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天学习 | 今年首次下团组 习近平提到这三个红色故事
最后更新: 2021-03-06 19:09:25天天学习 踏着春天的脚步,2021年全国两会如期而至。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及“内蒙古第一批共产党人”“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红色故事,并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重点学习党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这是怎样的三个红色故事?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为您讲述,与您一起感受总书记话语背后的深意。
故事一:内蒙古第一批共产党人
说到内蒙古产生的第一批共产党人,不得不提到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小石虎胡同的一处古建筑——国立蒙藏学校旧址,这里曾是内蒙古革命的摇篮。
成立之初,该校是为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子弟就读而设立的民族中学,1918年开始招收专科学生时,改称蒙藏学校。“五四”运动后,蒙藏学校曾因经费困难一度停止招生,直到1923年才恢复招生。
这一年,曾在该校读书并参加过“五四”运动的蒙古族青年荣耀先以先期学生的身份,在内蒙古地区广泛动员蒙古族青年学生到蒙藏学校读书。吉雅泰、多松年、云泽(即乌兰夫)等30多名蒙古族学生奔赴北京求学。
这是当时集中在北京的人数最多的一批蒙古族青年。这些蒙古族青年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家庭或参加过一些早期爱国运动,他们十分珍惜学习机会,认真而刻苦。在时代洪流的冲击下,他们开始参加各种革命活动,在寻求民族解放的道路上探索前进。
1923年秋,作为当时中共北方区委的领导人,李大钊陆续派邓中夏、赵世炎等人到蒙藏学校开展革命工作,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还曾亲自到蒙藏学校,深入学生宿舍,与蒙古族青年交谈,鼓励学生们寻找救国和民族解放的道路。内蒙古的革命火种从蒙藏学校点燃。
从1924年下半年开始,蒙古族革命青年中的先进分子多松年、李裕智、孟纯、奎璧、吉雅泰、赵诚、佛鼎、乌兰夫、云润、高布泽博、云霖、朱实夫等陆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就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批蒙古族党员。
在党的精心培养下,内蒙古的一些早期共产党员逐渐成长为率领群众英勇斗争的年轻领导人。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他们不畏艰险、不畏牺牲,用青春与热血唤起了成千上万人民群众的觉醒。
故事二:齐心协力建包钢
翻开1959年10月16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就是《包钢举行一号高炉出铁盛典》的新闻。
那一年,新中国建设急需钢材之际,包钢正式投产,周恩来总理亲临厂区视察,参加庆祝仪式。
1959年10月15日16时整,包钢一号高炉出铁口打开,在一团火光和烟雾中,金色的铁流汹涌而出,从而结束了内蒙古“手无寸铁”的历史,也为新中国钢铁工业奠定了基础。
航拍一号高炉全景
包钢是新中国首批建设的三大钢铁企业之一。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戈壁荒原建立大型钢铁企业,对于技术经验极其缺乏的第一批包钢建设者来说无比艰难,对于国力积贫积弱、建设物资匮乏的新中国来讲,困难史无前例。
当年的建设过程中,全国各省、区、市的援建人员和大量建设物资纷纷开赴和运往包头,飞机、火车、汽车甚至马车、驴车组成的浩浩荡荡的运输车队成为包钢建设初期最壮阔的风景。8万多名创业者齐聚祖国北疆,风餐露宿、手拉肩扛,在荒滩上筑起钢城,在乌兰察布草原上书写出“各族人民建包钢,白云鄂博献宝藏”的动人篇章。
从产出第一炉铁水,到年产上千万吨钢材,包钢见证了共和国建设、民族工业发展的光辉历程,也用浓墨重彩绘就了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和谐画卷。
故事三:三千孤儿入内蒙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华大地经历了罕见的自然灾害。上海、江苏等地的一些孤儿院因为粮食匮乏陷入困境,3000名幼小多病的孤儿的口粮成了问题。善良宽广的内蒙古大草原向他们敞开了怀抱,3000多名嗷嗷待哺的孤儿来到内蒙古成为“国家的孩子”,“草原额吉(妈妈)”在蒙古包里把他们养育长大。
当年,草原上的牧民们纷纷骑着马,赶着勒勒车,有的甚至从几百里外赶来,到育儿院申请领养“国家的孩子”。牧民们非常喜欢这些孩子,有的家庭收养了五六个,他们把“国家的孩子”接回自家的蒙古包,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精心照料。在草原这些牧民的心里,没有“孤”只有“亲”。
几十年间,在草原牧民的精心照料下,孩子们找到了家庭的温暖,健康成长。如今,他们已经走上了各行各业,为内蒙古自治区和国家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草原额吉”都贵玛颁授了一枚沉甸甸的奖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说:“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可以相信,这些红色故事定能给今天的我们以启迪,指引我们在“学”与“思”中不断前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 原标题:天天学习 | 今年首次下团组 习近平提到这三个红色故事
- 责任编辑: 孙启敏 
-
习近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1-03-06 19:07 2021两会 -
习近平看望全国政协委员
2021-03-06 19:03 2021两会 -
国药新冠疫苗接种1年后仍存高水平抗体
2021-03-06 18:0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陈薇、钟南山团队均已部署新型疫苗研发
2021-03-06 17:1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习近平看望全国政协委员
2021-03-06 17:05 2021两会 -
代表:儿童画考级已成敛财行为,建议取消
2021-03-06 16:46 2021两会 -
白岩松:我们进入了挨骂时代,要有历史耐心
2021-03-06 16:37 2021两会 -
被年轻人在线催更,《觉醒年代》做到了
2021-03-06 15:57 观察者头条 -
习近平看望全国政协委员
2021-03-06 15:50 2021两会 -
西藏军区原司令员郄晋武逝世,曾任拉萨入城式总指挥
2021-03-06 15:42 -
习近平2021两会“微镜头”之三:3月5日 在内蒙古团,这些事谈得很深
2021-03-06 15:26 2021两会 -
书写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要求内蒙古在这些方面发力
2021-03-06 15:23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代表建议:统一“醉驾入刑”标准,以行政处罚惩治轻微醉驾
2021-03-06 15:18 2021两会 -
政协委员:家长强加自己心愿给孩子侵犯未成年人发展权
2021-03-06 15:03 2021两会 -
人大代表:建议在南方试点供暖
2021-03-06 14:54 2021两会 -
政协委员高福:建议成立国家疫苗研究中心
2021-03-06 14:47 2021两会 -
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会见印驻华大使,就边境事态交换意见
2021-03-06 13:36 龙象之间 -
【央视快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1-03-06 12:53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国铁董事长陆东福:我国正研发新一代更高速动车组
2021-03-06 12:22 高铁世纪 -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代表建议选派部委干部常驻示范区执委会
2021-03-06 11:54 上海新高度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