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万年: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对14亿人口是有危害的
最后更新: 2022-03-22 17:01:34【导读】 梁万年介绍,现在往往有三个误区可能被人们所忽视:一是认为奥密克戎这个株是温和的,有人称为它是大号流感,我们从专业上反复说,现在不能说它就是大号流感,它仍然是有危害的,特别对庞大的14亿人口是有危害的。二是国际上有一些国家已经放松甚至是躺平,认为他们做了,我们应该跟着做。第三个误区,大家往往忽视了新冠肺炎病毒的变异是它非常重要的特征,谁也不能保证奥密克戎株就是最后的一个变异株。
3月2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西直门办公区新闻发布厅(西城区北礼士路甲38号)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将出席,介绍慎终如始、从严从实从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时不我待 从严从实从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请来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先生;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女士;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先生;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先生。请他们共同回答媒体的提问。
图源:中国网 董宁
以下为发布会全文: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强调要深刻认识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
当前,全国新增本土感染者仍在快速增加,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要坚决采取果断措施,疫情发现要更早,疫情处置要更快,落实防控措施要更实,服务群众要更到位,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要始终做好个人防护,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截至3月21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2亿3036.7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12亿4041.3万人。
当前,正是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时期,广大医务人员和各行业工作者尽锐出战,在疫情防控一线日夜奋战,抗击疫情。近日,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副主任、山东省支援威海核酸检测队队长白晓卉同志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令人心痛。
我们向为抗击疫情献出宝贵生命的同志们表示深切的哀悼,向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向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社区工作者、人民警察、志愿者,向所有为疫情防控做出贡献的劳动者表示敬意,向广大人民群众对防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表示感谢!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时不我待 从严从实从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我们请来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先生;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女士;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先生;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先生。请他们共同回答媒体的提问。
下面进入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朋友举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请问这几天国内的疫情形势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大家现在非常关心吉林的疫情,请问目前吉林的疫情发展态势如何?谢谢。
雷正龙:谢谢你的提问。3月1-21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41000例,波及28个省。吉林省疫情处于高位发展阶段,3月1-21日,累计报告感染者超过22000例,自3月14日以来连续8天每日新增感染人数均超过1000例,疫情主要集中在吉林市和长春市,两市社会面传播风险仍然存在。
总的看,目前全国疫情处于高位平台阶段,疫情防控面临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的严峻形势。3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派出督察组赴10个省开展督查工作,查漏洞、补短板,以问题为导向督促落实整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派驻各省工作组继续指导疫情发生地区科学果断划定风险区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核酸筛查的统筹协调,加强转运力量的储备和高效调配,优化医疗和隔离资源的利用并严格控制交叉感染,尽快阻断社区传播。谢谢!
新华社记者:根据媒体报道,国家卫生健康委刚刚发布了《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想了解一下第三版和之前的第二版相比主要修订了哪些内容?而且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调整?谢谢。
焦雅辉:谢谢您的提问。我们在总结两年多全国核酸检测的组织实施的经验基础之上,不断在修订和完善我们的组织实施工作方案。这一次,我们公布了第三版的组织实施指南。主要修订的内容,一是从范围上来讲,以往我们叫全员核酸检测的组织实施指南,这次把它修订成区域的核酸检测。区域的范围,之前“全员”容易让大家误解都是在全市范围内搞大规模的检测,容易让大家理解成我们在搞大水漫灌。这次我们修订,把它改成“区域”,也就是说我们更加突出强调科学和精准的划定核酸检测的范围。“区域”要根据疫情防控的形势合理划定核酸检测的范围。二是从时限要求上进行了调整。以往核酸检测要求根据城市人口规模的不同,完成的时限不一样,有在48小时完成的,有72小时完成的。这次专门针对奥密克戎毒株传播快、隐匿性强的特点,我们要求在划定区域范围内的核酸检测一律在24小时之内要完成。三是在总结组织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更加在细化的指导上做了精确的指导,包括各地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这里面要求成立9个专班,如何在采、送、检、报各个环节更加精准有效的匹配,以及核酸能力、采样人员如何配置,采样点如何设置,在这些方面都作出了更加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修订和调整,主要的背景一方面是我们有两年多的实践经验总结,另外我们也有成功的实践基础。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在郑州、西安、天津人口在1200万以上的超大规模城市,我们有实践的经验,就是在24小时完成了整个城市的核酸检测工作,所以我们有成功的实践经验。
针对这次奥密克戎毒株的特点,因为传播的更快,隐匿性更强,有时候疫情发现时都已经隐匿传播了一段时间了。所以,为了更加提高早发现的能力,我们对核酸检测的组织实施指南进行了修订,要求在更短的时间内尽可能早的发现感染者,控制传染源。谢谢。
中新社记者:之前的发布会上介绍过,吉林这次疫情的确诊病例95%以上都是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请问专家,如果疫情之中病例是以轻症或者无症状感染者为主的话,这样的疫情形势下,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政策?
梁万年:谢谢你的提问。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国家的输入压力还是非常大的,因为从全球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仍处在大流行期,仍然是构成全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我们国家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疫情还在上升阶段,所以外防输入的压力依然存在。另外一个方面,当前我们国内本土已经呈现了点多、面广、频发的疫情态势,所以内防扩散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面对这些压力,必须要坚持既定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
第二,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危害来看,和德尔塔病毒相对致病率,尤其是致重症率和致死率有所降低,但是传播力很强,这种强大的传播力使感染人数基数很大,一个大的感染人数乘上它的致病率或者致死率,就会形成一个绝对数大的重症的群体,甚至是死亡的群体。所以从相对数来看,似乎轻微,绝对数来看危害依然很大,所以我们还不能够忽视。特别要强调的是,现在的无症状感染或者轻症比例的增高,是由三个方面因素综合造成的:一是奥密克戎变异株本身相对温和。二是疫苗接种效果。接种疫苗感染以后,轻症可能比例就高,甚至让他不出现症状。三是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控措施,不感染或者是感染以后能够快速识别出来,让病情不发展。要看待隐性或者无症状感染、轻症感染比例高,是这三个方面因素所导致的。
第三,我们国家是具备“动态清零”的基础和条件,更具备能力,而且几年来的防控已经证明,实行“动态清零”是我们国家的一个有效做法,一个经验,也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比如,我们从2020年4月份以来所形成的本土散发病例,甚至是局部的聚集性疫情,都是和境外病例有关联的。反过来说,我们国家的本土是干净的,这种本土的干净就给我们实行“动态清零”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因为我们能搞清楚每一起病例的来龙去脉,这是我们的一个基础。我们几年的防控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应急机制和应急处置的能力。比如疫苗接种,刚才焦雅辉局长所说的,我们快速的核酸检测,包括它的能力等,所以我们有了工具了,而且用起来也比较得心应手。中国的老百姓特别理解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到“动态清零”的抗疫斗争当中来。这些组织基础、科技基础,我们具备的能力,还有强大的人民群众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为我们“动态清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当前面对输入的压力和内部扩散压力的复杂、反复、严峻的形势,我们应该坚持“动态清零”这个总的方针不动摇。谢谢。
环球时报记者:在本轮疫情中,有快递员确诊,引起大范围排查快递等物品传播也成为溯源的指向。《中国疾控中心周报》也发表了物传人的论文,我们对“物传人”风险有何新的认识?这对今后的疫情防范有何启示?谢谢。
吴尊友:在过去两年多的新冠防控中发现,新冠病毒可能通过“物传人”的方式进行传播,但不是疫情的主要传播方式。通过洗手可以简单有效地切断这一途径。保持手的清洁卫生可以有效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的手接触到被细菌或病毒污染的物品,如果不能及时正确洗手,手上的细菌或病毒可以通过手触摸口、眼、鼻等进入人体。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手接触污染物体表面造成传播。所以,在新冠肺炎预防中,我们把手卫生作为一项重要个人防护措施予以强调。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记者:新修订的《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提到了“区域”具体指什么?是封控区、管控区还是防范区,还是这三个区都包括?此外,如何确定需要核酸检测的区域?请给我们介绍一下,谢谢。
焦雅辉:谢谢您的提问。区域的范围,您刚才说到的这几个区都包括,就是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也可能包括整个行政区域的全域。范围的划定要取决于几个因素:首先是要取决于精准的科学的流调,我们对感染者的情况能够掌握到什么程度,从发现他核酸阳性到首先出现症状,我们往回追时间有多长。包括在这段时间他的活动轨迹有多广,对于他的密接人群,我们能够追到多少,如果追到的越多,对于密接人员的行动轨迹掌握的越全面,可能这个区域划分就会越精准。另外也取决于我们管控的措施是不是严格。比如我们在封控区要求足不出户,在管控区要求足不出小区,管控区如果管的不严格,可能出了小区了。防范区,是要求不出划定的区域,出了这个区域的话,这些都有可能会造成风险的扩散。对于区域的划分,也取决于感染者是呈点状的,就是风险点是呈点状分布还是整体的聚集性分布,所有的因素都决定了区域划分有多大的范围。
我们这次在三版的组织实施指南里要求,要在科学精准的流调以及严格的管控措施基础上来划定核酸检测的实施区域范围,并且这个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也强调,在每一轮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之后,我们都要及时进行研判,要看发现的感染者波及范围有多广,另外也要分析这些感染者的来源是从哪里发现的?比如都是从集中隔离点发现的,说明社会面已经没有传播的风险了,我们就可以把核酸检测的范围仅仅划定在集中隔离的这些人员。如果还有社会面上来的,除了封控区、管控区以外,还有社会面来的,说明在社会面上还是有传染源在活动,包括有主动就诊的,比如在发热门诊就诊发现的,说明在社会面上还是有一定的风险,所以这个区域划分的范围就要尽量划得大一些。如果都是在我们管控的范围之内,我们就可以只是在管控范围内做核酸检测,所以是根据每一轮核酸检测发现感染者的途径以及它的分布,我们要做动态的调整,不断科学精准的来划定区域核酸检测的范围。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我的问题是,请问当前如何指导各地进一步提高精准防控的水平,以最大限度减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否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精准”采取措施?谢谢。
梁万年:谢谢你的提问。首先可以肯定的说,精准是要结合实际的,当然是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的来采取精准的防控措施,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这点是肯定的。精准防控实际上是“动态清零”的一个精髓,要真正实现“动态清零”,最关键的是要精准的防控,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精准施策。精准防控的最核心目标,一个是减少疫情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第二个是最大限度地平衡社会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这是一个重要的命题,也是对各级防控能力和防控水平的一次大考。这是精准的目的。
但精准最核心的精髓是四个字:快速、有效。在有效的前提下要强调快,不能光说精准,但忽视了它的有效性。如果说精准加上快速,这就是非常重要的精准的精髓。如果要做到精准,首先要依靠科学,依靠科技,要以证据为基础,进一步使我们的管控、流调,包括密切接触者的追踪、检测、病毒变异的监测、临床救治,包括刚才说的《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的修订,都是基于科学的、精准的使单元细小,更精确、更具针对性。最重要是真正精准落地,关键是在能力上,从科技人员的能力,专业人员的能力,包括一些防控人员的能力,要加强培训和提升。
当前,在整个防控过程中,要继续坚持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防控策略、方针和措施。要真正使每项措施既有温度也有力度。这两者要有效结合,要充分考虑到老百姓的感受,但同时又要更加精准准确的施策。要进一步优化完善具体的措施。这种优化和完善是需要我们对相关的抗疫人员,包括管理者,进行相应的培训指导,也包括对广大老百姓一些知识的输送、能力的培训和相关措施的解读和宣传。我想,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就能够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的精准度。谢谢。
香港电台记者:请问香港特区政府昨天宣布暂缓全员核酸检测,国家卫健委对此有什么看法?在没有全员检测的情况下,香港如何找出潜在的患者,阻断传播链?你们有什么意见或者经验可以跟我们分享?谢谢。
梁万年:谢谢你的问题。首先,核酸检测,尤其是全民核酸检测是两个概念,核酸检测本身是一个技术,全民核酸检测是指对一个区域内的全员检测。它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一般的个体化的核酸检测是为了甄别他是否被新冠病毒感染。对全民的核酸检测,目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判定感染人群,并且追踪他的密切接触者,以尽可能快的和全面的识别可疑感染者,防止疫情的播散。第二个目的,中国在实施“动态清零”的过程中,为了达到社会面上的“动态清零”,要在一定的范围内、一定的人群当中实行全员检测,查找一些可能残存的或者未被发现的感染人员,并实行有效管控。可以肯定地说,核酸检测这个新的科学技术为我们控制疫情提供了有力的手段,甚至是强大的武器,保证了我们对传染源的追踪管理,保证了我们对传播链条的切断,乃至实现保护人群的效果。
但是全民核酸检测有一个时机的问题,更有具备条件的问题。通过两年多的时间,包括国际上的情况来看,如果要实行全民检测,最有效的时间是越早越好,在疫情的早期,利用核酸的技术来进行大面积的检测,把所有的传染源都能够识别起来,控制住,疫情就能够很快阻断。还有一种情况,到疫情的后期,当降到一定水平以后,开展检测来达到社会面上“动态清零”的目标。
香港的情况,现在疫情正在高位运行,我们很高兴地看到,疫情出现了下降趋势,但是现在高位运行的疫情,从确定优先和重点任务来看,仍然是减少重症、减少死亡、减少感染,老年人的优先保护是重中之重。如何在这个时期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力量来降低死亡,最大限度的保护生命,这是当前最优先的工作。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在香港开展全民核酸检测,还有一个问题,相应的条件是否足够具备,比如检测以后是需要相应的对感染者,包括对密切接触者的追踪体系,包括隔离观测的相应空间和人力资源等,综合判断全员检测的时机和条件。我想,香港特区政府做出暂不进行全民检测是循证的,是基于疫情防控确定优先的要求而做出的决定。
不做全民的核酸检测并不意味着香港现在疫情防控就是躺平,实际上一直围绕着“三减、三重、一优先、四集中”这些战略部署在和疫情作斗争,并且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所以不能认为不做全民检测就放松了疫情的防控,我倒以为,恰恰是依据疫情的态势变化,通过优先、科学的原则完善、修订、优化相应的措施。另外,香港实际上也在进一步的扩充检测能力,特别是核酸检测能力,除了固定的布点以外,还专门设立了流动检测点,从检测策略上,除了核酸检测以外,也使用了抗原检测技术,让老百姓在家就可以自我检测,并且通过相应的报告系统,以便能够更早的发现可能的感染者,并且加以管理。我想,这些措施加起来,在当前来说,对香港的疫情防控是有重要意义的。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第三版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要求疫情发生后所在的省区市,包括长期常驻人口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应当在24小时以内完成划定范围的区域核酸检测任务,请问将采取哪些措施保证任务完成?谢谢。
焦雅辉:谢谢您的提问。刚才梁万年先生也提到了,核酸检测不仅是一个实验室检测的问题,我们之所以印发了三版的组织实施指南,就是说区域的核酸检测更多是一个社会的动员和组织工作,所以需要动员很多方面的力量,并且每一个环节都要能够无缝有效的衔接,才能够保证实现我们要求的,无论是多大的人口规模都要在24小时之内完成的目标。
首先是从组织实施上来讲,我们这次在三版方案当中要求,要成立9个专班,这9个专班其实都是必不可少的。是这里面几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对于居民,如何把他们更好的组织好,避免造成人员的拥挤聚集导致采样点的交叉感染,提高采样的效率,就是采样点的设置、采样人员的匹配,这里面也包括采样以后送的环节,送这个环节也很关键,送的效率高,能够确保在短时间内高效的把我们采到的标本尽快的、精准的送到实验室,和实验室核酸检测能力能够匹配起来。检的环节,保证实验室都能够发挥最大的产能,既不造成样本过多积压,导致检测效率的降低,也保证实验室能够满负荷运转,不会有闲置的仪器设备。在检的方面,包括质量和效率的控制,都是很关键的。采、送、检,包括报,阳性的混管信息出来之后,我们能够10混1、20混1,利用最短的时间,判断出10个人当中到底谁是阳性的,确定下来,并且尽快转到隔离的设施,或者说定点医院当中,整个组织实施是非常关键的,这是我们第一个要保证的措施。
第二个要保证的措施,毫无疑问就是核酸检测的能力。核酸检测的能力,其实从2020年以来,现在各地核酸检测的能力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这是我们一个最基础的重要的保障。在当地的核酸检测能力不能够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我们大规模的移动支援核酸检测能力就至关重要,比如大产能的汽膜式、车载式、方舱式的,在单管能力每天1万管以上的,甚至是5万、10万的,能够迅速扩充到20万、30万的核酸检测能力的匹配,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个就是信息系统,信息化的支撑。信息化支撑非常重要,我们要根据信息化的手段,才能够保证采送检各个环节的精准有效衔接,动态调配我们采的样本以及根据实验室的工作负荷情况来科学分配我们采集的样本。另外,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在发现混管阳性时,这10个人或者这20个人到底在哪里,能够第一时间把它控制下来,让他不要再流动,然后再进行单检来确认阳性的人员。所以信息系统的支撑很重要,不要再出现前一个阶段,有各种码在采样过程中崩溃的情况。所以信息系统和网络的支撑也是我们第三个要必备的条件。
第四个很重要的条件,我们这次引入了抗原检测,我们采取了“抗原+核酸检测”策略,提高了早期和快速发现感染者的手段。这次在吉林采用“抗原+核酸检测”的手段和措施,取得了很好的经验。
所以我想,如果要实现10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无论多大人口规模,在划定的范围内要完成24小时区域范围内的全员核酸检测,可以说在各个环节要求都是非常高的。谢谢。
- 责任编辑: 夏雨 
-
国务院调查组今晚将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搜寻最新进展
2022-03-22 16:23 航空安全 -
国家卫健委:香港不做全民核酸检测不意味着躺平
2022-03-22 16:06 抗疫进行时 -
何时能回归疫情前的生活?国家卫健委:需要4个条件
2022-03-22 15:48 抗疫进行时 -
国家卫健委:人口超千万城市应24小时内完成划定范围核酸检测
2022-03-22 15:13 抗疫进行时 -
国家卫健委:本土新增仍在快速增加,防控形势仍严峻复杂
2022-03-22 15:12 抗疫进行时 -
中国为什么不能像国外一样取消防疫措施?中疾控专家解答
2022-03-22 14:26 抗疫进行时 -
国内首次大规模使用辉瑞新冠特效药
2022-03-22 13:51 抗疫进行时 -
又来“去中国化”?绿营“立委”煽动公务员考试应废语文
2022-03-22 13:43 台湾 -
广西藤县将出现7级以上大风
2022-03-22 13:43 航空安全 -
坠机现场发现失联人员随身物品,尚未发现失联人员
2022-03-22 13:11 航空安全 -
上海市卫健委:已启用一些后备医疗机构来集中隔离收治
2022-03-22 11:20 抗疫进行时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夯实大国粮仓根基
2022-03-22 10:48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村民:看见客机几乎垂直下掉、树上挂着碎衣
2022-03-22 10:48 航空安全 -
为什么上海无症状感染者居多?上海市疾控解析四点原因
2022-03-22 10:07 抗疫进行时 -
31省份新增本土“2281+2313”
2022-03-22 09:58 抗疫进行时 -
吉林本土新增“1902+563”
2022-03-22 09:21 抗疫进行时 -
-
今天起入豫即赋黄码,三天两次核酸阴性后转绿
2022-03-22 08:43 抗疫进行时 -
现场发现客机残骸和碎片,尚未发现机上失联人员
2022-03-22 08:03 航空安全 -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31+865
2022-03-22 08:01 抗疫进行时
相关推荐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97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评论 106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26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51“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1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