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人运通对“推动5亿美元港股IPO”是不便回应还是不愿回应?
【导读】 随着华人运通中国总部落户青岛,有关该公司进一步融资以及赴港上市的消息不胫而走。
(文/潘昱辰 编辑/娄兵)进入2022年,一度覆盖神秘面纱的华人运通和高合汽车开始频繁对外抛头露面。
日前,一则高合汽车即将在香港上市的消息于互联网上流传。据彭博社报道,高合汽车的母公司华人运通正与瑞银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合作安排IPO事宜,或将募集大约3亿-5亿美元。
据知情人士称,华人运通原本计划在美国上市,但随着形势变化改为香港。不过该公司有关IPO的讨论仍在进行,具体细节仍可能有变。
对此传言,观察者网汽车频道特向高合汽车市场与公关传播部负责人进行核实,但截止发稿未能获得任何回复。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传言属实,华人运通的IPO事宜也未必能够顺利进行。
但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不久前的1月17日,华人运通宣布与青岛市签署合作协议,将在青岛设立中国总部,并成立高合汽车销售服务总公司。华人运通称,将打造“面向全球的世界级研发技术中心”,而青岛将对公司的进一步发展给予全面支持。
华人运通成立于2017年,由原上海通用总经理、乐视汽车全球副董事长丁磊创立。公司初始落户于江苏盐城。
与其他造车新势力不同之处在于,华人运通公司成立之初并未将自身定义为纯粹的造车企业,而是以“智能汽车、智捷交通、智慧城市”作为企业战略,最终目标是实现“智慧城市中车路协同的完全无人驾驶”。
不过,华人运通描绘的蓝图看似宏伟,但多数内容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就车路协同而言,除2019年在盐城开辟一条示范性道路,以及在上海临港建立所谓5G智慧城市运营样板外,目前也并未有更多进展。
业内人士认为,华人运通当初畅想的“三智战略”建立在高度的自动驾驶技术之上。然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在高额且持续的投资之外,离不开相关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点,显然不是一家出行公司能够独立完成的工作。这也意味着华人运通宣扬的使命,最终仍必须回归于实业之上。
由此一来,以另类目标入局的华人运通还是与其他新势力殊途同归,走上了品牌发布、造车和卖车的传统道路。
2019年7月,华人运通发布了旗下乘用车品牌“高合”,并一同公布量产车型HiPhi 1(后改名为HiPhi X)。而在此之前,华人运通已通过租借同样位于盐城的东风悦达起亚第一工厂,通过代工方式进行生产。
2020年9月,高合HiPhi X正式上市,新车总计推出4款车型,售价区间高达57万-80万元。不过直到8个月后的2021年5月,这款车型才正式开启交付。
根据官方披露的数据,高合2021年累计销售新车4237辆,而在不久前的1月19日,高合第5000辆汽车才从工厂下线。
观察一下:
作为一款售价在50万元以上的电动车型,高合HiPhi X目前取得的成绩似乎差强人意。然而,这与华人运通“三智”战略、车路协同的“初心”仍相去甚远。
自公司成立、品牌发布到新车上市以来,华人运通和高合汽车极少对外透露有关公司的具体信息。关于该公司的营收、盈利、运作情况等细节,更是鲜为外界所知。
对于一家初创车企而言,高定位和高售价的车型,意味其很难在短期内完成走量任务。与蔚来、小鹏、理想等年销逼近10万辆头部新势力相比,平均售价较高的高合汽车如果不进行大众化产品布局,似乎注定只能作为一个小众品牌存在。
尽管丁磊曾表示,高合销售1000辆HiPhi X的销售额,等于销售7000辆10万元级汽车的销售额,然而在销量真正达到边际之前,高合汽车仍很难在短期内取得盈利。
换言之,在扭亏为盈之前,高合和“蔚小理”等新势力一样,仍需不断的注资输血来维持公司的正常经营。
不过在当前的外部金融环境下,公司IPO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尝试IPO的中国公司中便有29家由于各种原因遭到否决,另有部分企业主动放弃IPO,如国内巨头吉利汽车便于去年6月撤回了在科创板上市的计划。
而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国内IPO失败的公司总数更是多达近60家。其中除行业受限、板块定位不合外,财务状况一般、发展前景堪忧也是公司无法顺利登陆股市的主要原因。
对于华人运通这样的造车新势力而言,过去两年新能源概念股的高估值,是其投身股市的最大利好。在此期间,“蔚小理”陆续登陆美股上市,而它们的市值也一度超过大众、福特、通用等传统汽车巨头。
但即使华人运通能够顺利完成IPO,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亿元)的融资在造车这一吞金巨兽面前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目前,头部新势力“蔚小理”均在成立后的6-7年间完成多轮融资。以蔚来为例,截至2021年其累计完成11次融资,融资总额超过人民币700亿元。
即便如此,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国内仍没有一家新势力实现盈利,且仅有理想汽车一家将单季度亏损控制在1亿元以内。经历多次融资的蔚来在2019下半年,甚至一度濒临资金断裂的困境,直到次年春季获得合肥市70亿元注资后,才如创始人李斌所说走出了“ICU”。
此外在历经6-7年的酝酿后,“蔚小理”们年销量均逼近10万辆,且汽车毛利率均已转正,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研发投入、销售渠道建设和运营费用。但对于年销尚不足5000辆的华人运通而言,其距离真实的财务健康还有多远,除内部人士外并无人知晓。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单造车一项业务都难以实现盈亏平衡,那难度更高、规模更大、投入更巨的“车路协同”“智慧城市”等先期蓝图,只能作为一个看上去很美的故事而存在着了。即便着眼当下,高合的上市之路仍是迷雾重重。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潘昱辰 
-
我国去年汽车出口实现翻倍达201.5万辆,出口业务进入新阶段
2022-01-20 18:33 汽车工业 -
团车网豪言要造车,李想慌忙递过骗子这顶自己戴过的帽子
2022-01-20 16:55 观网财经-汽车 -
奇瑞集团去年累计销售96万辆,大腿萎缩不可靠
2022-01-19 17:53 汽车工业 -
过半市场份额不保险,宁德时代推“巧克力换电块”
2022-01-19 17:23 观网财经-汽车 -
林肯在华年销量破9万,缺乏技术背书,靠“以大打小”能持续多久?
2022-01-17 19:32 汽车工业 -
广汽集团的2021:日系正常发挥,自主略有进步
2022-01-14 14:35 汽车工业 -
东风雪铁龙举办新年首场凡尔赛大会,用户共创成重点
2022-01-13 19:55 汽车工业 -
上汽集团公布2021年成绩单,自主、新能源和“高科技”转型引关注
2022-01-13 18:55 汽车工业 -
12月乘用车:自主追平主流合资,新能源突破50万辆
2022-01-12 16:36 汽车工业 -
东风汽车2021年累计销量近280万辆,弃多求精迫在眉睫
2022-01-12 15:04 汽车工业 -
国内不配拥有膝部安全气囊?特斯拉被质疑区别对待中国消费者
2022-01-11 19:01 汽车工业 -
128万辆,长城汽车“聚变”的附属品
2022-01-11 15:02 车市快讯 -
观驾 | 比亚迪宋Pro DM-i的全体验
2022-01-10 20:25 汽车工业 -
宝马新车车身能自动变色,网友:不能上路的技术啥也不是
2022-01-09 14:35 汽车工业 -
华为赛力斯停产传闻背后:让路问界,刺伤车主的心
2022-01-05 21:13 汽车工业 -
东风英菲尼迪降格为东风日产事业部,战略收缩已不可逆
2022-01-05 15:57 汽车工业 -
从最普通的名字,做最不普通的事儿
2021-12-31 13:38 -
理想汽车“终身质保”多方表述不一,到底谁说了算?
2021-12-29 16:43 汽车工业 -
2022款宋Pro DM-i正式上市,用油车的价就能买插混
2021-12-29 13:25 汽车工业 -
奔驰微博删除“眯眯眼”争议视频
2021-12-29 10:16 观网财经-汽车
相关推荐 -
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0“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34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03“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4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