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乎网友逐条破解近期雾霾调查数据 指出多处错误
关键字: 柴静记录片柴静雾霾纪录片柴静雾霾数据准确性柴静雾霾数据正确穹顶之下纪录片数据柴静纪录片数据造假基本的数学计算错误
49分左右,柴静展示这张表格,向观众介绍“蒸汽压”的概念。据她解释,蒸汽压用来指示“每升汽油蒸发到空气中的强度”,根据她的调查,北京每升汽油大概要蒸发1.5克,并立马给出具象化的类比:蒸发出的碳氢化合物比汽车尾气排放的还多,并且与PM2.5值直接相关。
这个数据遭到Jun推翻:“个1升等于多少克的概念是不是很熟悉?学过中学物理的都会算吧。
PV=nRT, n=PV/RT=(0.5X1)/(8.3X298) m=nM=0.02g. 不是0.02g吗,怎么是1.5g??
注意: 我用的pressure是她表格里的50Kpa, T是室温,M是105.”
数据有问题,类比正确吗?
从Jun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到,“标准的汽车尾气排放数据,就算是高标准的美国,每加仑CO2的排放(还不是全部尾气哦)就是8.8kg per gallon, 1gallon是3。78升,也就是排放33g的二氧化碳。你是要告诉我1.5g 比33g 多吗???”
分析到这里已经有点无力吐槽了,最后再提一个:
这个加洲的数据,号称来自空气质量管理局。那加州管网是怎么写的呢?摘引如下:
1970, CA's population reached 20 million people. Total registered vehicles exceeded 12 million and vMT was 110 billion. Cumulative CA vehicle emissions for NOx and HCs were 1.6 million tons/year.Key Events in the History or Air Quality in California
图表右边的是VMT ,也就是vehicle mileage traveled. (一年的里程数)。那么1970年的数值是110 billion,1billion=1000million,110=110,000million,请数下,是4个零。 而在柴静的图表中,却成了六个零。 白白的多了10倍!
对待学术态度严肃的Jun有些不理解,“为嘛呀, 这个数据不用造假啊? 也不影响她的PPT的说教。 我想了一下,觉得这个应该是水平问题。”而PM2.5的数据:
这个数据从1999年开始才有,而柴静的数据却从1970年开始,真相如何,Jun请大家自行脑补。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徐书婷
-
最新闻 Hot
-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
“群聊泄密门”始作俑者被解雇,原来他早就被…
-
“英伟达焦虑:若DeepSeek用中企芯片…”
-
瑞安航空:若涨价,退了波音考虑C919
-
“白宫在努力控制叙事,但美国消费者很清楚”
-
美财长:该降息了
-
“我们会考虑恢复斯大林格勒的名称,但最终要由市民决定”
-
“经济上没好消息,但他是靠这个当选的,问题就来了”
-
义乌玩具商对特朗普翻白眼:我们不在乎!
-
挑起对华贸易战,“特朗普让美国娃准备:为国牺牲”
-
内阁“鼓掌欢送”,特朗普:委屈你了
-
无罪判决被撤销,李在明参选韩总统之路再添波折
-
为什么丧亲也成了婚恋中的“劣势”?
-
日本急着跟特朗普签协议:中国都说你不可靠啦
-
美乌终于签了矿产协议,最后一刻仍在“拉扯”
-
黄仁勋劝特朗普:得改,中国紧追其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