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建吉林省委呼吁:应转变工作思路,大力鼓励一孩生育
民建中央网站近日公布民建吉林省委提交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提案《加快完善吉林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建议》。
这份建议认为,吉林问题的关键在于一孩的生育率过低。目前吉林鼓励三孩生育的措施较多,鼓励二孩生育的较少,鼓励一孩生育的鲜见,这样的政策配比作用于吉林当前的超低生育率和分孩次生育水平,一定程度上是本末倒置,导致鼓励生育的政策无法在增加出生人口上产生效果。
民建吉林省委指出,当前吉林在实施生育支持政策中,大都集中于鼓励多孩生育,忽视了大多数未生育或只生育有一孩的家庭。应该转变思路,从一孩开始着手,将现金补贴、育儿津贴、税费减免等鼓励措施向一孩家庭覆盖。加强生育知识宣教,规范妇产医疗服务及母婴护理行业,简化孕检、产检、建档、报销等各环节流程,减轻“新手父母”负担。只有生育一孩的幸福感提高,才能让未育人群“想生”、让已育有一孩的人群“多生”,从而显著提升鼓励生育政策的实际效果。
以下为建议全文:
2011年起,吉林先于全国11年开始出现持续的人口负增长,严重的少子化已成为吉林的基本省情。
一、当前吉林省少子化现状及突出问题
(一)生育率已下降至极低水平
吉林出生人口自2017年以来连续六年下降。2023年出生人口仅8.84万人,首次跌破10万大关,创下1949年以来最低纪录,出生率仅3.77‰,同样创下有记录以来最低水平。2020年吉林总和生育率仅0.88,远低于全国平均的1.3,在世界范围也属于最低水平(仅比韩国略高)。国际经验表明,一旦一个国家或地区生育水平下降得过低,即便投入政策大力鼓励生育,生育水平也很难在短时期内恢复,即“低生育率陷阱”,吉林已深陷其中。
(二)一孩生育率极低且缺乏政策支持
吉林问题的关键在于一孩的生育率过低。目前吉林鼓励三孩生育的措施较多,鼓励二孩生育的较少,鼓励一孩生育的鲜见,这样的政策配比作用于吉林当前的超低生育率和分孩次生育水平,一定程度上是本末倒置,导致鼓励生育的政策无法在增加出生人口上产生效果。
(三)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高昂
目前吉林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仅为6.5%,需求缺口巨大。优质普惠性幼儿园短缺,学前阶段每年的教育成本超过10万元的家庭不在少数。基础教育阶段,“内卷”更为严重。根据育娲人口发布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如果把抚养一个孩子到18岁所花的成本相对于年人均GDP的倍数进行国际比较,澳大利亚是2.08倍,德国是3.64倍,美国是4.11倍,日本是4.26倍,中国是6.9倍,几乎是全球最高的。高昂的养育成本,加上住房、医疗、养老等沉重负担对生育的挤压,严重抑制吉林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
(四)不婚不育呈流行趋势
我国非婚生育的比例极低,婚姻几乎是生育的前提。当前我国青年群体对组建家庭、养儿育女的意愿进一步下降。2013年开始,吉林结婚率已连续9年下降,虽然2023年出现小幅回升,但结婚对数也仅有10年前的56.7%左右。另一方面离婚率却不断上升,处于单身状态的育龄人口比重越来越大。2023年吉林省离婚率为2.52‰,居全国第六位;离结比高达46.7%,此前很多年份离结比都达到了50%以上。
(五)长期人口净迁出削弱生育基础
自2011年起吉林省彻底成为人口净迁出地区,直到2023年才首次出现人口净流入。吉林迁出人口中,又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以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为例,吉林迁出人口中以25-44岁年龄组最为集中,占总数的近七成。这部分人群也是生育高峰人群,他们的长期净迁出客观上削弱了吉林的生育基础,进一步拉低了吉林的生育水平。
二、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建议
(一)转变工作思路,大力鼓励一孩生育
当前吉林在实施生育支持政策中,大都集中于鼓励多孩生育,忽视了大多数未生育或只生育有一孩的家庭。应该转变思路,从一孩开始着手,将现金补贴、育儿津贴、税费减免等鼓励措施向一孩家庭覆盖。加强生育知识宣教,规范妇产医疗服务及母婴护理行业,简化孕检、产检、建档、报销等各环节流程,减轻“新手父母”负担。只有生育一孩的幸福感提高,才能让未育人群“想生”、让已育有一孩的人群“多生”,从而显著提升鼓励生育政策的实际效果。
(二)降低教育成本,破除“内卷”
一是建议政府直接或者牵头兴建至少1000个托幼机构,同时进一步推动托幼一体化发展,逐步把吉林3岁以下婴幼儿的入托率提高到50%以上。二是整合各方资源为普惠性幼儿园提供支持,进一步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的同时,提高普惠性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和教学质量。三是扩大基础教育阶段优质公共教育资源的供给,破除“办名校、出名师”的模式,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可采取上收事权、区管校聘、集团办学等措施,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四是大力整顿各类课外班、兴趣班,禁止中、高考科目课外办学,同时建议取消中考特长加分。
(三)扩大生殖辅助技术投入,降低使用成本
近年来,生育年龄推迟、环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生殖卫生保护缺失等导致我国不孕不育率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目前我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已攀升至12%-18%。但目前生殖辅助技术价格昂贵,以试管婴儿技术为例,基本费用在3-10万元不等,令很多经济条件一般的不孕不育家庭望而却步。建议将生殖辅助技术纳入省、市(州)医保,并根据城乡、收入、孩次等情况细化分级报销标准,降低生殖辅助技术的使用门槛。在确保法律规范和伦理道德的基础上,鼓励在更广范围内使用生育辅助技术,帮助更多不孕不育家庭实现生育愿望。
(四)加强对青年群体的婚育支持
一是通过倡导家庭价值的回归推动青年群体婚育观念和婚育意愿的调整,引导青年重塑家庭观。二是持续推进婚俗改革,培育新型婚育文化,降低青年群体结婚成本。三是优化人才政策,兼顾高端人才引进和普通人才的留引,为青年人口提供更多住房补贴、落户指导、子女教育、创业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四是努力抓住青年群体婚育时间窗口,在就业、住房、时间分配等层面实施多种举措,解决大龄青年的婚配问题,支持青年群体完成家庭构建,为开展生育做好准备。五是通过出台家庭友好型政策助推家庭发展,进而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平衡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之间的关系,帮助青年群体更好地照顾家庭。
- 责任编辑: 张荃 
-
大家聊中国式现代化|刘亮: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4-23 09:52 大家聊中国式现代化 -
神十九乘组计划于4月29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5-04-23 09:22 航空航天 -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为何吸引这么多高校?
2025-04-23 09:01 -
“我一个男人竟然得了产后抑郁!”宝爸放弃事业带娃,已离婚
2025-04-23 08:26 -
5旬辅警30余年前被人顶替上中专,官方通报
2025-04-23 07:06 -
同比增长1.2倍!一季度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净流入2063亿美元
2025-04-22 19:02 -
受贿超8.22亿,李鹏新被判死缓
2025-04-22 17:07 廉政风暴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2025-04-22 15:30 -
中央巡视组进驻,河南两天内多人落马
2025-04-22 15:30 -
中国在建结构第一高楼将复工,预计2027年完工
2025-04-22 12:12 -
男子早高峰爬上猎德大桥顶部,广州交警回应
2025-04-22 11:38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2025-04-22 11:16 人民币国际化 -
大家聊中国式现代化|权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当好龙头
2025-04-22 10:22 大家聊中国式现代化 -
“内鬼”李刚,被逮捕
2025-04-22 10:19 廉政风暴 -
本科新专业+29,今年高考就可报名
2025-04-22 10:19 -
高福:疫情后期,看到有些人对疫苗的认知走向极端,我特别难受
2025-04-21 20:48 -
陈文玲:深化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2025-04-21 17:48 中国外交 -
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李吉平一审被判14年
2025-04-21 17:33 廉政风暴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
2025-04-21 17:32 -
中汽协:规范驾驶辅助宣传,对已发布的失实信息应及时澄清
2025-04-21 16:37
相关推荐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评论 6“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101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评论 82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121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216最新闻 Hot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
鲁比奥要重组美国务院:在大国竞争时代,难以履行使命
-
又变了!特朗普:无意解雇鲍威尔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致至少20死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