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从0到10”创新全过程,培育“核爆点”
最后更新: 2023-01-13 12:10:49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最终走向市场,很多因素会直接关乎一家高科技初创企业的存亡。这,曾是横亘在市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务委员史迅及其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资本要计算投资回报率,一旦失去资金支撑,科研人员信心受挫,科创企业熬不住几年”。
“从0到1”,难在科研本身的不确定性;“从1到10”,难在外部变量的不稳定性。可想而知,“从0到10”的科创路更加不是一条坦途。如何打通堵点、难点?底层逻辑需要转换,着眼全过程创新、树立全链条观念。
在今年上海两会上,科技创新是会场内代表委员们议论最多的高频热词之一。当下的上海,正加速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于“从0到10”的基础创新与成果转化,需求尤为迫切。只有形成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方式,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在向高风险创新领域进军的过程中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全链条加速扩散。
深化科技创新,小切口与大场景都要高效协同
只要打开手机,就能锁定方位,这一稀松平常的运用离不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自2007年起参与北斗关键技术攻关和系统建设,靠着一批科研人员的长期坚持,历时13年终于实现“从0到1”的突破。而在“从1到10”的过程中,通过国家相关资金支持以及大虹桥相关导航企业伸出的橄榄枝,工程中心挺过了“最艰难的一段路”,最终华为Mate手机用上北斗导航及短报文功能,推动了成果的市场转化。
回忆过去15年的奋斗点滴,市政协委员、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研究员常亮总结出一条技术成果转化的逻辑线——有长期攻关、有丰富应用、有闭环迭代,由此推动创新“核爆点”的产生。但也是这段经历,让他对“从0到10”科创路上碰到的难点如数家珍,比如,基础研究见效慢,往往会因为资金、环境、人才等因素中断,“断点续传”大大降低了效率;还比如,成果转化过程中,交叉学科却难以“交流”,使得技术落地走了不少弯路。在他看来,“从0到10”最好的方式,是推动科创集群建设,“将科研与应用场景等要素集聚在一起,从而形成闭环式生态”。
常亮提到的航天产业创新成果转化难题,是一个小切口的协同创新,对于正在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上海而言,在一些关键领域、前沿技术的成果转化方面,大场景对协同创新的急迫性更高。
元宇宙已经是全球“顶流”城市比拼科创实力的关键赛道,早早被上海列为四大新赛道之一。但在实践中,市人大代表、复星国际联席CEO徐晓亮发现,上海仍缺乏推动元宇宙普及的“杀手级”应用型企业,“能冒尖的企业必然已存在于元宇宙的产业森林中,这意味着,‘从0到10’就更加重要”。他认为,早期优秀的初创企业,需要创投基金的支持、产业生态的赋能,也需要借助不同领域元宇宙场景需求的快速成长,“要破解元宇宙建设碎片化、孤岛式的问题,需要整合资源,需要更大范围、更多元力量的高效协同”。
解决“目标差异”,改变底层逻辑形成向心力
要破解“从0到10”的堵点,不妨先拆解需要高效协同的各类要素。
市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认为,科创中心是一个系统概念,至少应当包含4个基本要素和主体,即前沿科学研究、应用技术转化、市场模式经营、政策引导支持等相互衔接、相互支持、相互配套。这背后实际依靠4支队伍,即具有科学精神的科学家队伍、具有冒险创业精神的资本投资和企业家队伍,具有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劳动者队伍,以及具有法治精神的公务员队伍,“这样四种精神和四支队伍,体现了科技创新的全流程、全过程和全链条,体现了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相互融合的内在发展逻辑,以及开放合作与收益共享的创新网络体系”。
“创新链最脆弱的地方就是交接环节,需要有针对性地‘稳链’。”市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姜雪峰坦言,要解决“目标差异”问题,特别是学术与产业价值目标不同、语言体系不同、思维逻辑不同、产出评价不同等问题,让不同的体系融合,挑战巨大,需要建立长效的沟通机制。
作为一名创业者,市人大代表、上海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季昕华则指出了另一种“目标差异”——政策、举措和行动步调的不一致。“当前上海在促进科技协同创新方面,并没有专门的制度设计和部门统筹协调。”据此,他建议,应从底层逻辑入手,完善科技协同创新组织机制,开展市级层面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顶层设计,进而打通“从0到10”的创新链。
聚焦全过程创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好比一根长长的链条,“从种子长成大树”的每一步都需要环环相扣,因此,如何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在高风险创新过程中形成合力,考验着各类要素深度融合的能力。
市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认为,上海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及转化方面,要发挥行业头部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支持头部企业组织创新链,在科创资源配置上予以倾斜,敢于投入。在这一过程中,上海可把眼光放得更远,联动长三角各方资源力量。如今,很多长三角甚至国内其他地区的上市公司都看中上海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纷纷把研发总部设在上海,这是天然的一根科创链条,“头部企业掌握前沿技术,他们引领的研发,从一开始就会考虑到成果转化,上海要为这些头部企业创造优异的营商环境,激发创新链,提供资金链、人才链,留住产业链”。
权衡认为,要强化全过程创新理念,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快推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各创新要素担当各自角色,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分工体系,促使每一个创新要素、创新主体及创新队伍,在一个统一的而不是分散的目标函数中获得最大收益。史迅也认为,政府扶持和资本投入要有承担风险的意识,不能短视。完善风险共担机制还有很多功课要做,譬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各方形成契约精神,健全可靠的制度,通过有力的执行手段保障科研人员的利益,以此形成有向心力的科创氛围。
作者:徐晶卉 占悦 苏展
编辑:钱亦琛
标签 上海两会- 原标题:聚焦“从0到10”创新全过程,培育“核爆点”
- 责任编辑: 应佳威 
-
两院报告中的“三度空间”
2023-01-13 12:05 上海两会 -
“海派城市考古”入得了政府工作报告,圈得住粉
2023-01-13 12:00 上海两会 -
崔硕奎:中国坚持高质量发展,我们必将在这里续写发展成就
2023-01-13 10:31 老外讲故事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将介绍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措施情况
2023-01-13 10:23 -
超721万元!这位种粮大户给农户的年终奖,够豪横
2023-01-13 09:20 聚焦三农 -
解决紧缺:为农村医疗机构免费配备血氧仪制氧机
2023-01-13 08:55 观察者头条 -
上海市长龚正:把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作为重中之重
2023-01-13 07:13 -
我国成功发射亚太6E卫星
2023-01-13 06:47 航空航天 -
扬州通报有关领导干部作风问题:建议对二人免职
2023-01-12 22:22 廉政风暴 -
“莫诺拉韦”明天上市销售,配药需通过医疗机构
2023-01-12 20:58 抗疫进行时 -
周平红委员:护士群体工作压力大夜班多,建议提升薪酬水平
2023-01-12 18:16 上海两会 -
两会声音|商飞副总经理:C919必将提速扩产,现在已有1200余架订单
2023-01-12 18:10 上海两会 -
江西萍乡回应网传“1888万彩礼”:将发通报
2023-01-12 17:40 婚姻故事 -
商飞副总经理:现在已有1200余架C919订单
2023-01-12 17:21 上海两会 -
胡鑫宇家乡镇长回应“冒雨拉网式搜寻”:已搜寻三天,暂无进展
2023-01-12 16:48 疑案追踪 -
六大纪律全部违反的宋希斌,被公诉
2023-01-12 15:42 廉政风暴 -
对2023年的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有何预估?商务部回应
2023-01-12 15:33 观网财经-消费 -
我国成功中标沙特最大地质填图项目
2023-01-12 14:51 -
柳公权所撰墓志,初步厘清秦军军阵排列规律…陕西考古“上新”
2023-01-12 14:47 考古 -
山东海域一油船爆炸:15人获救,尚有2人失联
2023-01-12 14:26 安全生产
相关推荐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评论 105“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评论 78“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评论 176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评论 157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