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一个把手都造不出来”到全球最大新冠疫苗“兵工厂”
最后更新: 2021-07-21 10:23:20持续创新:“灭活技术是个老技术,哪有什么创新?”“当然有。”
“灭活技术是个老技术,哪有什么创新?”“当然有。”解释这个问题时,杨晓明会对着新冠病毒的电镜照片讲一个“光头”的故事。
新冠病毒是圆的,活的时候带着皇冠,灭活次数多了,表面皇冠就掉光了,成了光头。
新的灭活工艺,一步灭活,让它的皇冠还闪闪亮,却没有了毒性。
一步灭活不仅让病毒避免成为“光头”,还大大增加了生产工艺的效率。
凭什么老技术好几步才能实现的“灭活”,新技术一步就能达到效果?什么样的灭活剂能够实现一步灭活?什么样的灭活条件能让病毒“死透”,确保安全性?这些需要创新。
一步灭活的病毒疫苗,“皇冠”比较全,将激发体内的多重抗体,学术上称之为疫苗的广谱性。
广谱性有什么好处?在病毒变异时显现出来了。正如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目前国产常用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株有效,大家应该打。
研究表明,灭活疫苗对新冠病毒的阿尔法毒株、贝塔毒株、德尔塔毒株均有效果。
疫苗的研发解决了安全、有效的问题,仍未完成作为疫苗的使命。我国14亿人口,70%的人完成两剂注射才能形成有效免疫屏障;国际上,仍有很多发展中国家缺乏疫苗。
供应量跟上来才是实现可及性的关键。
“现在用的300升篮式反应器里,有我们的高密度细胞培养专利技术,它相当于5000升传统反应器。”杨晓明说。
内里“乾坤”是一个能够让培养密度提高10—20倍的新型载体,它让原本散居生活的病毒住上“新楼房”,在蜂窝结构中不觉得拥挤而且快速生长。
这项原始创新,是三期车间能够实现年产30亿剂的关键,将大大缓解全球新冠疫苗短缺的问题。
此外,在疫苗株稳定性、有效成分纯化等方面,新冠疫苗生产车间中使用的都是最新的技术,以确保疫苗株不变异、有效成分纯度高。
除了生产工艺创新,整个生物安全生产车间也是极具创新性的。
在疫苗车间内部,所有系统都必须形成完整的闭环,这对施工技术和部件提出了不小的挑战。“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要突破常规、勇于创新,不折不扣,全力以赴,攻坚克难。” 承建方负责人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四公司)董事长万铜良在项目启动仪式上为工程建设定下基调。
“生产过程用的高温气体需要由独立密闭的系统供给。” 中电四公司项目负责人华北总部副总经理葛怀建介绍,这样的管道必须耐受高温高压,对于国产管材提出了很大挑战。
为了构筑生物安全等级的车间环境,任何一个零部件都必须做到密不透风。其中,管道穿墙时的密不透风是最难的一环。
“一般的工程,会给墙体做一个包边然后打上胶,让管道和墙体之间严丝合缝。”葛怀建说,但在这个工程中,管道不仅多,而且高温管道也多,最要命的是,国产的工程件承受不了130℃以上的高温。
“进口工程件使用的一些材料目前国内没有。”葛怀建说,材料问题一时解决不了,可以从工艺创新上弥补。
建设者们通过给管道穿“隔热服”的方法,让关键工程件不直接接触高温气体,弥补了国产件高温不耐受的短板,不折不扣地达到生物安全等级的密闭要求。
为了让“蓝图”以最快速度、最严标准变成现实,技术工艺的创新贯穿在建设整个过程中,建设者们以“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创新精神争分夺秒、不眠不休实现生产车间建设的高标准、严要求、早投产。
唯一信念:从病毒的阴霾下解放全人类 为了人民的健康
“从来没有接过这样的工程。”1987年出生的葛怀建是做过十几年工程的,2020年2月,项目团队遇到了一个从合同金额上看似乎不太起眼的工程。
正好过年,项目人员都是跨区域调来的,密集召开的沟通会、公司动用的部门、资源都超过了合同额对应的级别——这些让项目成员意识到这次工程不一般。集团高层的重视程度传递出来的态度是,肯定要干,而且要成。
一定要成的原因,施工方项目团队是从与刘敬桢几次现场指导交流后体会到的:疫苗是人类战疫的关键“弹药”,已经研发出来了,而现在就缺自己正在建设的这个一期车间。
“刘敬桢董事长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这是为了从病毒的阴霾下解放全人类,为了人民的健康。”一年多过去了,葛怀建对长他20岁的老党员刘敬桢的这句话记忆犹新。
这样一个信念,支撑双方的团队不眠不休地完成了新冠灭活疫苗生产车间的一期、二期、分包车间的建设工程,创下一个个工程速度、工程难度、工程质量的奇迹。
一期车间年产量1亿剂、二期车间产量达到10亿剂,分包车间为两个车间完成分包任务。一切任务似乎就要圆满地完成了。但谁也没想到这几个进度紧、要求高的工程还只是个开头。
又到一年春节。2021年大年初二,葛怀建被邀请到北生所项目总工的办公室聚一聚。吃着饭,总工董建春对他说,“要开启三期建设,而且只有旁边那块地。你们能不能干?”
就这样,葛怀建的春节假期泡汤了,而董建春的假期想必从没开始过。
“三期和前两期都不一样,前两期是改造,第三期是新建,要求6月底之前完成生物安全检查。”葛怀建说。
只有4个月,不仅要建好一栋楼,还要安装好复杂的设备、水电气管道、配置好过滤设备……
这个时间几乎是把常态时间压缩十倍。
举个例子,根据住建部《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15000平方米风管制作安装工程定额工期为290天,而三期工程至少要安装30000平方米风管,只有几个周的安装时间。
“没有想过能不能完成,因为必须要完成。”葛怀建说,这个信念在一期工程时就从老党员那里“复刻”过来了。
压力大到没时间考虑压力,只有按目标日期倒排工期立下“军令状”,党员干部带头上,一步一步推进。
项目团队的压力总是会被巧妙地转变成干劲,因为刘敬桢几乎每隔一天都会来现场和中电四公司的建设团队聊聊工程进度,当场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除了老党员的表率和关心,让不眠不休的工程师们更有动力的是工程对于人才的培养。“一二三期工程培养出来的新来大学生,出去的时候都是一把好手。”葛怀建说,这些关键时候顶得住的党员和年轻人在一次次非常的项目中被锻炼出来。
- 原标题:人类史上前所未见!全球最大新冠疫苗“兵工厂”在中国
- 责任编辑: 李天宇 
-
“妇女跟小孩先走,有劲的男士抬受伤的女士一块出来”
2021-07-21 10:22 -
南京市江宁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2021-07-21 10:1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江苏新增本土7例:机场人员每周例行筛查发现
2021-07-21 10:1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
邓炳强:香港国安法的威力有目共睹
2021-07-21 09:40 香港 -
河南省委书记:做好主汛期内长期作战准备
2021-07-21 09:40 河南暴雨 -
被困乘客:车外水位过头顶时,我开始交代身后事了
2021-07-21 09:39 河南暴雨 -
应急管理部:调派1800名消防指战员增援河南
2021-07-21 09:10 河南暴雨 -
31省份新增确诊22例:本土2例均在云南
2021-07-21 09:0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习近平对河南等地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021-07-21 08:58 河南暴雨 -
南京:今起离宁需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2021-07-21 08:4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此次强降水将持续到21日夜里”
2021-07-21 08:16 极端天气 -
中部战区、驻豫火箭军驰援郑州!
2021-07-21 08:15 河南暴雨 -
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全部停电 正协调转运约600名重症病人
2021-07-21 08:08 极端天气 -
郑州郭家咀水库未发生溃坝
2021-07-21 08:07 河南暴雨 -
四川凉山州金阳县发生3.6级地震
2021-07-21 08:07 -
云南省新增本土确诊2例,最小8岁
2021-07-21 08:0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
郑州遭遇有记录以来最强降雨,致市区12人死亡
2021-07-21 07:31 极端天气 -
河南郑州出现201.9毫米小时雨强、24小时降水量最大672毫米
2021-07-21 07:29 极端天气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52“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73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32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48“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204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
又作妖,美议员要提案强制英伟达芯片植入定位系统
-
“普京接受了邀请”
-
特朗普暗示:他俩可以接班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
威胁美国后又滑跪,日本财长:不抛美债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