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淮河治理继往开来
最后更新: 2020-08-19 12:33:212020 年是人民治淮事业 70 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 18 日赴安徽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先后来到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闸、红亮箱包有限公司、蒙洼蓄洪区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察看淮河水情,走进田间地头,了解当地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等情况,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从新中国成立后的"约束洪水""控制洪水",到改革开放后"管理洪水",再到新时代谋求"人水和谐" …… 中国人民 70 年致力淮河安澜,在战胜灾难、再造山河的过程中,锻造出淮河儿女激流勇进、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精神。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淮河与黄河、长江、济水,在古代并称"四渎"。这是一条美丽的河流,甲骨文中"淮"字意为飞鸟掠过河流。《说文解字》中,"淮"字从意而形,释为"从水隹声"。"隹"本指"鸟儿"。
淮河与秦岭构成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这里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沃野千里,是传统农业生产基地,历史上经济富庶、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由于地处中原腹地、南北要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宋代黄河夺淮入海后,"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鱼米之乡,水灾频发,演变为历史上多灾多难的区域之一。
据淮河水利委员会介绍,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初期 450 年间,这里每百年平均发生水灾 94 次。"两头高,中间低"的流域地形,使淮河成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一度被老百姓称为"坏河"。凤阳花鼓里"十年倒有九年荒"唱词,从侧面记载了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淮河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着手根治淮河水患。1950 年 10 月 14 日,在百废待举、百业待兴情况下,中央人民政府就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淮河治理翻开历史新页,淮河成为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
1951 年 5 月,毛泽东同志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以"蓄泄兼筹"为方针,淮河儿女团结拼搏、艰苦奋斗,持续开展大规模治淮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新中国第一任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将军感叹:"历史上没有一个政府,曾经把一个政令、一个运动、一个治水的工作,深入普及到这样家喻户晓的程度!"
民工在安徽润河集蓄洪分水闸工地施工(1951 年摄,资料照片)。
70 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召开治淮会议,对淮河治理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淮河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夙愿,正在变成现实。
这就是"王家坝精神"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讲述着淮河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特别是"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一闸千钧,多次分洪保障淮河中下游安全,锻造了感人肺腑的王家坝精神。
这是 2020 年 8 月 15 日拍摄的位于安徽省阜南县的王家坝闸(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王家坝闸位于淮河上游和中游交接点,是蒙洼蓄洪区进洪闸。这是淮河干流中游第一座蓄滞洪区,设计蓄洪量 7.5 亿立方米。
从 1954 年至 2020 年,王家坝闸累计 13 个年份 16 次开闸蓄洪,为削减淮河洪峰,确保两淮能源基地、京九和京沪交通大动脉安全立下汗马功劳。
今年 7 月以来,淮河流域经历了一次严峻的汛情考验。遭遇史上最长的 60 天梅雨期,安徽降水总量为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多、范围最广。"舍小家,保大家",时隔 13 年后,王家坝闸再次开闸放水,阜阳市同一天启用沿淮蒙洼等四个行蓄洪区。蓄洪区一片泽国,庄台上的百姓又一次为大局无怨奉献。
改革开放以来,1991 年、2003 年、2007 年以及今年淮河发生较大洪涝灾害,其间干旱缺水、水污染同样威胁着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淮河治理从防洪防涝向解决"水多、水少、水脏"问题一体化推进。1977 年至 1991 年,实施淮河干流上中游河道整治及堤防加固、黑茨河治理、新沂河治理等工程,开展流域水污染防治。1991 年至 2010 年,实施治淮 19 项骨干工程,开展淮干行蓄洪区和滩区居民迁建、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一大批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2003 年淮河大水后,治淮骨干工程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淮河干流上中游河道整治及堤防加固、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入海水道近期工程等骨干工程全面建成。
新时代治淮开启绿色新征程
滔滔淮水,让淮河儿女爱恨交织。人们在寻找人水和谐之路。进入新时代,治水矛盾发生深刻变化、治水思路调整转变,对弘扬治淮精神提出更高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与水的关系很重要。世界几大文明都发源于大江大河。人离不开水,但水患又是人类的心腹大患。人类在与自然共处、共生和斗争的进程中不断进步。和谐是共处平衡的表现,但达成和谐需要有很多斗争。中华民族正是在同自然灾害做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
生态优先,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绿水青山。立足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新时代治淮开启绿色新征程。
2018 年 10 月 6 日,淮河治理打开新篇章——《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上升为国家战略。按规划时间表,2020 年淮河流域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2025 年淮河水道基本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2020 年 6 月,引江济淮安徽亳州供水段试机成功,标志着工程局部开始发挥效益。这是继三峡、南水北调之后又一大水利工程。预计 2022 年底前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后,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跨流域配置水资源,我国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网格局将进一步完善。
2008 年 3 月 27 日,一支运煤船队通过岸边开满油菜花的淮河淮南段。金黄色的油菜花和绿油油的麦苗使得淮河岸边美景如画。新华社发 ( 陈彬摄 )
水是生命之源,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用水是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保护白头鹤等珍稀濒危鸟类,引江济淮工程多投入数亿元,使航道远离鸟类越冬湿地,还增设多个"鱼道"等,保障长江、菜子湖、巢湖等水系之间鱼类洄游畅通。
"收了淮河弯,富甲半边天"。这是淮河儿女自豪的传唱,这是对淮河安澜的由衷向往。见证兴衰与荣辱,流动着梦想和追求,千里扬波的淮河正涌入"新航道",奔腾不息、泽被万代。
策划:霍小光
监制:车玉明、赵超
统筹:杜宇
主笔:王立彬
视觉 | 编辑:王秋韵、朱舜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 原标题: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淮河治理继往开来
- 责任编辑: 张致远 
-
习近平看望慰问安徽受灾群众:这一直是我牵挂的事
2020-08-19 12:23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香港出版社终于对“毒教材”行动了
2020-08-19 12:05 香港 -
国家统计局:今年早稻总产量2729万吨,7年来首次实现增产
2020-08-19 11:26 聚焦三农 -
独家V观丨习近平:我们要培养强大的抗御灾害能力
2020-08-19 11:03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统计局:2020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729万吨 增长3.9%
2020-08-19 10:46 -
时政新闻眼丨安徽之行,习近平为何先看淮河?
2020-08-19 10:26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福克斯主播:她简直把特朗普“剥皮切片剁丁”了
2020-08-19 10:25 美国政治 -
-
灾难面前,总书记牵挂着他们
2020-08-19 09:15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上海发现一例从台湾输入确诊病例
2020-08-19 07:5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国家卫健委:新增17例,均为境外输入
2020-08-19 07:5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四川宜宾发生路面塌陷 多辆汽车被埋
2020-08-19 07:09 -
台风“海高斯”登陆珠海,港珠澳大桥封闭
2020-08-19 07:01 台湾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赴安徽考察调研
2020-08-18 22:59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总书记刚刚考察过的千里淮河第一闸
2020-08-18 22:33 -
阜南庄台:洪水中的“希望之岛”
2020-08-18 22:33 -
马里军营发生事变 中使馆发提醒
2020-08-18 22:04 -
模仿谁?台当局也要禁陆企
2020-08-18 21:56 两岸关系 -
中使馆:约90名中国工人在以色列感染新冠
2020-08-18 21:4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8.18”,让我“抱一抱”你!上海为青少年设立“青春守护日”
2020-08-18 21:20 上海观察
相关推荐 -
“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7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评论 127“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评论 82“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评论 185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