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中国脱贫攻坚全纪实
最后更新: 2021-02-24 17:18:01(四)大国的担当
2017年3月24日,北京东北四环,一座白色小楼。
会议室里,一方是国务院扶贫办主要负责人,一方是美国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将在中国反贫困经验的总结及交流推广、扶贫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
“中国是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最大贡献者。”曾到访中国贫困地区的盖茨说,中国脱贫攻坚的创新经验和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戴上草帽,扛起锄头,背上竹篓,在海拔1800多米的田间地头播种、除草、浇水……这是比利时前驻华大使奈斯在云南昆明市东川区园子村的日常生活。奈斯在中国生活了23年,其中8年住在乡村。
东川区曾是昆明市唯一的深度贫困县。奈斯2012年搬到园子村时,他住的房子没通自来水,从昆明市区到村里要5个小时。现在,随着公路建成,车程缩短到2个半小时,村里的危房得到改造,村民家中接通宽带。
村民们走出大山的同时,越来越多游客来到园子村,村民多了增收途径。奈斯常与驻村的扶贫干部交流如何发展农业、旅游,很敬佩他们。
“得益于这些驻村干部的勤奋工作,中央政策得以快速有效落实,这是中国的制度优势。”奈斯说。
2018年春天,北京中南海,一间会议室。
华北某省的书记、省长,坐上了“被约谈席”。
为压实责任,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下脱贫攻坚“军令状”。最终考核分四档:“好”“较好”“一般”“较差”。华北这个省因为“差”,被约谈。
随后一年,这个华北省份正视问题,狠抓脱贫攻坚落实,当年考核由“差”转“好”。
不仅省部级领导被党中央约谈,脱贫攻坚的“一线指挥官”县委书记也曾被党中央直接约谈。
2020年4月13日,中西部11个省区24名县委书记被约谈。
“约谈既是督战和加压,也是信任和加油。”主持这次电视电话约谈会议的一位中央领导同志说,要较真碰硬整改问题,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切实担负起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责任。
“利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优势和严格的监督考核,是中国精准扶贫壮举背后的制度原因之一。”印度汉学家、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狄伯杰说。
“为了吸引企业,中国政府鼓励富裕的沿海地区与贫困地区结对子。总部设在厦门的凯琳鞋业集团2019年在甘肃南部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开设了分公司。90名女工在那里工作,其中70%来自贫困家庭,工资在每月2000-4000元。”
法国《世界报》记者2020年在题为《中国农村赤贫即将消失》的报道里,介绍中国的“结对子”扶贫。
这种在西方读者看来颇为独特的做法,在中国有个广为人知的名称——“东西部扶贫协作”。
2021年1月,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的马文祥和村里人在追热播剧《山海情》,看到剧中第一个参与双孢菇种植、向福建专家学技术的马得宝,他心生亲切——这不就是当年的自己吗?
这是2019年9月3日拍摄的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新镇建设全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看到白花花的蘑菇种出来,确实激动,和电视剧里一模一样。”63岁的马文祥说,听到剧中并不标准的西海固方言他们会笑,笑着笑着有人就落泪了。
1997年,牵头负责闽宁协作对口帮扶的习近平,到宁夏实施一项重大工程“吊庄移民”:让生活在土地贫瘠的西海固群众,搬迁到贺兰山脚下的黄河灌区。他为移民村命名“闽宁村”:“闽宁村现在是个干沙滩,将来会是一个金沙滩。”
这年,马文祥作为第一批吊庄移民,一家十口人从大山搬迁到闽宁村。这些年,宁夏近百万群众从南部山区搬了出来,光闽宁村就接收了4万多名移民。
今天,闽宁村已升级为拥有6万多人的闽宁镇,培育出菌菇、酿酒葡萄等特色产业,人均纯收入超过1.4万元。
绵延24年、跨越2000多公里的闽宁协作,不仅让闽宁镇从无到有、从穷到富,还带动了曾经苦瘠甲天下的地区山乡巨变,一个山绿民富的西海固呼之欲出。
放眼全国,2016年中央调整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关系,扩大帮扶范围,实现对30个民族自治州结对帮扶的全覆盖。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优势的体现。
对口帮扶,东西互通,南北相助,不仅输送资源,也传播理念。
偏远贫困的山区,活跃着“北京医生”“上海老师”,迎来了“广东老板”“浙江工程师”……以东部之优补西部之短,以先发优势促后发效应,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奋起直追。
东西部扶贫协作20多年来,已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格局,为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这在世界上只有我们党和国家能够做到,充分彰显了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83岁的老挝人民革命党第十届中央总书记本扬,珍藏着一本书——习近平的《摆脱贫困》。
作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老挝也确定到2020年实现脱贫的目标,和中国的时间进程遥相呼应。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到访老挝时,中老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一番对话推心置腹——
本扬说,老挝农业自然禀赋较好,但受困于资金和技术。
习近平回答说,农业领域可以成为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中国不仅可以帮助老挝发挥自然优势,还可以帮助更多人摆脱贫困。
此后两年,本扬两度访华,赴大山深处的十八洞村,考察“精准扶贫”,又去习近平总书记早年工作过的福建宁德,学习“弱鸟先飞”经验。
2020年国际消除贫困日前夕,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对世界减贫事业的贡献率超过70%。
“中国对世界减贫事业的最大贡献,是中国自身取得的成就。”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感叹,中国面向非洲等发展中国家,采取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政策,这是中国对世界减贫事业的另一贡献。
- 原标题: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中国脱贫攻坚全纪实
- 责任编辑: 孙启敏 
-
国企改革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15个新词解释
2021-02-24 16:26 -
外交部:蓬佩奥早已信誉破产,成谎言代名词
2021-02-24 16:11 -
美加将合作确保康明凯、迈克尔“安全回国”?外交部回应
2021-02-24 16:08 -
脱贫攻坚大型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第六集 家国情怀
2021-02-24 15:48 扶贫攻坚战 -
集装箱刚下线就发走,价格翻倍创历史新高
2021-02-24 15:24 -
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
2021-02-24 14:54 -
庄严承诺丨习近平妙喻话扶贫
2021-02-24 14:52 扶贫攻坚战 -
香港将上调股票印花税率至0.13%,港交所:失望
2021-02-24 14:17 香港 -
官方通报男子称被顶替教师岗位22年:二人曾私下达成协议
2021-02-24 14:09 -
康希诺:重组新冠疫苗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2021-02-24 13:4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原栖霞市委书记、市长被刑拘
2021-02-24 13:30 安全生产 -
跳车女孩亲属与货拉拉协商一致:平台将整改
2021-02-24 13:22 -
重磅!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公布
2021-02-24 12:28 上海观察 -
台胞在大陆申领居住证会被双重征税吗?国台办:不会
2021-02-24 11:42 台湾 -
大陆会不会向台湾提供疫苗?国台办回应
2021-02-24 11:39 台湾 -
国台办:坚决反对台湾“修宪谋独”行径 将予以反制
2021-02-24 11:03 台湾 -
知识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向这个“大敌”亮剑
2021-02-24 11:02 -
历史性的跨越 新奋斗的起点
2021-02-24 11:00 扶贫攻坚战 -
系列时政微视频·变迁丨主力战手
2021-02-24 10:56 扶贫攻坚战 -
系列时政微视频·变迁丨携手前行
2021-02-24 10:54 扶贫攻坚战
相关推荐 -
“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28“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评论 154特朗普故弄玄虚称“和某大国达成协议”,就这? 评论 160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714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59最新闻 Hot
-
100多架飞机大战后,印巴局势怎么走?
-
美国又炒作,我驻古巴大使发文驳斥
-
美英谈成了,“英国让步”
-
冲突愈演愈烈,莫迪首发声
-
“美国在欧洲的广泛军事存在并不是必然的"
-
印度两座水电站已重新开闸
-
“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
夸大对华关税效果,她被打假了
-
突发!巴称击毙约50名印士兵,印称摧毁巴第二大城市防空系统
-
弹射座椅大厂泄露了印巴空战战损“天机”?
-
巴总理:关键时刻,感谢“亲爱的兄弟”埃尔多安
-
日本地铁出现随机杀人事件,男子挥20厘米菜刀砍伤2人
-
“斯洛伐克几分钟前才被通知…现在知道国际政治是啥了吧”
-
“俄罗斯要价太高,但...”
-
乌克兰议会批准美乌矿产协议
-
“特朗普称要把这改叫阿拉伯湾”,伊朗谴责:我们也没反对阿拉伯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