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隆平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
最后更新: 2021-05-24 15:05:35稻田追梦的科学巨擘——追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之一
60年前的一个夏日,雪峰山下的湖南安江农校里,青年教师袁隆平在水稻试验田里偶然发现了一株稻“鹤立鸡群”,穗子比普通稻穗要大许多,欣喜的他等待成熟后小心翼翼收下种子,种下、观察、思考、再种下、观察、思考……由此拉开了杂交水稻的漫漫求索路。
心系苍生的大地赤子 ——追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之二
海南三亚,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试验田里,成熟的稻穗弯腰垂首,像是默默地送他远行。五月的田野,那成片成片醉人的绿色,像是大地母亲张开的双臂,温柔地迎接她伟大的儿子回家。袁隆平有很多头衔,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士、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等等。当有人赞誉他是“人民科学家”时,他说,如果要说什么家的话,我觉得农学家最合适。
“水稻瀑布”经典流传——袁隆平院士与杂交水稻照片的故事
为了拍摄到最佳的杂交水稻镜头,时任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声像科科长的王建平全身匍匐在田埂上,找到最适合的拍摄夹角,用70-200的镜头调到最佳焦段,拍摄几个角度的照片,洗出来拿给袁隆平看。袁隆平看后很惊喜,马上给这组照片起了一个专用英文名词rice-waterfall,意为水稻瀑布。他解释说,照片上的杂交水稻就像瀑布一样。
“他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进人民的心中”
“他以稻秆为笔、倾注毕生心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进人民的心中!”在袁隆平院士生前工作、学习、关注过的地方,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哀悼之情。大家纷纷表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学习袁隆平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田间地头的思念与缅怀
雪峰山下,位于洪江市安江镇的安江农校,是世界杂交水稻发源地。从1953年到1990年,袁隆平在这里工作了37年,找到6株雄性不育株并写出划时代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惊悉袁老辞世,洪江市大批老百姓连日来冒雨自发赶往安江农校等地,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袁老的哀思和敬意。
他是一个大写的鲜活可爱的人
袁隆平业余时间喜欢拉小提琴。1953年,他领取了人生的第一笔工资42元,花27元买了一把小提琴。田间地头,他是令人敬仰的科学家;学生心中,他是永远受尊敬的“袁老师”;网络平台,他是备受推崇的“宝藏爷爷”……他生活简单,衣着朴素;他多才多艺,拉小提琴,英文流利,游泳健将;他幽默风趣,会说自己是“自由散漫”,被问到“帅不帅”时会得意地回答一个“handsome”。巨匠已逝,风范永存。
新华述评:禾下乘凉梦 一梦逐一生——怀念袁隆平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楼前,三捧青翠的稻束静静矗立。不知是谁,采下老人毕生为之奋斗的梦,向他祭献。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老百姓把袁隆平刻进自己心里。
标签 袁隆平- 原标题:袁隆平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厦门连续2日新增台湾地区输入病例
2021-05-24 14:26 台湾 -
习近平深切悼念袁隆平逝世并送花圈
2021-05-24 14:14 观察者头条 -
袁隆平家属以书面形式致答谢辞
2021-05-24 14:06 -
沈阳新增本土无症状曾三次核酸检测阴性
2021-05-24 13:4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帕米尔高原上,中国华电用光伏扶贫
2021-05-24 13:25 乡村振兴 -
吴孟超院士追悼会上响起的是《国际歌》
2021-05-24 13:11 -
五部门联合约谈大宗商品重点企业:不得串通操纵市场价格
2021-05-24 09:33 产业万象 -
解放军报追忆吴孟超:肝胆相照济苍生
2021-05-24 09:09 -
开国大典的彩色胶片 ——来自俄罗斯的珍贵礼物
2021-05-24 08:48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百集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第十集《从三湾到古田》
2021-05-24 08:35 -
百集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第九集《战斗在罗霄山上》
2021-05-24 08:30 -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5月17日—5月23日)
2021-05-24 08:27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31省份新增确诊18例,均为境外输入
2021-05-24 08:1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天问一号总设计师:专门为着陆失败做了准备
2021-05-24 08:07 航空航天 -
广东省委书记省长调研赛格大厦应对处置工作:尽快拿出调查结论
2021-05-24 07:51 安全生产 -
专家:中欧投资协定技术准备工作仍在正常推进
2021-05-24 07:48 -
越野赛为何成为“夺命跑”?新华社:四大疑问仍待解答
2021-05-24 07:26 -
白银:4名山地马拉松受伤选手在院治疗,健康状况良好
2021-05-24 07:03 -
-
一幅作品缅怀袁隆平的“两个梦想”
2021-05-23 23:57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相关推荐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220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268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评论 422“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评论 76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