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车企向出行服务商转型,还有没有戏?| 中国汽车报
关键字:来源:中国汽车报
文:马越海 编辑:郭晨
在相关部门严查网约车平台后,各大城市曾一度出现无车可打的尴尬局面。曾豪言要向出行服务商转型的乘用车企业,并未如约填补市场空白。人们不禁要问,乘用车企业向出行服务商转型,还有没有戏?
以传统技术为主导的造车理念,在近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正逐渐展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在出行变革的时代中,传统车企已经不能仅从技术上研究如何抢占市场,而是需要思考如何将技术研发和出行需求有效结合,出行需求将在很大程度上主导汽车未来的定义。
“转型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对汽车企业来说,在体系能力没有逐步培养成型的时候,贸然转型可能会成为一个陷阱,但是转型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张永伟表示,“多数车企转型出行服务还停留在规划层面,真正落地的并不多。”
转型模式尚不成熟
当前,全球出行服务行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特征凸显,安全、高效、便捷、绿色、低成本正成为消费者对未来出行方式的主要诉求。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更是层出不穷,在汽车领域引起了新一轮的话语权争夺战。
数月前,宝马和戴姆勒正式对外发布公告,双方将以50:50的股比合资成立一家新公司。之后,宝马集团与戴姆勒集团会将旗下已存在的共享汽车、网约车服务、停车服务、充电网络、多模式联运等业务进行合并和扩充。
丰田在今年的CES展上正式宣布要从一家汽车公司转变成出行公司,并与必胜客、Uber、滴滴和亚马逊达成合作,共同打造全新的e-Palette出行平台,从而满足共享乘车、商品零售、货物运送等各类服务场景。
大众也提出2025年将转型成为“一家优秀的全球智能出行服务提供商”,并宣布在中国投资约150亿欧元,用于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数字化和全新移动服务领域。此外,自主品牌也不甘落后,北汽集团已成立华夏出行,目标是打造千亿元级规模的全球化出行服务平台。长安汽车则提出要从提供“产品+服务”向提供“产品+服务+出行解决方案”转型。
张永伟认为,国外传统车企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基本上均采用了合作、合资、并购的方式,而国内车企更多是采用的是自主发展的方式,利用资本的混合结构,创造新的出行板块。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出行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以网约车、分时租赁、P2P租车等业态为主,而且每种业态还都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形成成熟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传统车企的竞争力更多集中在制造端和研发端,在已有的竞争能力体系上,车企很难满足新的市场需求,已有的能力和未来出行服务商的能力尚不匹配。
转型并非惟一出路
环球车享总经理曹光宇表示,以往的传统汽车市场分为汽车销售和汽车后市场两大领域,但近年来,出行服务正成为第三大重要市场。有研究表明,2015年全球汽车产业规模约为3.5万亿美元;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翻一番,达到6.7万亿~7万亿美元,其中出行服务的增幅有望达到50倍以上。
但出行服务市场前景与传统车企的能力并不匹配,张永伟同时指出了传统车企转型的三个困难。首先,车企过去思维和管理模式是面向生产端、供给侧,转型服务在思维上确实存在着严重的束缚;其次,对车企而言,在已有的激烈竞争状态下,投以重资会很困难。向服务转型带有明显的互联网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之一就是在商业模式并不确定的时候,就开始大规模烧钱运营,对以往将收入的3%~10%作为研发费用的车企来说,不计回报的投入是对车企的重大挑战;最后,传统车企人员和能力的培养需要时间,车企需要培养员工的互联网思维和对出行服务的深度理解,甚至要为具备这种互联网思维和出行服务思维的人员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这对传统车企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张永伟看来,困难意味着挑战,车企在转型中反而会有更多选择,一是可以继续做品牌运营商,生产和运营全球最有竞争力的汽车品牌;二是可以做代工厂,给别人提供代工服务;三是有条件的车企可以尝试转向服务。总的来说,向出行服务商转型是趋势,但并非是车企转型惟一出路。
把脉转型之道
当前,也出现了一些服务端的领先型企业,例如百度、谷歌、滴滴等,这些企业更多地从互联网出发,用互联网思维做出行服务。不可否认的是,新业态的产业规模很大,但发展之路还很漫长。
张永伟表示,从这些互联网公司的发展轨迹来看,特点不一,运营模式也各有不同,但是可以大致归纳出一些结论,未来出行服务商必须具备三大核心要素:移动平台(车辆)、智能数据平台和智能驾驶。张永伟建议,传统车企未来在转型方面,应该彻底转变思维方式,创新管理体制并重塑企业组织结构,同时明确战略要点,构建新的生态圈。此外,还应该讲究灵活的战术,将金融、产业、商业按需融合,逐步培养人才。
吉利集团将自身定义为“全球领先的电动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2017年12月,吉利入股沃尔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后,今年2月又入股戴姆勒公司,成为其第一大执股股东,助力其成为电动出行和线上技术服务领域的佼佼者。2015年投资成立的曹操专车,经过三年的耕耘,现已在23座城市上线运营。从制造商转型出行服务商,紧抓新能源汽车朝阳产业,发展布局新业态,吉利从战略和战术上,都值得学习。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宗巍认为,未来移动出行领域需要三种核心能力:一是实时获取海量信息的能力;二是根据未来出行需求打造适宜出行的工具的能力;三是围绕出行的整体运营能力。第一种能力目前没有企业完全具备,但车企基于车辆延展这种能力,并不比互联网企业基于用户延展这种能力更难;第二种能力是车企占据优势;第三种能力需要车企与互联网企业有效融合。
每一次深刻变革必然会引起产业从上至下的连锁反应,当新需求出现时,传统车企或者互联网公司都需要在这种变革中不断转型和学习。当大浪席卷而来时,生存还是死亡,这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道必答题。
- 原标题:传统车企向出行服务商转型,还有没有戏?| 中国汽车报
- 责任编辑:关文平
- 最后更新: 2018-10-15 16:26:12
-
华晨宝马遭外方控股,下一个会是北京奔驰吗?
2018-10-13 21:40 -
车市连续三月下滑,新能源是闪光点
2018-10-12 19:28 汽车工业 -
宝马增持股份至75% 华晨中国股价跌幅超26%
2018-10-12 17:18 汽车工业 -
宝马增持:华晨躺赚时代被终结,长城或成最大赢家?
2018-10-11 13:56 汽车工业 -
马自达销量不尽人意 CX-8国产下线能止颓势?
2018-10-11 13:49 汽车工业 -
外媒:特斯拉或以10亿获得在上海的建厂用地
2018-10-11 10:24 -
目标美日德——2018汽车零部件产业国产化概况
2018-10-11 09:38 汽车工业 -
艾瑞泽GX/EX上市 尹同跃:奇瑞再次辉煌的时代正在来临
2018-10-11 03:08 汽车工业 -
“未来任何地方看到这辆宝马,都定是‘中国制造’”
2018-10-10 19:51 克强经济学 -
HyperloopTT推出全尺寸超级高铁乘客舱 时速750公里/时
2018-10-10 18:20 科技前沿 -
车和家发布智能电动车品牌“理想智造” 19年底交付
2018-10-10 17:31 新能源汽车 -
中企爆买致钴价涨3倍 大量日企电池研究转向
2018-10-10 17:10 日本产经 -
首家EV-World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开业 开启电动汽车新零售
2018-10-10 16:30 汽车工业 -
北汽新能源研发投入仅有1500万元 为比亚迪1/52
2018-10-10 10:20 新能源汽车 -
丰田等多起混动车型大规模召回,插电混动线路会凉吗?
2018-10-09 22:38 -
通用在华召回超332万辆车 上汽集团:对业绩无重大影响
2018-10-09 22:34 -
大众与LG组成联合工作组 以确保电池供应稳定
2018-10-09 22:21 -
连年亏损的“德国品牌”宝沃汽车,北汽福田决定甩手了
2018-10-09 19:24 汽车工业 -
9月车企销量:奇瑞连续7月实现增长 日系车在华遇冷态势扩大
2018-10-09 19:24 汽车工业 -
魏建军的钢铁“长城”正在啼血失守
2018-10-09 09:47 汽车工业
相关推荐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122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评论 113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26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51“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1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