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新办发布《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
最后更新: 2023-09-26 11:16:09五、中国既是倡导者也是行动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0年来,中国用笃定的信念和扎实的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一)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奏响“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的交响乐,搭建了各方广泛参与、汇聚国际共识、凝聚各方力量的重要实践平台。
政策沟通不断深化,截至2023年7月,全球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中国分别于2017年、2019年成功举办首届和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今年将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凝聚起携手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最大合力。设施联通不断加强,“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以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为依托的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布局不断完善。贸易畅通不断提升,世界银行发布的《“一带一路”经济学》报告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将使参与国间的贸易往来增加4.1%。到2030年,“一带一路”倡议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资金融通不断扩大,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相继成立,已为数百个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民心相通不断促进,一条条“幸福路”、一座座“连心桥”、一片片“发展带”在共建国家不断涌现,菌草、水井、杂交水稻等“小而美、见效快、惠民生”项目扎实推进,不断增进共建国家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中巴经济走廊启动10年来为巴基斯坦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中老铁路实现了老挝人民“变陆锁国为陆联国”的夙愿,雅万高铁成为东南亚国家首条实现350公里时速的铁路,蒙内铁路拉动了当地经济增长超过2个百分点,马拉维600眼水井成为润泽当地15万民众的“幸福井”,中欧班列“钢铁驼队”助力中国与欧洲双向奔赴,“鲁班工坊”帮助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年轻人掌握了职业技能,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领域合作蓬勃发展。
这一倡议是经济合作倡议,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不针对谁也不排除谁;是开放包容进程,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百花园”,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是各方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加入进来,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受益。
国际社会高度评价这一倡议,认为“一带一路”不是简单的一条路或一条经济带,而是让全人类共同进步的倡议,为各国共同发展开辟了新道路。“一带一路”倡议助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促进跨大洲协力合作进入新时代。
(二)落实“三大全球倡议”
人们普遍认识到,和平稳定、物质丰富、精神富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追求。发展是安全和文明的物质基础,安全是发展和文明的根本前提,文明是发展和安全的精神支撑。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从发展、安全、文明三个维度指明人类社会前进方向,彼此呼应、相得益彰,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依托,是解答事关人类和平与发展重大问题的中国方案。
——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发出了聚焦发展、重振合作的时代强音,为破解发展难题、推进全球发展事业贡献中国力量。全球发展倡议,最根本的目标是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最核心的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最重要的理念是倡导共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最关键的举措在于坚持行动导向,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共建全球发展共同体。
中国主持召开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提出落实倡议的32项重要举措,包括创设“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总额为40亿美元;启动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第三期南南合作信托基金,并将加大对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投入。两年来,全球发展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响应,落实机制不断健全,务实合作逐步落地,共同应对粮食安全、减贫、能源安全等突出问题。全球发展促进中心顺利运转,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不断扩大,200多个合作项目开花结果。同时,中方发布《全球发展报告》,推动建立全球发展知识网络,为破解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全球发展倡议,70多个国家参与在联合国成立的“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
中国坚持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发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14亿多中国人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意味着几乎再造一个相当于现有发达国家规模总和的市场,为各国各方共享中国大市场提供更多机遇。中国开创性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办好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重大展会。推动各国各方共享中国制度型开放机遇,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实施外商投资法及相关配套法规、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等,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
中国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力所能及地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帮助受援国提高发展能力。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同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儿童基金会、难民署、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等近20个国际组织开展合作,在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尼日利亚等近60个国家实施了130多个项目,聚焦“小而美、惠民生”,涵盖减贫、粮食安全、抗疫、气候变化等领域,受益人数超过3000万人。积极推动并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在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中贡献最大,同19个非洲国家签署缓债协议或达成缓债共识,帮助非洲减缓债务压力。
中国坚定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已经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同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1个自贸协定。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金融标准和国际化水平,更好实现中国和其他国家利益融合。
——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目的是同国际社会一道,弘扬联合国宪章精神,倡导以团结精神适应深刻调整的国际格局,以共赢思维应对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风险挑战,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
2023年2月,中国正式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进一步阐释了倡议核心理念与原则,明确了倡议重点合作方向,并就倡议合作平台和机制提出建议设想,展现了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担当、对守护全球安全的坚定决心。全球安全倡议是国际公共产品,服务的是全世界人民的利益,维护的是全世界人民的安宁。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坚持通过谈判协商方式处理同有关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以谈判协商方式同14个陆上邻国中的12个国家和平解决陆地边界问题,并完成中越北部湾海域划界。忠实履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职责和使命,是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第一大维和行动出兵国。30多年来,中国已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成为联合国维和的关键力量。中方累计派出45批100余艘次舰艇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为7000余艘中外船只护航。
面对此起彼伏的热点问题,中国始终致力于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推动朝鲜半岛、巴勒斯坦、伊朗核、叙利亚、阿富汗等国际地区问题解决。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积极劝和促谈,先后提出“四个应该”“四个共同”“三点思考”的主张,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派出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同有关各方广泛接触和交流。在中国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实现历史性和解,为地区国家通过对话协商化解矛盾分歧、实现睦邻友好树立了典范,有力引领了中东地区“和解潮”。
中国积极致力于同各方开展反恐、生物安全、粮食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在二十国集团框架下提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推动通过《金砖国家粮食安全合作战略》。正式启用中国-太平洋岛国防灾减灾合作中心,是中国在倡议框架下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的又一有力行动。
——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球文明倡议向全世界发出增进文明交流对话、在包容互鉴中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真挚呼吁,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精神动力。
中国召开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广泛开展双多边政党交流合作活动,推进形式多样的民间外交、城市外交、公共外交。持续深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合作,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达43个。
中国举办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中国希腊文化和旅游年、中国西班牙文化和旅游年等30余个大型文化和旅游年(节),推动金砖国家文化部长会议等16个多边交流合作机制和25个双边合作机制不断发展,持续举办“阿拉伯艺术节”、“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等主场文化活动,“欢乐春节”连续举办二十余年,2017年在130余个国家举办约2000场活动,在全球举办“茶和天下”·雅集等品牌活动。推动“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交流,实施“文化丝路”计划,建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艺术节、图书馆、美术馆联盟。同各国建立了约3000对友好城市(省州)关系。开展“你好!中国”入境游推广工作。
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三大全球倡议”,认为这体现了中国的全球视野和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为当前人类面临的难题提供了综合性解决方案。全球发展倡议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高度契合,尤其呼应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追求发展的心声;全球安全倡议秉持共同安全理念,重视综合施策,坚持合作之道,寻求可持续安全,为应对国际安全挑战贡献智慧;全球文明倡议倡导所有国家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有助于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三)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共同行动
中国提出一系列构建地区和双边层面命运共同体倡议,与有关各方共同努力,凝聚共识,拓展合作,为地区和平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非命运共同体是最早提出的区域命运共同体,坚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义利相兼、以义为先,发展为民、务实高效,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成为中国与地区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典范。中阿、中拉、中国-太平洋岛国等命运共同体建设蹄疾步稳,成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携手共进的生动写照。
周边命运共同体不断落地生根,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持续推进,中国-东盟合作在东亚区域合作中最富成果、最具活力、最有实质内容,双方政治互信不断提高,高层往来频密,建立了近50个领域和机构的对话合作机制。澜沧江-湄公河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成果丰硕,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成功召开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成立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为地区和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在双边层面,中国正在同越来越多的友好伙伴构建不同形式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同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蒙古国、古巴、南非等国家就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发表行动计划、联合声明或达成重要共识,同中亚五国双边层面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覆盖,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实践成果喷涌而出,实实在在地推动了当地发展建设,促进了民生福祉。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生机勃勃、开放包容的体系。不同地理区域、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经济体量、发展阶段的国家,只要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就可以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加强合作、谋求共赢。中国将同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国家携手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动各国发展事业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贡献。
(四)为各领域国际合作注入强劲动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直指当今世界面临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在卫生健康、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领域提出丰富主张,转化为具体行动,为解决世界性难题作出了中国的独特贡献。
面对肆虐的新冠疫情,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站在国际抗疫合作“第一方阵”,开展全球紧急人道主义救援,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和支持。秉持疫苗公共产品“第一属性”,最早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最早支持疫苗研发知识产权豁免,最早同发展中国家开展疫苗合作生产。担当疫苗公平分配“第一梯队”,以自己的坚定承诺和实际行动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中国力量。
面对混乱失序的网络空间治理,中国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联合国网络安全进程,支持联合国在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成立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为全球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平台。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分别同阿拉伯国家联盟、中亚五国发表《中阿数据安全合作倡议》及《“中国+中亚五国”数据安全合作倡议》,推动全球数字治理规则制定。推动完善深海、极地、外空等新疆域的治理规则,确保各国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在制定新疆域治理新规则时,充分反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诉求。
面对核安全全球治理的根本性问题,中国提出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秉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为应对不断上升的核冲突风险,中国推动五核国领导人共同发表联合声明,重申“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积极倡导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是唯一公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核国家。
面对日益复杂的海上问题,中国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始终致力于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同东盟国家签署和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持续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提出共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加强海上互联互通建设。坚持走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合作之路,同海上邻国积极探讨资源共同开发。
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挑战,中国先后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等重要理念。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发展转型,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国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洁发电网络,贡献了本世纪以来全球25%的新增绿化面积,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最多的国家。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倡导国际社会全面有效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与39个发展中国家签署46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约2300名气候变化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国,全力推动会议成功举行,率先出资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推动达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无论是应对眼下的危机,还是共创美好的未来,各国都需要同舟共济、团结合作。面对深刻而宏阔的百年大变局,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各国秉持命运与共理念,充分沟通协商,共担治理责任,形成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广泛共识和一致行动,为人类迈向光明未来注入信心和动力。
结束语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已经在国际上凝聚起团结合作的广泛共识,汇聚起应对挑战的强大合力。展望未来,这一理念必将焕发出愈发鲜明的真理力量、更为彰显的引领作用和超越时空的思想伟力,为人类社会开辟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持续繁荣的美好愿景。人类的前途是光明的,但光明的前途不会自动到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一个美好愿景,也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
实现这个美好愿景,信心和决心是首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同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需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相向而行。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也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
实现这个美好愿景,格局与胸怀是基础。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各国只有加强协调和合作,把本国人民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统一起来,才能共同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前行。
实现这个美好愿景,担当与行动是关键。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赖于各国共同行动。各国应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积极做行动派、不做观望者,加强对话、凝聚共识、促进和平、推动发展、完善治理,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前方的路纵然曲折,但也充满希望。只要世界各国团结起来,共行天下大道,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一起来规划,一起来实践,一点一滴坚持努力,日积月累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够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注1)“五位一体”总体框架: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注2)建设“五个世界”的总目标: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 原标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
- 责任编辑: 戴佳源 
-
王毅:反对肆意扩大军事同盟、挤压别国安全空间
2023-09-26 11:12 中国外交 -
2023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在沪开幕
2023-09-26 10:45 -
千亿眼健康市场,忍不住伤眼又费劲护眼的是你吗?
2023-09-26 10:29 -
“楼梯间房”被查封
2023-09-26 07:05 -
深化战略布局,加快创新转型!陈吉宁龚正再赴上汽集团调研,现场会上再抓部署推进
2023-09-25 22:01 -
陈吉宁会见路易达孚集团监事会主席玛格丽特·路易达孚、全球首席执行官高启
2023-09-25 21:59 上海观察 -
时隔27年,辽宁阜新女子被碎尸案告破
2023-09-25 19:05 疑案追踪 -
习近平在浙江考察时强调 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2023-09-25 17:08 -
余华英案受害人提请上诉:希望刑事维持原判,民事增加赔偿数额
2023-09-25 15:47 -
学而思擅自开展学科类培训被罚3.3万
2023-09-25 15:44 -
两高一部:对组织水军、编造涉性话题等网暴违法犯罪从严处罚
2023-09-25 15:35 依法治国 -
云南一坚果企业多名员工维修清洗设备时昏迷,3死2伤
2023-09-25 14:29 安全生产 -
外籍人士看自贸丨我与自贸这十年
2023-09-25 13:59 老外在中国 -
外籍人士看自贸丨在金融城感受自贸新变化
2023-09-25 13:53 老外在中国 -
外籍人士看自贸丨在“林中玉石”中阅读
2023-09-25 13:53 老外在中国 -
外籍人士看自贸丨让小球转动大球
2023-09-25 13:52 老外在中国 -
外籍人士看自贸丨多重身份的“半个浦东人”
2023-09-25 13:52 老外在中国 -
外籍人士看自贸丨在外高桥 拥抱世界
2023-09-25 13:52 老外在中国 -
外籍人士看自贸丨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2023-09-25 13:52 老外在中国 -
“你这瓜保熟吗?” 演员孙红雷提起诉讼!
2023-09-25 13:50 依法治国
相关推荐 -
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94“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3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89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8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98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