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侠客岛:将六安教师集访想象成底层反抗,并不科学
关键字: 六安六安教师讨薪困境
不过,六安集访事件折射出的基层治理困境,却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
最突出的,就是政策统一与区域差异之间矛盾。其实,不单单是教师待遇,其它很多政策,到税费改革以后,都越来越具有“国家化”特征,强调政策统一性。问题是,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一样,短时间内统一执行肯定会有困难。
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一个地方执行了,另一个地方不执行,就一定会出现不公平感。因此,矛盾就出现了。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从政策执行的有效性看,分步骤、渐进式、差异化地执行,是合理的;但从政策执行的公平性来看,这一做法已经不现实。
基层待遇问题,也是公众关注的重要焦点。这次事件中,教师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提高收入。不可否认,很多地方的基层公务人员及教师、医生,待遇确实比较差。
不过,问题也要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横向比较,中西部地区的基层公务员,以及老师、医生等待遇差,是普遍问题;但另一方面,无论是从待遇还是社会地位来说,公职人员都在当下都算是社会精英,其生活满意度并不算低。
所以,提高基层待遇没错,但也要客观理性看待。如果在地方政府无财力承担的情况下,一定要比照发达地区和城市,其实也有问题,很容易人为制造其它社会矛盾。须知,在这次事件中集访的六安老师,讨的并非是拖欠的工资,而是新增的一次性工作奖励。这对老师而言是新增利益,但对地方政府而言,却是一笔额外财政负担。
性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六安教师集访事件,本质上是维权事件。
几个特点可以佐证。一方面,集访的教师展现了极强的权利意识。就目前的信息看,他们并未使用传统意义上的“诉苦”等底层话语,而是选择了权利话语;
其次,他们还有很强的组织性。合理推断,六安教师集体上访不是第一次,事前也应该和相关部门沟通过。此次事件中,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已然现场接访,但最终事情还是“闹大了”;
再次,上访教师具有明确的“法人”意识。过去,很难想象体制内的人员会聚集上访,因为所有诉求都在组织内部解决了。但在开放社会中,哪怕是组织成员,也有独立行动,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权利。且,组织不能随意干涉其合法行为。
这种改变,其实深刻展现了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些特征。
为什么这么说?
在税费改革之前,乡村教育主要依靠农业税费统筹解决。哪怕是教师经常被欠薪,且时有上访事件发生,却很难说这是一个权利问题。因为,对于当时的教师而言,“讨薪”就是讨口饭吃。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别的利益群体。因此,地方政府化解社会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
但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加上政府运转主要依靠财政转移支付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与此同时,社会各个群体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提升。教师群体,无疑也受益其中。
问题在于,当各个利益群体的吃饭问题得到解决,权利意识已然觉醒之时,很多中西部地区的财政仍然是“吃饭财政”。“吃饭财政”下的地方政府,其回应社会诉求,调配各利益群体的关系的能力,显然是比较低的。从六安集访事件中可见,教师的诉求,是参照别地标准,与当地公务员同等享受“一次性工作奖励”,且援引了相关法律法规,对当地政府的处理能力要求很高。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同情性理解教师的权益诉求,但将之想象成是一种底层反抗,并不科学。
解决
六安市委市政府已专题研究此事。一是对集访处置问题进行调查,了解警察执法是否合法合规;二是开展大走访活动,了解教师诉求。
这两点,都值得说道说道。
这次事件中,同样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的,还有警察执法问题。对警察在集访处置中的过程进行调查,显然是必要的。但是,需要明确的是,警察并非集体上访事件的负责者。
众所周知,警察的主要职能是维持公共秩序。并且,在执法现场中,警察拥有执法权威。如果警察的职务行为有不规范之处,那也是事后追究的事情。因此,不能因为警察的执法对象是上访教师(而非其他人),且存在执法冲突,就判断其有辱斯文。
事实上,根据我们实地的调研发现,警察权益所受到的侵害(不公平感、待遇等),一点也不比别的群体差。所幸的是,公安机关是一个纪律部门,其政治性和组织性都比较强,不至于为了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而罔顾大局。正因为如此,其执法尊严尤其应该得到尊重。当然,如果执法过程真有违反规范的地方,相关责任人应该承担责任。
最后,大走访活动当然是应该的,本身也是地方政府利益调配的工作方法。但从根本上说,地方政府可能更需要客观看待利益群体已然分化,社会矛盾已然转化的现实。
与此同时,对于决策者来说,加强政策科学性至关重要。尤其是涉及到利益调整之事,更应量力而行。基层是一线处理事务的主体,上级政策在制定政策时,多让基层参与,听取基层意见,或许会减少不少矛盾。
根据我们多年的田野调查,如今因为利益分配不公平所致的社会矛盾大幅度提升,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文/吕德文
- 原标题:【解局】六安教师集访事件背后的基层治理困境
- 责任编辑:王恺雯
- 最后更新: 2018-05-30 09:39:12
-
穿仿制日本军服男子被行拘10日 警方:拍戏辩解都是谎言
2018-05-30 07:57 依法治国 -
安徽六安乡村教师:除了未发奖金,养老保险“缺斤短两”
2018-05-30 07:54 基层治理 -
首都航空回应杭州飞芽庄航班因故障返航:舷窗出现裂纹
2018-05-30 07:17 航空安全 -
崔永元一句“拍戏4天能赚6000万”,范冰冰怒了
2018-05-29 23:19 明星那点事儿 -
美航校教官绑架中国学员并遣返?知情人回应
2018-05-29 22:06 海外华人 -
这款“阴魂不散”的AI,已批改1亿中国用户作业…
2018-05-29 21:11 中西教育 -
一列没有旅客的“复兴号”
2018-05-29 21:00 高铁世纪 -
安徽六安:未拖欠教师工资 为少数民警粗暴执法道歉
2018-05-29 17:43 -
保姆纵火案受害人家属起诉物业消防等9部门 索赔1.3亿
2018-05-29 17:05 -
深圳市网信办依法约谈“红歌会网”
2018-05-29 15:37 网络监督 -
媒体:国家发钱了、农民有福了…谣言令基层疲于应对
2018-05-29 15:27 网络谣言 -
阿富汗珍宝来华“避难” 爱心接力令人动容
2018-05-29 15:15 暖心闻 -
西安官方回应"楼盘摇号前被内定":确有公职人员打招呼
2018-05-29 14:28 中国房市 -
无锡:赤坂亭、同庆楼三文鱼抽检不合格
2018-05-29 11:56 依法治国 -
这是真的!男子喷花露水被测出酒驾
2018-05-29 11:44 -
红黄蓝虐童案最新进展:检方已提起公诉
2018-05-29 10:57 依法治国 -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习近平说了这“12345”
2018-05-29 10:30 科技前沿 -
抬轮椅上三楼,举当天报纸:九旬老人要这样自证存活
2018-05-29 09:30 养老与社保 -
男子穿这身开道迎亲 事后道歉:不是“精日”
2018-05-29 08:02 网络监督 -
奔驰外籍员工儿子玩无人机砸伤幼童 半个月未道歉
2018-05-29 07:57 无人机
相关推荐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64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19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49“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0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