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失市场后再曝分手,华为触碰了谁的逆鳞?
-
刘慧莹经验的末日时代里仰泳。
最后更新: 2024-05-08 19:50:30【导读】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文/刘慧莹 编辑/张广凯)这个春天,华为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3月31日夜间,华为下达指令,于4月1日拆除问界门店所有华为字样的宣传物料,以呼应任正非亲自签发的汽车业务决策公告——坚持5年内不造车,并且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不使用华为/HUAWEI字样。
而就在五天前的3月27日,华为与两家“暧昧对象”关系生变,走向两端。
一边,北汽蓝谷与华为关系进一步升温,宣布将追加26.8亿元与华为深度合作。北汽与华为合作将不仅限于“HI”模式,而是进一步升级为华为智选模式,基于极狐现有平台研发,并不再沿用极狐品牌。
北汽蓝谷在当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近80亿元的募资申请已经通过上交所审核,其中26.8亿元将用于极狐品牌纯电车型的整车产品升级开发,包括全新平台运动会轿车、北汽新能源与华为合作的B级纯电智能化SUV等多款车型,以及升级改款。
而在另一边,广汽埃安却努力从“HI”模式中抽离出来。原计划要“共同定义、联合造车”,并将在2023年底量产的“AH8车型项目”,将由广汽埃安自主开发,其自掏腰包的额度也从9.25亿元调整为12.33亿元。华为则会以供应商身份继续参与广汽埃安自主品牌车型研发。
两家车企“一亲一疏”,也让车企话语权之争浮出水面。
车企:灵魂在手,天下才有
早在2018年,华为入局汽车领域,从供应零部件到智能化增量,再到赋能销售渠道,一时可谓风光无两。
北汽、长安、奇瑞以及赛力斯等车企随后陆续牵手华为,华为一时间成为汽车圈炙手可热的合作方。
但随着车企在关键零部件领域下场自研,外资车企、传统燃油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各据一方并形成独家竞争门槛,华为逐渐进入到一种尴尬的状态——一方面,车企希望华为的智能化增量部件能够为己所用;另一方面,车企历经多年积淀了品牌文化,害怕华为的入局使其顷刻化为乌有,毕竟品牌这东西,更多时候是一种感觉。
车企对华为的忌惮,在华为的合作清单中可见一斑。
时下,主机厂与华为合作造车共有三种模式:一是零部件供应模式,华为向厂商提供标准化的零部件;二是解决方案集成HI模式,华为从研发到软硬件上会深度参与;三是智选车模式,即华为不仅参与产品造型和内饰设计,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同时还负责车型营销和终端销售。
在三种选配模式中,奇瑞、北汽、江淮和赛力斯采用智选车模式,但目前仅有赛力斯与华为合作的AITO问界品牌有量产车推出,其他合作车型将在4月及之后陆续上市;长安采用Huawei Inside模式,以“联合品牌”的名义,与华为合作打造了阿维塔;比亚迪、长城、吉利则采用零部件供应模式,广汽埃安此番“抽离”也是进入到这一梯队,华为从合作商退化为零部件供应商。
广汽埃安此番退出,华为的强势难辞其咎。事实上,广汽集团在电气化时代,一直是非常努力的存在,不仅具备具备EV+ICV全栈自研能力,还拥有弹匣电池、星灵架构、ADiGO智驾互联生态系统等三电技术和智能科技。
广汽集团在电池、电驱和产能层面持续发力,努力在科技创新的同时兼顾成本把控。而华为的高价策略,无异于触碰到广汽的“逆鳞”。
2022年8月初,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在公开场合吐槽华为“要价高”。“华为是大牌的供应商,它的价格比较高。我们想跟华为合作,会发觉基本上没有议价能力。”并补充说:“车企做产品,应该综合考虑科技创新与合理成本。”
其实早在2021年6月,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就在公开接受对话时表示,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厂商合作自动驾驶,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它会成为上汽的灵魂,上汽成了躯体,而上汽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陈虹一语道出无数车企的心声。此后也罕见珍视灵魂的车企委身智选车模式。
而对于销量不振,电气化时代颇为掉队的车企来说,华为更有可能是一棵时下好乘凉的大树。
华为:造车难,不造车更难
对于华为来说,需要搞清楚两件事。首先是为什么要入局汽车,其次是在汽车领域要做什么。
在4月1日的2023百人会年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对于第二个问题给出了属于他的答案。
余承东指出,华为最初是想成为汽车领域的零部件供应商,成为另一个博世或大陆。但这在今天的时代,并不具备充分的条件,因为华为的产品是软件、算法、云、芯片等智能化增量产品,其很难像标准化的部件一样大规模售卖,更需要去跟车企深度融合,不断进行OTA版本升级。
余承东称,华为希望将十几年To C转型积累的用户体验设计、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品牌营销、渠道零售打包在一起,帮助车企更好地造车和卖车,智选车模式由此而来。
而从HI进化到智选车模式,华为无疑用行动告诉外界,相比于提供好的技术,华为更加在乎最终的产品能够取得商业上的成功。
事实上,自2019年华为经历美国制裁,其终端业务受到近乎伤筋动骨的影响。彼时,新能源汽车刚刚打响国内第一炮,新造车企业层出不穷,自主品牌如日中天,华为自然也想分一杯羹,但仅仅选择用很克制的方式,摒弃重资产投入,只做供应商。
到了2022年,华为终端业务收入为2145亿元,同比下降11.9%,开源节流的需求更加迫切,供应商模式已难满足华为的野心。
如今,华为在车业务领域年投入近百亿元人民币,直接研发人员更是多达7000人,间接的华为平台人员投入超过一万。在汽车领域,华为已经有车载光、大灯、HUD、AR HUD等产品,其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车控以及智能网联业务上更是不吝真金白银投入。
但反观去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部BU业务年总计收入仅为21亿元,相比其ICT基础设施业务收入3540亿元、终端业务收入为2145亿元、运营商业务收入2840亿元以及云计算业务收入453亿元,车BU业务仅仅占了个零头。
“因为投入巨大,如果没有让大量使用华为自动化解决方案的车,进行大量的销售,就不能商业变现,就无法实现商业闭环。”余承东在2023百人会年会上直言。
如果安装华为解决方案车辆的规模化量产,是实现商业闭环的必经之路,那么时下留给华为的,则是一条仅剩赛力斯、奇瑞、北汽和江淮的独木桥。
余承东指出:“在被制裁的情况下,国际汽车巨头很难选择华为作为主力的智能化供应商;新势力车企,也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选择华为,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追求;传统车企当中,如果怕失去灵魂,也不会选我们。”
事实上,就已经选择了华为的赛力斯而言,合作面世的问界汽车尽管卖出35万+中端车的溢价,但销量呈现出高开低走的局面。尽管赛力斯率先试水,留给华为和它的智选车伙伴的,仍然是一个关乎与消费者共赢的开放式问题。
消费者:你们的故事,我不买单
华为车BU业务收入受限,智选车模式下问界汽车的销量颓势难辞其咎。
问界(AITO)品牌是赛力斯汽车采用华为智选车模式打造的全新品牌,其成立于2021年12月,成立之初即发布了首款车型问界M5,2022年3月开启交付,一出场便跃升为销量增长最快的造车新势力品牌。
2022年7月,首款六座车型问界M7发布,8月份开始交车;9月纯电车型问界M5
EV发布,隔月开始交付。过去一年中,问界汽车最高月销量达到1.2万辆,甚至超过不少创立更早的造车新势力。
然而这种迅猛增长的势头却在2023年戛然而止。2023年第一季,问界度累计销量11674辆,季度销量甚至不及去年月销量,这一数据还是得益于问界在年初的一波降价。
问界距离此前定下的“2026年产销100万辆”小目标渐行渐远,或许还是因为产品力的不足。
事实上,赛力斯sf5是进入华为展厅第一款新车,不过其驾驶质感远不及经过日积月累功底调教的老牌汽车。有了赛力斯sf5的陪衬,问界M5的出行则犹如一道光,被赋予华为+赛力斯完全体的光环,其口碑和销量也在短时间内直线飙升。
不过随着问界M7的发布,消费者并没有看到华为的更多诚意。对于消费者来说,问界M7尽管拥有不错的轴距数据,但车内空间极不合理,第三排空间甚至比不上某些入门级三排SUV,定价却比M5提高了不少。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2022年11月中保研发布的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2022年测评车型第一次结果中,AITO问界M7测试车辆在测试中驾驶员侧正面25%偏置碰撞中,获得的评级为A,从发布是碰撞视频中可以看出车辆“A 柱疑似发生了变形”。在“乘员舱上部入侵量”、“车辆结构”两项测评中,问界M7获得了“A(良好)”评价,而一同参与测评的理想L9、领克09等则取得了“G(优秀)”评价,A柱、B柱完好,多项结果形成鲜明对比。
华为与车企的爱恨情仇,或能成为消费者茶余饭后休闲瓜果,但若想让消费者真金白银来买单,故事与情怀能搏一时眼球,但好产品才真的会说话。
面对华为与赛力斯的“敷衍”,市场给予了最直接的反馈。
这个4月,问界将发布旗下M5改款车型,搭载华为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新车型上市能否推动销售业绩的增长,或也将对华为的下一步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刘慧莹 
-
小米SU7刚交付39公里便抛锚,车主:不想退车只想换
2024-05-08 18:57 观网财经-汽车 -
4月车市:新能源车渗透率首过半,华为小米颠覆行业
2024-05-08 17:56 观网财经-汽车 -
特斯拉也要用激光雷达了?马斯克曾称“傻子才用”
2024-05-08 17:00 观网财经-汽车 -
上汽回应欧盟“警告”:不会提供商业敏感信息
2024-05-08 09:55 观网财经-汽车 -
涉软件服务部门,特斯拉大裁员正快速推进
2024-05-07 17:30 观网财经-汽车 -
高端品牌利润大跌,大众转型只是阵痛吗?
2024-05-07 17:27 观网财经-汽车 -
华为长安合作项目9月前落地,合作方式仍是谜
2024-05-07 17:11 观网财经-汽车 -
高端产品仍难盈利,蔚来子品牌乐道首款车型预计5月底推出
2024-05-07 13:31 观网财经-汽车 -
最懂MPV用户的品牌,别克全新GL8陆尊PHEV续写市场传奇
2024-05-07 13:27 -
120公里时速坠崖,行车数据消失?特斯拉回应
2024-05-06 17:53 观网财经-汽车 -
欧盟又挑争端?点名上汽、比亚迪、吉利,或抬高关税
2024-05-06 16:47 观网财经-汽车 -
赛力斯新能源汽车4月销量27868辆 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转正
2024-05-05 17:06 -
2024北京车展观察:当合资品牌开始向中国取经
2024-04-30 16:33 观网财经-汽车 -
30.08万元起,阿维塔11 2024款全面升舱
2024-04-29 18:13 -
理想汽车携全系车型亮相2024北京车展,持续聚焦用户价值提升
2024-04-29 18:13 -
覆盖全球60国、海外销量剑指50万辆——岚图汽车首次发布出海战略
2024-04-29 18:12 -
全面升级——昊铂HT 2024款上市发布
2024-04-29 18:11 -
2024北京车展,智己L6全系搭载“智能生态驾舱系统”IMOS 3.0
2024-04-29 18:11 -
原创带来自信,远程引领中国商用车国际化新方向
2024-04-29 14:49 -
特斯拉通过汽车数据安全4项全部要求
2024-04-29 07:24 观网财经-汽车
相关推荐 -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71“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01“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29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评论 534最新闻 Hot
-
马哈蒂尔:特郎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错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
“美官员私下承认:误判了!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最早…”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白宫激辩解除“北溪-2”制裁?他俩火速回应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
“收到中方警告”,韩国业界:后果很严重
-
中企直说了:不会妥协,现在是美国人没的选
-
“这就是中美的不同之处”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
美财长不痛快:IMF和世界银行,与中国走太近
-
“前220名持币大户可与总统共进晚餐”,特朗普币飙升60%
-
六大重磅团体罕见联名抗议,“特朗普考虑豁免中国汽车零件”
-
“脏话满天飞”,马斯克与贝森特被曝激烈争吵
-
在中美之间二选一?韩国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