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媒聚焦中国GDP增速4.9%:结构调整决心远超市场预期
(观察者网讯)昨日(18日),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公布。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823131亿元,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
一些西方媒体又开始极力放大不确定因素,兴奋炒作中国经济增速低于它们的预估值,称“全球经济复苏将更加依赖美国”。俄媒文章则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关于中国经济很快下跌的各种预测为何统统没有实现?
回归中国经济本身,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指出,进入三季度以后,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全球疫情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恢复势头有所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国内部分地区受到疫情、汛情的多重冲击,经济转型调整压力有所显现。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持续显现,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回旋空间广阔的特点明显。
与此同时,有不少专家分析认为,随着电力供应等问题的改善、调整,三季度的数据应该是已经见底。关于未来政策走向,则有观点强调了“政策的定力和推进结构调整的决心要远超市场的预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前副所长丁一凡也向观察者网表示,一些影响经济的较长期因素仍然存在,不会马上消失,经济压力没那么快释放。但房地产改革、能源目标等推进经济转型的改革,肯定还会继续。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做,而是在于怎么做。
“既然中国挺住了,那就是西方分析家忽略了什么”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通报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情况。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231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分季度看,三季度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
一些西方媒体报道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超预期回落,炒作称4.9%的数据低于路透社调查预估中值,“是去年三季度以来的最低季度GDP同比增速”,“中国一度领先的经济增长复苏开始失去动力”云云。
其中,彭博社借机发布“观点”文章捧起了美国,先称中国长期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动力,再将中国渲染成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因素”。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使全球经济复苏更加依赖美国。“北京似乎还没有准备好很快接过华盛顿的重任。”
10月1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份《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提到,德国制造业产量近期受到冲击,夏季封锁措施压低日本经济增长。因消费疲软,以及供应链瓶颈导致库存大幅减少,美国经济增长预测值已经下调。《纽约时报》当时援引报告称,近几个月来,富裕国家的动荡已开始拖累全球经济前景。
18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则在评论文章“关于中国经济很快下跌的各种预测为何统统没有实现?”中回忆道,“每当中国经济哪怕是发生一点点负面事件,西方政客以及跟在他们后面的世界媒体,就会开始兴高采烈地谈论快要到来的危机,再不然就是谈论中国经济奇迹的崩溃。”比如,2008 年,在全球危机的顶峰,“分析师们根本没有给中国留下生存的机会”。
文章举例称,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写道,中国的崩溃已经被预测了几十年。但不知为何,这一切却并没有发生。
“可能,经济学家们的分析建立在不客观或者不完整的数据上?既然中国挺住了,那就意味着西方分析家忽略了什么东西。”俄媒提醒说。
“改革的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做,而是在于怎么做”
关于三季度比二季度经济增速有所回落的主要原因,18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发布会上回应表示,“进入三季度以后,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全球疫情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恢复势头有所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国内部分地区受到疫情、汛情的多重冲击,经济转型调整压力有所显现。”
图自中国网
不过,三季度经济运行的总体状况显示,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就业基本稳定,民生继续改善,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质量效益持续提升,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持续显现,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回旋空间广阔的特点明显。
发言人同时指出,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经济恢复仍不稳固、不均衡,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挑战增多。下阶段,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推动经济稳定恢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不少西方媒体邀请专家,试图预测中国经济政策的未来走向。
路透社中文网援引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称,未来经济预计继续下行寻底,取决于政策是否发力,如果政策支持发挥效力,四季度预计就是底部,否则明年一季度可能见底。
牛津经济研究院亚洲经济主管库伊斯(Louis Kuijs)认为,“政策制定者将采取更多措施提振增长,包括确保银行间市场的充足流动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放宽房地产政策的某些方面等。”
“我们认为电力短缺和减产问题将在第四季度晚些时候变得不那么严重。我们预计政策制定者将开始呼吁,在一个更慎重的时间表内实现气候目标。”
不过,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向BBC中文网表示,伴随着电力供应调整,房地产市场政策适度缓和,消费逐渐改善,以及出口本身的韧性,再加上三季度居民收入比较稳定,居民消费能力增强,“因此从这个逻辑来说,我觉得三季度的数据应该是已经见底了”。
路透社中文网援引中海晟融首席经济学家张一说,尽管经济增速低于预期,我们认为政策边际收紧的概率不大,这主要考虑到今年增长目标完成的难度不大,政策的定力和推进结构调整的决心要远超市场的预期。因此,期待财政和货币政策在四季度出现大幅放松的可能性不大。未来要关注跨周期调节政策在2022年发力可能产生的结果。
标签 GDP- 责任编辑: 童黎 
-
北京新增1例阳性人员:宁夏病例密接
2021-10-19 12:4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一名罪犯越狱,吉林监狱发布悬赏通告
2021-10-19 11:31 -
18日7时至19日10时,内蒙古新增本土确诊7例
2021-10-19 10:5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三位知名学者获“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2021-10-19 10:05 文化 -
31省份新增本土9例,涉4省区
2021-10-19 09:4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黑龙江、江苏、江西、湖南、西藏5省区书记调整
2021-10-19 09:22 观察者头条 -
贵州遵义新增1例本土确诊
2021-10-19 08:3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两名上海游客检测阳性后还“自行离开”?不实
2021-10-19 08:2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兰州通报6人核酸阳性
2021-10-19 07:5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林郑月娥跌伤暂时休假,政务司司长署理行政长官职务
2021-10-19 07:38 香港 -
内蒙古额济纳旗已确认5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2021-10-19 07:2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现代化≠西方化,中国为全世界上了一课”
2021-10-18 22:53 -
25岁的他,成了“神十三”飞船发射的系统指挥
2021-10-18 22:44 航空航天 -
两名上海游客检测阳性后“自行离开”?当事人否认
2021-10-18 21:42 -
国家医保局派工作组赴山东单县督办骗保事件
2021-10-18 20:22 养老与社保 -
“现在连当导演都没门槛了是吗?!”
2021-10-18 20:15 -
泉州酒店坍塌致29死50伤 一审宣判:20人被判刑
2021-10-18 19:49 依法治国 -
我国拟针对电信诈骗问题专门立法
2021-10-18 19:39 依法治国 -
警方通报:莆田2死3伤案嫌犯欧某中拒捕并畏罪自杀
2021-10-18 18:29 疑案追踪 -
媒体:莆田2死3伤案嫌犯已被抓获
2021-10-18 18:12
相关推荐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64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19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49“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0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