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学研医怎样“弥散融合”?走近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联影医疗
最后更新: 2021-11-05 09:22:35技术与产业怎样“弥散融合”?
“打造适合产学研医融合创新生态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张强表示,“我们打通了‘基础研究-临床应用-转化医学-产业转化’全链条,是企业、科研机构、医院深度融合创新的典范。”
早在联影成立之初,联影医疗与深圳先进院就围绕一系列“卡脖子”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坚。 “可以说是一种技术与产业‘弥散融合’的方式,十年如一日地无缝对接合作。”郑海荣说,“双方以产业转化为目标,通过战略合作实现顶层设计,随后通过共同申请项目确保密切技术合作,并联合培养人才,实现人才与资本的双向流动。”
参与磁共振设备研发攻关项目的科研人员,被联影医疗和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同时聘用,来去自由。所谓“弥散融合”,这种极具科学家色彩的表述指的是,不是表面粘结,而是如分子有机扩散般的深度融合,郑海荣介绍,中科院深圳先进院也在内部划定了科研“特区”,不唯论文、不唯项目论英雄。
“10年内,参与这个项目的一些科研人员,先进院不以申报项目、发表论文为考核指标,不影响他们工资收入、不影响职称评定,为的就是让他们安心攻克一个科研难题”,郑海荣说,考核评价机制的改变,犹如一支坚定的指挥棒,导向了创新无人区。
磁共振核心部件——射频功率放大器
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
不仅联合科研机构,临床医院也是医疗科技创新的重要来源。“要解决的痛点问题来自于医院,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来源于医院。”张强介绍说,“设备在刚研发出来的时候,往往需要通过顶尖高校、医院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不断磨合解决问题,才能让设备优化改进。这个过程也是不断创新的过程,能产出很多科研文章与专利。”
联影3.0T 磁共振在医院投入使用
我国过去几十年,囿于行业发展原因,大三甲医院使用都是已经在发达市场打磨成熟的进口设备,国产高端设备创新链条上缺失产医融合的环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毅然决定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联影的磁共振设备在2014年底就进驻了301医院,早期设备还不成熟,我们在医院临床应用过程中通过不断反馈提建议,与联影一起不断调整和打磨设备,优化磁共振的序列、参数、系统的整体性能,让设备更加贴合医院的临床需求。如今联影图像质量、扫描速度各方面都达到国外产品的同等水平,某些领域甚至实现了超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放射诊断科主任马林回忆道。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放射诊断科主任马林,资料图
马林说,不仅如此,以往最先进的设备往往在海外打磨应用,待到成熟后才进入中国,中国医生很少能参与进原创性高质量科研,但基于联影全球领先的最新技术,以及本地强大的工程师、科学家团队,通过产学研深度、开放的合作,能共同进行源头型创新,参与孵化前瞻性的科研成果,有效推动产医转化。
曾蒙苏(右)作为项目“把关人 ”,帮助联影优化临床图像
让高科技普惠更广泛大众
目前,这一项目已经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和临床应用,并培养构建了一套完备的生产制造与供应链体系。
高端医疗设备自主研发涉及极长的上游产业链。涉及与许多上下游供应商的紧密合作。一台PET/MR就包括近万种、25万个元器件。
“我们大部分供应商分布都在江浙沪长三角地区,形成了稳定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这也说明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只有这样的基础才能支撑我们这个产业。”张强感叹。
联影也带动了长三角地区全产业链的升级发展,例如某汽车模具加工商,机加工能力强,实力雄厚,同时有意拓展医疗业务。联影基于自身的经验,派出员工驻场,帮助其提升工艺水平,严格把关质量,通过不断磨合,这家供应商今天已经发展成为联影旗下的一家子公司。
基于此,联影现已推出多款创新的高场强磁共振设备,包括世界首台超大孔径75cm磁共振uMR OMEGA、世界首款全身5.0T磁共振uMR Jupiter以及一系列高端科研型3.0T磁共振,助力攻克重大疾病,服务脑科学等重大前沿科研探索。
联影3.0T 磁共振在医院投入使用
这些产品获得我国一批顶尖三甲医院的认可,并且深入到全国近千家医院。国产磁共振国内市场占有率从2013年14%提升至41%,推动了高端医疗设备的普及。此外,联影磁共振同时逆向输出至美国、欧洲等多个国家,产生了重大经济与社会效益。我国由净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打破了跨国公司长达30多年“一统天下”的局面,国际产业格局有望被重塑。
不仅如此,国产磁共振的普及迫使进口同类产品大幅降价,有力造福了国计民生,对于满足我国大众健康需求、引领带动高端医疗装备制造行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这是真正地把论文写在产品上,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张强说。
“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刻响应国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号召,协同产学研医各界能量,全力推进高端医疗装备领域一系列核心技术的突破,加速原创性、引领性临床科研与创新转化,为‘健康中国’战略的早日实现贡献全部力量!”张强表示。
- 责任编辑: 周毅 
-
昨日11省区新增本土确诊68例
2021-11-05 09:1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河津警方:将为司机申报见义勇为
2021-11-05 09:04 -
辽宁新增7+8,均为大连市报告
2021-11-05 08:2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网购营销信息调查:退订仍会遭到骚扰,短信没停电话又来
2021-11-05 07:46 消费 -
台军:解放军两架次军机进入“西南空域”
2021-11-05 07:42 长空铸剑 -
石家庄深泽县新增8例本土确诊病例
2021-11-05 07:1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中美就应对气候变化开展对话交流
2021-11-05 06:4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在法国叫醋酸纤维素,港台“高级树脂”,到内地就是“名贵树脂”了?
2021-11-04 23:02 -
全国统调电厂存煤1.12亿吨,可用天数达20天
2021-11-04 22:25 能源战略 -
杨元庆首次回应终止科创板IPO:联想远超上市标准
2021-11-04 21:23 大公司 -
战疫、保民生!瑞丽出台八条措施
2021-11-04 20:5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习近平:中国将以积极开放态度,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
2021-11-04 19:42 进博会 -
渤海银行回应“28亿存款质押”:储户知情并收取额外收益
2021-11-04 19:26 金融圈 -
内地与香港 “通关”工作进展如何?港澳办回应
2021-11-04 18:4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郑州通报5名感染者详情:其中4人就读于同一小学
2021-11-04 18:3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安踏集团鞋采购副总监被刑拘,曾多次向供应商索贿
2021-11-04 16:14 依法治国 -
人社部:受“学而优则仕”观念影响,技能人才认可度不够
2021-11-04 15:50 共同富裕 -
农业农村部:希望大家多买猪肉、多吃猪肉
2021-11-04 15:29 -
农业农村部:我国粮食产量将创历史新高,库存处于历史高位
2021-11-04 15:12 聚焦三农 -
山西河津一男子持刀伤人,一司机果断将其撞倒救下多人
2021-11-04 14:59
相关推荐 -
HDMI收税20年,移动“超高清时代”能否有中国标准? 评论 119美企急电:快取消越南、印尼订单,转回中国 评论 115“无论承认与否,硅谷精英变成‘中国必胜论’拥趸” 评论 89拿中国说事,美高官想拦下这笔交易 评论 101中哥走近,美国又跳出来 评论 65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