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口正经历前所未有大转折:负增长如何应对
本文发于2022.8.15总第1056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标题为《中国人口负增长:影响及应对》,作者杨凡系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人口学系主任
当前,中国的人口发展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转折阶段。今年7月,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提出,中国最早可能在2023年出现人口负增长。8月,国家卫健委在《求是》杂志发文,指出中国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十四五”期间将进入负增长阶段。人口负增长的新局面会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必须尽早规划、积极应对。
人口负增长的出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主要是由于低生育率,这是工业化、城市化社会的重要人口特征,受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变迁、城市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在短期内很难逆转。目前,一些欧洲国家和日本经历的人口负增长也都是因为这个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总和生育率降至更替水平以下,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由正转负,积累起了巨大的人口负增长惯性。在此背景下,人口再生产类型最终将呈现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负自然增长率”状态,人口负增长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不同国家的经验表明,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影响的方向最终是多种合力作用的结果,其具体机制还需依赖于更多的实践加以验证。但人口负增长与经济增长两者能够并存,是目前已知的事实,虽然各国之间的差异很大。学界对人口负增长如何影响经济结论不一:有观点认为其影响是不利的,包括人口减少带来劳动力减少和年龄结构老化、经济增速下降、有效需求下降、消费支出减少、企业利润减少以及储蓄和投资减少等;也有观点认为,其对经济增长有利,当人口负增长时,劳动力投入减少,引发劳动密集型技术向人力资本密集型技术的转变,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经济持续增长;还有观点认为,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确定,各个国家地区异质性很大。
总体来看,人口负增长的影响是长期的、渐进的、缓慢的,不必过于恐慌,但一定要及早规划、积极应对。其他国家的经验已表明,人口负增长一旦出现,人口总量持续减少的态势难以在短期内逆转。面对未来中国人口负增长这一无法避免的趋势,需要积极筹谋,转“危”为“机”:
第一,制定积极应对人口负增长的发展战略。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未来人口发展态势,应尽快研究和制定中长期应对人口负增长的发展战略,统筹协调与人口发展相关的各项政策措施,明确人口负增长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预案。
第二,提高劳动参与率,稳定劳动供给。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充分挖掘老年人力资源;加强对家庭的支持力度,减少就业歧视,促进女性就业。
第三,提高劳动生产率,挖掘人口质量红利。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素质,从健康、教育等多方面开发人口质量红利;另一方面,推动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与人力资源相匹配的产业体系,充分吸收大幅增加的高素质劳动力,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四,充分利用地区差异,实现劳动力在全国范围的有效配置。人口负增长的状况在城乡、地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要充分加以利用,全面降低人口流动成本,完善人口流动政策体系,减少农业转移人口城市化、市民化的障碍,促进劳动力在地区间重新配置,从而推动产业在地域间的转移与升级,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的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实现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第五,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促进生产和消费的均衡。借鉴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负增长的经验,积极做好国际化人才引进工作,做好海外华人回国和外国人士来华就业创业的服务工作。促进国内消费市场升级,挖掘国内市场消费潜力,加强国际经济贸易合作,开拓国际市场消费能力,以促进生产和消费的平衡。
第六,提升生育意愿,释放生育潜力。实施积极的生育支持措施,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建立生育友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支持体系,从而有利于释放生育潜能,提升家庭的生育意愿,适当提高生育水平,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第七,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统筹考虑。其他国家的经验表明,人口负增长往往会伴随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比起单纯的人口数量下降,许多专家学者更担心的是“未富先老”“快负快老”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所以,要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充分挖掘老年人力资源的同时实现积极老龄化。
- 原标题:中国人口负增长:影响及应对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新疆昨日新增1+343
2022-08-15 08:45 抗疫进行时 -
河南范县否认初中补课:留守儿童多,家长申请开展暑期托管
2022-08-15 08:22 中西教育 -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1+5:1例无症状已通报,其余均在管控中发现
2022-08-15 07:55 抗疫进行时 -
安徽湖南贵州重庆等省份报告部分江河断流
2022-08-15 07:28 观察者头条 -
未来两周南方高温天气仍将持续,可能出现夏秋连旱
2022-08-15 07:16 -
日本投降77周年,人民日报:开历史倒车者,必将走入歧途
2022-08-15 07:10 -
中央气象台连续4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2022-08-15 06:47 极端天气 -
三亚昨日新增306+472,目前累计7311例
2022-08-15 06:47 抗疫进行时 -
日本新任大臣参拜靖国神社,中方:已提出严正交涉
2022-08-14 19:59 -
15日起,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国内客运航班有序恢复
2022-08-14 18:54 抗疫进行时 -
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采取坚决措施防止人员伤亡
2022-08-14 18:43 极端天气 -
上海新增社会面1例无症状感染者,系拉萨返沪人员
2022-08-14 17:12 抗疫进行时 -
青海玉树州杂多县发生5.9级地震
2022-08-14 16:33 -
港媒:“启丰2号”已沉没,曾前往钓鱼岛宣示中国主权
2022-08-14 16:18 钓鱼岛持久战 -
网传彭州山洪与堰塞湖塌方有关?官方:谣言
2022-08-14 15:41 -
台湾新增20802例本土病例、22例死亡病例
2022-08-14 15:14 台湾 -
“野生网红打卡地”,7人遇难
2022-08-14 14:41 -
四川紧急通知:峡谷等野外风景区域落实专人盯守
2022-08-14 14:34 -
全面恢复客航首日海口出港仅27班:需得到目的地审批
2022-08-14 14:31 -
四川彭州山洪灾害共造成7人死亡、8人轻伤
2022-08-14 14:22 极端天气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