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回归25周年,听六位香港人讲述他们的故事
最后更新: 2022-07-02 09:39:56【文/观察者网 王恺雯 编辑/马雪】
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灯火通明,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正在举行。
香港中学生刘佩玉守在电视机前观看直播。那晚大雨倾盆,当英国国旗降下、五星红旗准时升起的那一刻,她心潮澎湃。
对于当时刚上小学的穆家骏来说,解放军进驻香港的画面让他至今印象深刻。
而刚从加拿大回流香港的唐先生,当时和朋友聊起那天的画面时,感叹:“如此‘丝滑’,乜咁就回归啦?”
25年后,刘佩玉已是香港深水埗的一名区议员;穆家骏则执起教鞭,成为香港一所中学的历史老师。
香港,也迎来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
一路走来,并非坦途。
回顾这段历程,香港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国际金融危机、“修例风波”、新冠疫情等重大冲击。但在国家的支持下,香港经受住了挑战,香港市民也在各自的岗位上,为这座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东方之珠更加璀璨。
在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观察者网邀请到六位来自香港各界的人士。他们之中,有致力于推动中国历史教育的资深教育工作者,有深耕基层十几年的区议员,有在“修例风波”中挺身而出的警嫂,有践行“培才思报国”的90后教师,有在香港奋斗多年、积极投身公益活动的港漂,也有农产品国际贸易从业者。
以下,是他们的香港故事。
2022年6月17日,香港市民拍摄利东街的国旗及特区区旗 图源:视觉中国
“我们终于让中国历史成为必修课,要继续把教育失地追回”
何汉权 国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长、教育评议会主席
我出生于澳门,中学时代在珠海书院(香港珠海学院前身)中学部就读。
在当时的香港,英语拥有超然地位,而我念的是一所中文中学,因此在中国历史、中国语文、中国文学方面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我也从中知道了什么叫身份认同、什么叫文化认同。
我的很多老师都是从抗日战争走过来的,他们常常告诉我们,14年抗战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非常大的转折,关乎民族存亡;也告诉我们新中国成立后如何艰苦奋斗、建设国家。
中学毕业后,我去了台湾大学历史系。当时的台湾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大家都充满大中国情怀。毕业后回到香港,我做了很多年历史老师,也做了16年的副校长和校长。
国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长何汉权 受访者供图
现在我是国史教育中心(香港)的校长,我觉得自己有一种使命,那就是推动中国历史教育。
这些年香港经历过很多考验,其中之一就是身份认同。很长一段时间来,香港对中国历史教育、对中国文化、对国情的了解,以及国家安全教育,都没有很认真地去重视。我希望能发挥一些微薄的力量。
坦白说,在香港推动中国历史教育的确很艰难。英国是一个老牌的殖民帝国,它有一套文化渗透的东西,很擅于搞文化侵略。香港被英国占领150多年,英国这套价值观不断渗透给每一代人。
香港在回归后推行的通识教育,我觉得是很有问题的,因为只是把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放进通识教育里学。学习国家的历史不能这样,不是你想学哪就学哪,不想要哪部分就不要。
而且通识教育竟然没有统一教科书,老师想用什么教材就用什么教材。我当时就提出,这样搞下去,香港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问题将后患无穷。
其实我本来在做学生成长和教师培训的课题,但是我把它们统统放下,专注于在香港推动国史教育,坚持要中国历史独立成科。在担任林郑月娥竞选顾问期间,我对她说,中国历史科一定要恢复独立必修地位。
香港回归25年来我感触特别深的两件事,一件就是我们终于把通识教育科“打掉了”,另一件就是中国历史成为香港初中的独立必修课。
(观察者网注,自2021/22学年开始,通识教育科将逐渐被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取代)
现在,我希望在3到5年内,让中国历史也能成为香港高中的独立必修课。新特首李家超上任后,我也会向他争取。
2022年7月1日上午,李家超宣誓就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图源:视觉中国
香港国安法实施以来,香港社会逐渐恢复稳定,但站在教育的角度,我觉得我们还有三步要走。第一是不能过于焦躁。第二,香港教育界、特区政府和社会,我们不能因为有了国安法就懈怠,我们要把我们的教育失地追回来,不能掉以轻心。第三,是不能回避问题。
中史教育成为香港初中独立必修课后,香港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所提升。过去5年,国史教育中心也在民间大力推动国史教育、国学教育以及国情教育,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像是2019年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我们就请我们的顾问学者选出5位五四人物,请香港学生票选“年度历史人物”,当时有三百多所学校参加。
我认为,在推动国史、国学、国情、国安教育方面,要做到三方面合作。首先是特区政府。坦白说过去二十多年香港做的并不好,现在重头再来,政府要加大力度,加大投资。第二,学校本身也要承担非常重要的教学使命。第三就是民间团体。
我还没从风采中学校长任上退下来的时候,已经有一些学校想用很高薪水聘用我,我没有答应,而是选择在国史教育中心,联合一批学者、退休或在职的老师,一起推动国史教育。
我想整个香港社会都应该负起责任,培养青少年具备香港情怀、国家观念、世界视野,这是不可动摇的铁三角。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王恺雯 
-
西藏边陲村落的“蝶变”
2022-07-02 09:33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31省份新增本土38+145
2022-07-02 09:23 抗疫进行时 -
四川筠连警方通报5名未成年遭性侵案
2022-07-02 08:08 -
无锡发现39名阳性人员,详情公布
2022-07-02 08:05 抗疫进行时 -
连续5天!上海本土零新增
2022-07-02 08:04 抗疫进行时 -
江苏盐城发现1例核酸阳性人员:有无锡市旅居史
2022-07-02 07:36 抗疫进行时 -
中国航天科工:某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
2022-07-01 22:36 航空航天 -
上海发布高考提醒:考前3天所有考生要测2次核酸
2022-07-01 22:02 高考 -
上海出台稳就业20条针对性举措,加大就业扶持力度
2022-07-01 20:54 上海观察 -
习近平视察驻香港部队
2022-07-01 19:07 香港 -
国家卫健委:隔离期间,入境人员同时排查猴痘病毒
2022-07-01 18:56 -
400万粉财经大V诱导交易被公诉,涉案金额超3000万
2022-07-01 17:26 观网财经-金融 -
杭州新增2例无症状,其中1例在常态化核酸检测中发现
2022-07-01 16:23 抗疫进行时 -
梁振英接受BBC采访:英国走后,香港享有更高自治权
2022-07-01 16:22 香港回归25周年 -
国家卫健委:疫情发生5小时内发布低中高风险区信息
2022-07-01 15:39 抗疫进行时 -
台湾新增本土确诊35699例,死亡121例
2022-07-01 15:24 台湾 -
中老泰铁路实现互联互通
2022-07-01 15:15 -
-
江苏沭阳通报“初中女生在厕所被扇耳光”
2022-07-01 15:04 疑案追踪 -
宁波一男子暴力踢打儿童,警方通报
2022-07-01 14:06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中断访美行程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
特朗普:我把自己P成了教皇
-
中国限制,稀土价格涨三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