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月谈:“既要、又要、还要”,基层要有几双手?
目标考核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随着国家治理更加系统化,各地治理从过去强调中心目标“切换”到现在统筹多重目标,高度统筹性成为基层治理模式转型的特点之一。然而,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在此治理转型过程中,基层承担的各项任务越发繁重,治理模式转型进度远远不能适应实际需要,出现目标打架、多头重复下达、层层加码等乱象。
基层干部和专家认为,要做好目标统筹工作,不断提升目标管理能力,为基层赋权并提供能力保障。
“既要、又要、还要”,基层任务繁重复杂
同一家能源企业,因全力完成保供任务受到当地能源部门多次表扬,但又因为违规增产被安全监察部门通报批评,被处以巨额罚款……不久前,北方某省一位能源领域工作人员向半月谈记者讲述了他的困惑:无论是保供应还是保安全,都不允许出一丝差错;但现实问题是,面对去年四季度新增的保供任务,不违规超能力生产,就完不成增产任务。
“从各个部门看,每项政策都有道理,但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多项政策齐头并进,各项指标全部刚性考核,有的目标之间相互冲突,基层很难执行,有时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这位工作人员说。
从过去追求高速增长,到现在追求高质量发展,我国正进入目标多元、政策多元的新发展阶段。在“既要、又要、还要”的多重目标下,基层面临“一难、两难、多难”等复杂局面,又因实际能力与目标要求不匹配,出现诸多不适应表现。
据了解,来源多重、头绪繁多、压力多元的工作任务,导致基层精力分散,难以聚焦于主要业务。
西部一位街道平安办工作人员说,防疫期间,既要填报涉疫地区来返人员数据等各类表格,又要紧盯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还要分心于日常各类名目繁多的督查、检查、考核。基层干部特别是社区工作人员应接不暇。
“上级部门下发大量任务,全压在街道和居委会身上,我们除了无法提供医疗服务外,居民买菜、看病、吃药……几乎所有大小事情都要处理解决,上面却没有派下来多少人力援助。”这位工作人员说,人员短缺问题普遍存在,部分街道、社区依靠仅有的几名全职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勉强维持秩序,身心面临巨大考验。
2022年4月19日,上海市闵行区,抗疫志愿者为社区居民发放生活物资。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层层加码、动辄调度,加重基层负担
半月谈记者发现,从强调中心目标到统筹多重目标的治理转型背景下,一些不合理的治理方式进一步加重了基层负担。
——硬性目标,层层加码。中部某县一名担任了16年党总支书记的村干部说,他现在最发愁的是推动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文件精神要求群众自愿接种,但有的部门又要求百分百完成。有村干部背着百岁老人去接种疫苗,老人的孩子站在身后喊:“俺娘打针出一点意外,你可负责?”
又比如,受疫情影响,部分村民出门打工受阻,光靠种地和打零工收入不足,手头紧,不愿缴纳社保医保养老保险。但上级政府对相关数据提出95%的底线指标。
——频频使用调度评比。为了应对不断增多的考核目标,定期开展调度评比成为重要的治理手段。然而,有基层干部反映,调度评比有过多过滥的倾向,除经济发展、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重要任务外,大量琐碎小事也被纳入其中。
南方一位村干部说,前不久镇长开会布置工作,大大小小总共13项,而且全都要调度评比。“连殡葬火化工作也要调度,县里调度镇里,镇里调度村里,村里一个月没人去世竟然还要表态发言。”
——任务下放多,权限下放少。要实现多重目标,需要赋予基层更多自主权力。中共中央、国务院2021年4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到,依法授予乡镇(街道)综合管理权、统筹协调权和应急处置权,强化其对涉及本区域重大决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的参与权和建议权。
然而,不少基层干部表示,面对上级安排的各项任务,目前基层只能被动执行,面对不同部门下发的重复任务,很难快速有效地向上级部门反映,即使反映了,上级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壁垒也不是基层可以推动解决的。
——遇难题就让“做做工作吧”。干部工资发不了?做做工作吧!项目缺钱申请经费?做做工作吧!遇到群众上访?做做工作吧!不少问题需要上级部门协调解决的时候,“做做工作”就成为重要说辞。
“领导没说不支持,总是先让你做做工作,如果事情还是没解决,那就是工作没做到位。”北方一名乡镇干部说,这两年基层防疫任务陡增,上级下放的任务增加,但发放的资金补助减少。他跟上级部门申请增加公益性岗位,以缓解基层干部的工作压力,却只得到“做做同志们的工作吧”这句话。
强化目标统筹,加大基层保障
大别山区一位副县级干部表示,发展产业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乡村振兴由乡村振兴局统筹,产业发展由农业农村部门负责,这两个部门是平级单位,如果上面协调不一致,下面就很难推进工作。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邹东升认为,面对新旧治理模式转变,各地应提升目标管理能力,纠正目标考核中的形式主义问题,整治多头重复下达目标等乱象。
一方面,上级要先统筹好多重考核目标,科学下达,精准实施。其中,既要统筹上下级之间的命令执行关系,也要统筹部门之间的横向协作关系。各部门间建立目标统筹和研讨机制,克服“部门主义”“本位主义”,避免目标打架、多头重复、层层加码等情况。
另一方面,加大对基层的赋权和能力保障,结合实际,强化基层组织对涉及本区域重大决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的参与权和建议权。
(本文刊于《半月谈》2022年第8期, 记者:梁晓飞 杨玉华 吴燕霞 王劲玉)
- 原标题:“既要、又要、还要”:几双手弹钢琴?
- 责任编辑: 杨蓉 
-
国家卫健委:职业病防控不仅要关注蓝领,也要关注白领
2022-04-25 11:42 -
反中乱港分子戴耀廷承认4项控罪
2022-04-25 11:40 香港 -
上海:昨天出院出舱人数21972例
2022-04-25 10:32 抗疫进行时 -
职业教育法大突破:取消普职分流,明确本科职业教育
2022-04-25 10:19 中西教育 -
烟台病例基因分型为奥密克戎BA.2.3进化分支,国内首现
2022-04-25 10:08 抗疫进行时 -
居民认为抗原自测就行,没必要频繁核酸检测?上海回应
2022-04-25 09:51 抗疫进行时 -
网传“第一批上海同胞已抵达太原武宿机场”?警方辟谣
2022-04-25 09:44 网络谣言 -
31省份新增本土“2666+17528”
2022-04-25 09:06 抗疫进行时 -
4月超30城调整楼市政策,首套房利率最低降至4.6%
2022-04-25 08:11 中国房市 -
张文宏:上海新冠R0值从月初9.5降至1左右,浦东已降至1以下
2022-04-25 07:58 抗疫进行时 -
上海新增本土“2472+16983”,死亡51例
2022-04-25 07:52 抗疫进行时 -
北京朝阳:应防疫要求停业的服务型企业每人每天赔偿100元
2022-04-25 07:22 抗疫进行时 -
北京多家超市宣布所有门店延长营业时间
2022-04-25 07:13 抗疫进行时 -
杭州来福士阳性母女被逮捕?官方辟谣
2022-04-25 07:03 抗疫进行时 -
上海一公寓负责人倒卖190箱云南捐赠物资,被捕
2022-04-25 06:57 抗疫进行时 -
孙春兰:抱定必胜信心,加快工作进度
2022-04-24 22:11 抗疫进行时 -
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
2022-04-24 19:28 网络监督 -
今年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开展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表彰
2022-04-24 19:12 -
全村转移一周后,上海北蔡联勤村消杀完毕迎接村民回家
2022-04-24 17:31 抗疫进行时 -
上海“民生难点”是否已有改善?记者兵分6路实地回访
2022-04-24 17:30 抗疫进行时
相关推荐 -
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评论 116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评论 43德防长劝乌克兰:别听特朗普的,这是投降 评论 214超越DeepSeek,中国开源“集团军”重塑全球AI生态 评论 131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评论 78最新闻 Hot
-
“美国的发言格格不入,基本被忽视了”
-
贝森特也来拆特朗普台
-
“我们是主权国家,不是美国的一个州!”
-
白宫官员称:下一个100天,特朗普还有更多“险招”
-
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
美部长丢包案告破:被人用脚勾走的…
-
特朗普前首席经济顾问:我们最离不开的正是中国的产品
-
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
“没有中国烟花,美国明年怎么庆祝建国250周年”
-
特朗普:泽连斯基准备好了“割地”
-
美海军提议:日本可协助美军建造军民两用船
-
江西省国资委原副主任李键再次被查,曾因多次给苏荣送钱被通报
-
幸福航空突然停飞“五一”前全部航班,财务人员透露“没钱飞了”
-
“订单量暴跌,美国进口商巴望着和中国达成协议”
-
德防长劝乌克兰:别听特朗普的,这是投降
-
驱逐4岁患癌儿童,“边境沙皇”辩护:没啊,只是驱逐了他们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