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高中为何用骈体文发120周年校庆公告?观察者网专访作者
关键字: 国学杭州高中杭高经亨颐养正书塾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文/观察者网 周远方 刘楚楚】
5月14日,杭州高级中学(下简称“杭高”)通过微信公号发布120周年校庆公告,这则公告完全用骈体写成,凡932字,洋洋洒洒,端庄工整,短短几小时内竟有10万+的点击,朋友圈转发点赞无数。
杭高语文石老师对观察者网表示,文章作者高利老师国学功底深厚,经常写出非常好的古体诗;学校有每年一度的樱花文会,今年更是盛况空前,轰动杭城;本校社团很多,每周晨会都有学生编排的国学节目,相较于校外舆论的惊艳,在校内这些都是常态。
她还表示,杭高的讲台诞生了一大批名师,其中有一大批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这里的讲台,经亨颐站过,蒋梦麟站过,鲁迅站过,李叔同站过,能站在杭高的讲台上,我们感到骄傲自豪,也时常惶恐,生怕自己学识浅薄,愧对先师先哲。
百廿年人文底蕴,可见一斑。
观察者网有幸采访到这篇文章的作者,杭州高中语文老师高利。
所谓“学无西东,格物致知而已,道有高下,执两用中乃能”。电话中,高老师言语平易,气质温和,兼具东西方视野,正是新一代江南儒生。
【观察者网视频组/范唯】
观察者网:高老师您好,看到杭州高中校庆的公告是用骈体文写的,首先想问一下怎么想到这样的策划?是如何考虑的?
高利老师:这个策划其实蛮简单的,现在我们教育部门发这个公告用文言文的方式还是蛮多的,像浙江大学啊,复旦大学啊,像有的学校他是文白兼用,我们相对来讲做得更纯粹一些,不仅仅是文言文,而且还是骈体文的方式。
之所以有这个策划主要是出于这样几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是我们这个学校相对来讲比较特殊一些,她所在的位置比较特殊,我们母校所在的位置是浙江省明清两代的贡院,这块土地就有传统文化、传统教育的这种传承。另外,我们学校有两个源头,一个是1899年创立的“养正书塾”,这个学校是浙江省最早的公立学校,这是一脉;另外一脉是1908年成立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这个学校后来就成为浙江省新文化运动中心,从我们学校的这两个源头上来看,就可以看到她又承接了从西方传来的科学、民主、求真、创新的精神,又是继承了中国和浙江地方的传统文化血脉,东方的传统文化精神,跟西方传来的思想精神有一个结合,传统和现代也有一个结合。其实我们彰显现代的方式可以有很多。
观察者网:可能用骈体文这种形式有一个衔接的感觉。
高利老师:对对,现在我们习总也提文化自信,其实骈体文只要你写得好,还是非常好看,至少给人美感,带来情趣上的提升。
观察者网:但是有一个问题,看到不少网友说,骈体文可能看不懂,其中确实也有一些生僻字,想问一下怎样去平衡“文以载道”和“文化传承”的关系?
高利老师: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文以载道”其实所有的文的功能都是“载道”,只不过有的形式不一样,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比如我对家乡很想念,要表达就说,“我很想家,特别特别想家,整天在外面就是想家”,如果用这种语言表达,你觉得它可以传承多久呢?
如果不用经典名篇,意思有没有表达到位?到位了,但是为什么大家想家的时候就会想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床前明月光”?因为表达方式不一样,它经典,所以我们不仅要“载道”,还要把“道”用更好的方式传达表现出来,这是中国文学与众不同的一点。
观察者网:就是说有一个好的形式,更有助于它的传承。
高利老师:对啊,我们孔夫子老早就讲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不能光注重内容,当然内容是首要的,如果有好的内容,再给他配上一个好的形式,是不是让内容传播得更好?
杭高有自己的校本教材,学生的作业本也散发浓郁的文化气息
观察者网:之前我们看到央视有“经典咏流传”、“信中国”等等文化传承的节目。
高利老师:对对,这不是很好的传播方式吗?他们唱的是诗歌,因为诗歌就是非常优美的传承方式。
观察者网:那么您在形式创新的方面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或建议呢?
高利老师:我的建议是,我们现在所有的创新不是光喊口号,其实所有的创新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要了解我们过去怎么做,才能到达未来。我向来觉得,我们中国人是有一个最开放的心态,是不是?我们东方西方都可以学的。但是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记住一点,不能学了别人的,忘了自己的,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守住我们的根,那么在创新的过程中才更有利于我们自身,更符合我们的需求。
观察者网:基础多深,上面的枝叶才能有多繁茂。
高利老师:对,你根系庞大了,上面才能更繁茂。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讲,大家学西方的文学,当然是重要的,但是我们从文学的角度讲,你一个中国人,要跟美国人英国人比拼对莎士比亚的理解深度,那你是没有任何优势的,那我们中国人从文艺的角度讲,如何自立于世界的舞台上?就要靠讲中国的东西。
观察者网:可能是吸收他的核心,用我们的形式来重新演绎。
高利老师:对,每个民族都有特定的表达方式。
观察者网:之前有校友提到,你们学校有一个樱花文会,是在校友鲁迅先生当年手载的两棵樱树下对诗。当然有时候对不出来,我本人也有过学诗的念头,但是发现如果单靠自己摸索,其实挺难的。有没有可能借助现在新媒体的手段,对这方面的普及有一个推动?
高利老师:当然可以了,其实有很多新媒体在这方面已经作出努力了,应该是新华网他们就有一个每日“学诗计划”。当然我们有些普通人觉得学习中国诗歌是不是很难,其实不是太难,是我们没有把这个系统的方法,让大家来接受。比如我们传统的格律诗,我可以负责地跟你讲,比一道数学公式要简单多了,只不过是我们没有接触到,陌生的东西我们感觉到难,一旦接触多了,就不会觉得难。
观察者网:关键是要系统地去了解。
高利老师:对对,只是我们近几十年几乎斩断了我们的诗学传统。
观察者网:这也挺可惜的。我们现在可能读的时候能体会到美感,但是自己要写的话,就会感觉到比较难。
高利老师:一点都不难,只是因为不熟悉,你为什么觉得打篮球不难,因为你了解规则,如果不了解规则的人,一上来任何动作都是犯规的。
附: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一百二十周年校庆一号公告全文。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周远方
- 最后更新: 2018-05-16 13:34:31
-
家长在家安摄像头 结果拍到这一幕
2018-05-16 10:30 中西教育 -
空客:川航风挡玻璃破裂航班已飞近2万小时
2018-05-16 07:40 航空安全 -
媒体:那位火了的严书记,请出来走两步
2018-05-16 07:30 基层治理 -
发布这段“心酸视频”后,又一家公众号道歉
2018-05-15 21:03 -
出租车司机猥亵女乘客,被行拘10日
2018-05-15 20:05 西南城事 -
“川航备降机组怎么奖都不为过”
2018-05-15 19:05 航空安全 -
川航机长妻子:他只说“飞机坏了,现在很忙”
2018-05-15 18:59 航空安全 -
交通部:一些顺风车业务增加过多社交功能
2018-05-15 18:26 基层治理 -
公安部:非法集资、网络传销立案1.7万起 养老成重灾区
2018-05-15 16:51 打击网络诈骗 -
民航局:川航脱落风挡玻璃为原装件
2018-05-15 16:09 航空安全 -
川航备降亲历者:第一反应抱紧女友 担心“粉身碎骨”
2018-05-15 15:46 航空安全 -
80岁老人电梯内猥亵女童被行拘
2018-05-15 15:18 依法治国 -
生死关头,张家口交警人工呼吸救人
2018-05-15 13:55 -
这些明星、事件3个月不能再上热搜
2018-05-15 13:35 网络监督 -
河南电视台记者售楼部采访遭殴打,摄像机被砸碎
2018-05-15 11:37 依法治国 -
成都一滴滴顺风车司机已失联4天
2018-05-15 11:32 -
川航迫降副驾驶:短袖上衣、长裤都被“撕碎”
2018-05-15 10:15 航空安全 -
成都楼市直击:7万人抢千套房 买房队伍绵延几公里
2018-05-15 09:26 中国房市 -
人民日报:燃煤不再是北京大气污染主要来源
2018-05-15 08:39 -
“鸿茅药酒事件”被抓医生突发精神疾病入院
2018-05-15 07:15
相关推荐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56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40“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195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评论 131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38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