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POWER无能为力,“技术日产”黔驴技穷
【导读】 奇骏、楼兰全军覆没,逍客、天籁处境艰难。所有的这些,正是这家车企过往对中国市场态度的直接后果。
(文/潘昱辰 编辑/娄兵)日产汽车在中国的近况不妙。
今年上半年,东风日产累计销量约45万辆。表面上看,在上半年因疫情、供应链不稳和地缘局势等一系列负面因素的影响下,这一成绩还算差强人意。
可如果仔细分析日产在华的车型结构即可发现,在这45万辆的销量中,有一半都来自经典“买菜车”轩逸。而在超过20万辆的轩逸中,有一半来自轩逸·经典,也就是上市达10年之久的第十三代轩逸。
作为国际知名汽车制造商,一度以“技术日产”著称的日系三强之一,日产竟需要一款多年前上市的低端老车型撑门面,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为何新车在“新四化”时期突然“不香了”?问题的答案,在被日产寄予厚望的e-POWER车型上可见一斑。
作为迎合碳排放政策和电气化趋势的产品,日产轩逸e-POWER车型上半年累计销量仅1万多辆,仅占轩逸总销量的不到6%,东风日产总销量的不到3%。
e-POWER本是日产与丰田THS、本田i-MMD相抗衡的油电混动技术品牌。但两田的混动车型早在5、6年前就已进入中国市场销售,而日产e-POWER的首款车型却直到去年11月方才上市。当竞品在华逐渐打开知名度的时候,日产却还在“磨洋工”,最终丧失了先发优势。
此外,“技术日产”一度是这家日系车企最重要的标签,但这一点并没有在e-POWER新车上得到体现。
为绕开两田“油电”混动的壁垒,日产e-POWER采用了类似增程式电动的技术,与当下在国内热销的理想ONE、ATIO问界M5相近。在增程式系统中,汽车完全依靠电机驱动,发动机(增程器)仅用于发电。
与两田的混动车型相比,e-POWER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也更低。不过,轩逸e-POWER的发动机(增程器)排量仅1.2L,电池的电量更只有1.5kWh,综合最大功率也只有100kW。更重要的是,日产e-POWER无法像理想ONE、问界M5那样通过外部充电来维持能量,导致其纯电动续航里程较短。
此外,与能直接使用发动机驱动的两田混动系统不同,e-POWER一旦进入高速路况,只能通过小排量增程器来不断为电机供电,造成能量损失并导致油耗升高,燃油经济性相较传统汽油车并无优势。
另外在中国,插电混动车型有免购置税、不限牌等政策优势。同为增程式电动,理想ONE、问界M5因为可以外部充电,也被视作插电混动汽车,而像e-POWER这样只能加油的车型就不得不望洋兴叹了。
至于性价比这个消费者最为关注的购车因素,则成了压垮e-POWER车型的最后一根稻草。
目前,日产中国仅在轩逸这款拳头产品上推出过e-POWER版本。轩逸一直被国人视为“买菜车”,原因就在于其较大的空间、可靠耐用的特性和较实惠的售价,但轩逸e-POWER车型却比普通版要贵足足2万-3万元,配置最低的车型售价也要将近14万元,顶配版本更是超过17万元。
作为对比,同为A级混动轿车的比亚迪秦PLUS DM-i不仅车身尺寸更大、配置水平更高、纯电续航里程更长、连价格也要更加优惠,更具备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优势。仅在今年5月,秦PLUS DM-i一款车型的销量就达到1.1万辆,接近轩逸e-POWER上半年销量的总和。
在汽车电气化、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日产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对手早已不只是“两田”等日系同行,随着中国自主品牌车型产品力的整体上升,原本以性价比著称的轩逸,开始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遭到严峻挑战。除炽手可热的秦PLUS DM-i之外,包括吉利帝豪、荣威i6等A级轿车也都有插混版本,轩逸e-POWER各方面的产品力都再无优势可言。
e-POWER车型的尴尬处境,实际是“技术日产”在中国市场逐渐褪去光环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日产在华上市的新车往往打着“技术”的旗号,试图让消费者埋单。如此前奇骏换代时,日产不顾中国消费者的普遍负面情绪,强行让其全系搭载1.5T三缸发动机,并报出高达18万元的起售价,结果导致这款极具战略意义的产品销量直接暴跌80%,成为日产业绩连年走低的主要导火索。
即使是旧款英菲尼迪QX60这样的中大型豪华SUV,日产也为节约成本而使用与之毫不匹配的CVT变速箱,最后导致一系列来自消费者的故障投诉,甚至“荣登”央视315晚会,对英菲尼迪和日产高端车型的口碑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面对作为行业大趋势的电气化,日产的处境则更为险峻。根据工信部最新公布的2021年度双积分统计数据,东风日产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为-435934,排在车企倒数第五。
然而,随着作为燃油和纯电折中方案的e-POWER折戟,已经成为“吊车尾”的日产却迟迟没有拿出实际行动。即使是丰田、本田这些同样反应迟缓的日系同行,最近也赶鸭子上架地在国内上市了数款纯电动汽车;但被日产造势已久的纯电SUV车型Ariya,人们至今仍等不到它的具体上市信息。
在奇骏、楼兰全军覆没,逍客、天籁处境艰难的当下,日产中国完全依赖轩逸特别是老款轩逸的销量结构,正是这家车企过往对中国市场态度的直接后果。面对对汽车认知越来越成熟,并懂得用脚投票的中国消费者,日产如果再不作出改变,继续用老一套方法,前景不容乐观。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潘昱辰 
-
国家发改委:上半年汽车累计出口同比增长47.1%
2022-07-14 15:24 汽车工业 -
高合汽车货不对板,疑涉嫌消费欺诈
2022-07-08 09:38 汽车工业 -
恒大汽车恒驰5开始预售,“公证”预定法开创先河
2022-07-08 09:36 汽车工业 -
蔚来的命运多数取决于电力的占比
2022-07-07 12:57 汽车工业 -
商务部: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促进自由流通
2022-07-07 11:57 -
国内首部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法规出台:无人驾驶可上路,事故可追偿
2022-07-06 14:30 观网财经-汽车 -
汽车购置税减征满月:有4S店30万以下车型“库存不够用”
2022-07-06 07:06 -
吉利收购魅族,车企开始争夺智能化主动权
2022-07-05 20:44 汽车工业 -
27.99万元起售,上汽大通MAXUS MIFA 9上市
2022-07-01 17:23 汽车工业 -
上汽集团眼中的“星云平台”和“七分之一”
2022-06-30 11:41 汽车工业 -
被美做空机构称夸大收入,蔚来火速否认
2022-06-30 10:54 -
一汽-大众家轿双车上市,价格价值战略持续进阶
2022-06-29 15:00 汽车工业 -
欧盟各成员国就“2035年禁售燃油车计划”达成共识
2022-06-29 14:59 观网财经-汽车 -
长安、华为、宁德时代协力发布CHN平台,阿维塔之战正式打响
2022-06-27 21:12 汽车工业 -
长安深蓝SL03开启预售,主打性价比并对标Model 3
2022-06-27 21:11 汽车工业 -
回归四缸,长安福特全新福克斯上市
2022-06-27 21:11 汽车工业 -
上汽大众新朗逸上市,12.09万元起并提供两种外观设计
2022-06-27 13:21 汽车工业 -
蔚来一测试车辆从上海总部大楼坠落,两名试车员不幸遇难
2022-06-23 19:57 汽车工业 -
特斯拉Autopilot被揭老底:碰撞前1秒甩锅车主
2022-06-21 15:34 汽车工业 -
广汽本田极湃1入局,合资新能源战场急速升温
2022-06-21 15:32 汽车工业
相关推荐 -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0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18“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57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103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19最新闻 Hot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
乌克兰央行行长:考虑放弃美元
-
美联储:就是不降息
-
法方证实:至少一架阵风战斗机被击落
-
特朗普:愿意出面
-
“敌人哀嚎,印军引以为傲5架战机,化为灰烬”
-
“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去世,享年88岁
-
戴维·珀杜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特朗普出席就职典礼
-
教皇选举首轮投票结果出炉:是黑烟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