇这一独特群体所投射出社会的集体焦虑。而育儿、母婴知识付费、早教等项目也在同时成为投资洼地,造就了一桩桩蓬勃的生意。
育儿嫂需求爆发
今年30岁的姗姗还在说服老公同意生二孩并悄悄做起了打算——每天在跑3公里去医院上班,包括值晚班时也会在医院走廊跑步,以至于很多病人以为她是急救科的。
在生孩子这件事情上,老公是绊脚石,母亲是催化剂。这次决定备孕二孩,也是姗姗的爸妈极力主张的结果,他们愿意每个月补贴3500元的奶粉钱和两个人的全部精力,替她养二孩。
即便父母提供经济助力,姗姗老公仍然不愿意,因为他们一个月有7500元的房贷和车贷,算上老大一年1万元的学费和3-4万元的各类兴趣班,还有少量的家庭日常支出,一个月开销平均下来在1-1.5万元,这几乎占到了整个家庭收入的70%,如果再添上老二,不仅经济压力堪忧。他们目前的2居室将会拥挤不堪,孩子被父母带回家也有可能。之前老大被带回去半年,回来的时候对姗姗和老公产生了疏离感,很久不愿意喊爸爸妈妈,这让他们夫妻愧疚了很长时间,由于姗姗的老公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那种小时候的无奈他不想在孩子身上再来一遍。
“换房子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尤其是在比较好的学校附近购买。”姗姗所在的太原市,房价这两年涨得太快,如今的住所是生老大之前双方父母凑了大部分首付所购,这次换房只能靠自己,但又不能牺牲孩子教育费用或者再次遭遇分离之痛。
“房价就是最好的避孕药”,拦在多数夫妻生二孩面前的,关键因素便是房子。这也是为什么二孩更多出生在住房压力不大的低线城市。
姗姗位于三四线城市的表兄弟姐妹大部分在结婚时的标准就是一套三居室的房子,有的还靠父母之力早早拥有了两套住房,生二孩时基本不怎么考虑房产因素。
但姗姗觉得“如果意外怀孕了,就生”。按照她总结的,房子还能挤一挤,生二孩的还必须有两个关键条件:钱和人,有钱养并且有人看孩子,她父母和公婆均在55-65岁之间且身体健康,老大几乎是妈妈和婆婆轮流帮忙带大的。她仔细算了一笔账,其实年轻的公婆在这几年为他们省掉了一大笔带孩子的费用,她从周围打听了一下,太原市场的育儿嫂价格并不低,稍有点经验的就得3000-4000元,赶上父母的退休金了。不如趁着父母身强力壮,二孩的养育方式如法炮制,三年至少省掉12万。
北京的幼儿园老师张帆就没有姗姗这么幸运了。
他们是幼儿园教师和军人结合的夫妻,这样的家庭性质几乎决定了妈妈团带娃的日常。从老大降生之前,张帆的妈妈就带人带钱陪女儿住在部队分给他们的一间30平方米小屋,但妈妈为了给张帆的弟弟带孩子,帮张帆在家政公司请了一个育儿嫂,但没想到,这位农村大姐的工资比张帆还要高,育儿嫂每月5000元,张帆4000元,多出来的1000元由张帆的妈妈承担了一年。
三年过去,孩子上了自己所在的幼儿园,育儿嫂的工资也涨到了6000,本打算辞掉育儿嫂,以后自己带闺女同进同出,不料张帆的肚里已经怀了老二,再过2个月,她将迎来二宝。
但问题来了,育儿嫂有了想法,因为6000元带一个和带两个孩子是两回事。张帆工资还停留在4500元的档位上,育儿嫂大姐不指望在这家能撑到春节了。
据《北京青年报》今年10月报道,整个北京市对于二孩月嫂的需求快速增长,在价格普遍上涨的前提下,一些家政公司的二孩月嫂排期已经到明年五月。尤其是那些专门推出二孩月嫂项目的公司。例如,为适应一个家庭要供养两个孩子的特殊性,家政公司纷纷开始修改月嫂培训内容,增加混龄游戏、如何处理争宠等内容。
- 原标题:【特写】后二孩时代的焦虑:教育要好,房子要换,金钱和人力的挑战
- 责任编辑:唐艳飞
- 最后更新: 2018-11-13 20:52:04
-
坠机调查组:这个系统换了 但波音公司没说
2018-11-16 16:50 航空安全 -
浦东机场一航班中断起飞 官方:日航飞机涉嫌跑道侵入
2018-11-13 18:10 航空安全 -
高校禁止外卖入校 学生:仿佛上了监狱大学
2018-11-13 17:23 -
全国今起严打犀牛、虎及其制品非法贸易
2018-11-13 16:35 依法治国 -
高校以微积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设谜题 网友:题都看不懂
2018-11-13 16:10 中西教育 -
杭州出现深夜纸箱食堂 网友盛赞:暖心!
2018-11-13 15:33 暖心闻 -
小伙双11购物花数万元 女友坚决分手:远超消费能力
2018-11-13 15:25 双11节 -
双11购物荒谬冠军诞生!男生喝醉后错买孔雀、娃娃鱼…
2018-11-13 14:20 双11节 -
中国小伙表白韩国小姐姐,韩网友甜炸:拿护照去中国!
2018-11-13 13:54 明星那点事儿 -
浙江村民发现加拿大制潜航器 国安表彰奖励
2018-11-13 12:52 国家安全 -
西凤酒回购价不到发行价一半 承销人或起诉
2018-11-13 11:44 食品安全 -
女子蹲地看手机被卷车底,大批市民自发营救
2018-11-13 11:20 -
打水也要APP?有些高校的智能化跑偏了
2018-11-13 11:02 -
生态环境部:保护区不断瘦身 “水中大熊猫”生境堪忧
2018-11-13 09:5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美国全场6.5折中国5折 联想却被骂得更惨了…
2018-11-13 09:30 双11节 -
经济学人智库:中国人对国家未来最乐观
2018-11-13 09:13 外媒看中国 -
火锅好吃是罂粟壳作祟?专家辟谣
2018-11-13 09:05 吃货俱乐部 -
前同事每月请吃饭 原来是因为…
2018-11-13 09:05 打击网络诈骗 -
有情有义!26年后 这28名大学生终于把作业补齐
2018-11-13 08:29 暖心闻 -
西北大学的“胖胖班”又火了 期末考试只用称体重
2018-11-13 07:43 中西教育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