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政部回应“土地收入减少、地方政府面临财政紧平衡状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方面,财政资金往往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为一个重要抓手,今年规模是否会增加?重点将投向哪些领域?您刚刚也提到说让资金早使用、早见效。谢谢。
财政部副部长 许宏才: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2018年以来,累计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4.6万亿元。其中,2022年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过4万亿元,这当中包括预算安排的和依法盘活专项债限额空间这两个部分,支持约3万个重点项目建设。这些项目的建设,发挥了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扩投资等作用,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合理安排专项债券规模,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更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有关具体额度的安排,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会对外披露。
记者朋友刚才还关心投向和领域的问题,2023年,我们将在重点支持现有11个领域项目建设基础上,适量扩大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持续加力重点项目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这些工作后续都会一并部署和安排,谢谢。
中国证券报记者:不久前财政部发布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17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受到处罚,我们感觉财政对社会审计的监督的力度越来越大,财经纪律的红线越来越清晰。请问,财政部今年在严肃财经纪律方面有哪些具体考虑?谢谢。
财政部副部长 朱忠明:感谢这位记者对财会监督工作的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财会监督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会监督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财政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履行财会监督主责,强化财经纪律约束,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规范财经秩序、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从构建财会监督体系、健全工作机制等方面,搭建了财会监督的“四梁八柱”,对于推动新时代财会监督工作,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具有重要的意义。财政部将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立足财会监督主责,健全财会监督体系,硬化激励约束,对违反财经法规制度的行为零容忍,决不让财经纪律成为“稻草人”。
2023年,我们将开展财会监督的专项行动,重点在以下三个领域来发力:
第一个领域是保障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把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作为财会监督工作的首要任务,严肃查处财经领域违反中央宏观决策和治理调控要求、影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违纪违规行为,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
第二个领域是强化财经纪律的刚性约束,聚焦贯彻落实税费支持政策、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加强基层“三保”等重点任务,加强制约监督,严肃财经纪律。
第三个领域是严厉打击财务会计违法违规行为,我们将坚持强穿透、补漏洞、用重典、正风气,加强会计信息质量和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的监督,严肃查处财务舞弊、会计造假等违法违规的问题,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刚才这位记者也提到了,去年我们财政部门对17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处罚,这个处罚的数量超过了前三年的总和。今年我们将继续强化这项工作,除财政部直接对35家会计师事务所、10家资产评估机构进行检查外,还将组织全国各地的财政部门开展一定覆盖面的检查。对检查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严肃处理处罚,及时发布检查公告和典型案例,切实让财经纪律“长牙带电”,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刚才刘部长介绍了去年我国全国减税降费超4.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请问这些减税降费的“红包”今年如何延续又如何完善?谢谢。
刘昆:关于减税降费的问题,还是请朱忠明副部长回答。
朱忠明:好的。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2022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科学决策,完善和创新宏观调控,及时果断实施了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经济恢复向好。
回顾过去一年的减税降费政策,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力度大。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约2.46万亿元,超过2021年办理留抵退税规模的3.8倍,力度是近年来最大的。
二是发力早。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扩围加力提速,上半年即大头落地。全年存量留抵退税任务提前到二季度集中完成。各项优惠政策早出快出,尽早见效。
三是更协同。加强协调联动,接连推出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等一揽子政策,形成纾困合力。
减税降费政策直击了市场主体的痛点和难点,把这个“肥”施到了企业发展的根上,减负纾困的效果比较明显。我们统计了一下,2022年全国10万户重点税源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税费的负担下降了2.7%,刚才刘昆部长也通报了,去年我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至13.8%,剔除大规模留抵退税一次性因素影响以后,税负水平约在15%左右,企业的现金流增加了,发展活力增强了,应对风险挑战的韧性更足了。
2023年,各项税费支持政策仍将对助企纾困、稳住经济大盘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将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助企纾困需要,尽快研究明确政策,抓好落地见效,推动形成“水深鱼归”、“水多鱼多”的良性循环。
一是落实落细现有政策。继续实施好已经明确的减税降费政策,扎扎实实把该减的税费减到位。同时,坚决打击偷税漏税骗税,坚决制止乱收费。
二是优化完善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让政策红利更好惠及市场主体。
三是进一步增强政策精准性。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为微观主体发展增动力、添活力。谢谢。
标签 财政- 原标题:国新办就财政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 责任编辑: 王濛 
-
今年财政加力点在哪里?财长刘昆回应
2023-03-01 10:54 观网财经-宏观 -
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取消调休,将春节假期延长至9天
2023-03-01 10:27 2023两会 -
2月制造业PMI为52.6%,过去12个月最高水平
2023-03-01 10:03 宏观经济 -
中央网信办:及时处置借春节档电影挑起互撕对立等问题
2023-03-01 09:45 网络监督 -
政协委员建议“消除罪犯子女考公限制”:不能把人一棍子打死
2023-03-01 08:47 依法治国 -
教育局回应女生因誓师大会遭网暴:已对其和全校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2023-03-01 08:40 -
网传北方小麦大面积死亡?业内回应
2023-03-01 08:37 聚焦三农 -
苏州动保组织“拘禁审讯”猫贩?当地:警方介入,多人被查
2023-03-01 08:14 依法治国 -
1249头!江豚数量历史性止跌回升
2023-03-01 08:1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河南鹤壁一领导妻子在工作群称丈夫出轨?当地回应
2023-03-01 07:49 -
今天起2022年度个税汇算开始,这些事项需注意
2023-03-01 07:24 -
十三届全国政协以来共收到提案2.9万余件,立案约2.4万件
2023-03-01 07:22 2023两会 -
纪念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76周年座谈会举行
2023-03-01 07:22 台湾 -
从十个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前景
2023-03-01 07:17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2023-02-28 23:00 地震 -
云南:全省正风肃纪警示大会后,又有1人主动投案
2023-02-28 21:45 廉政风暴 -
浙江一国企回应“在酒吧消费3瓶高档酒被投屏感谢”
2023-02-28 20:50 -
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郭三野被查
2023-02-28 20:50 廉政风暴 -
大学生兼职帮人转移赃款443万,检察官酌情处理让其顺利毕业
2023-02-28 19:34 -
中共中央举行民主协商会,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3-02-28 19:31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相关推荐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38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288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291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评论 422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