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个比喻解读习近平此次浙江之行
最后更新: 2020-04-03 14:50:34之江大地,万物葱茏。战“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四次考察来到浙江。
亲赴世界第一大港口舟山港,走进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再访“两山论”诞生地安吉县余村,考察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雨中情、话中意,令人感慨万千。
在与当地干部群众的交流、讲话中,习近平用了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比喻,央视网《人民领袖习近平》栏目,带您了解这些比喻背后的深意。
“硬核”力量
港口,是国民经济变化的“晴雨表”。非常时期,触摸港口强劲的律动脉搏,既能感受“晴雨表”中传递的经济新信号,也能看到中国经济所具有的强大韧性与潜力。
这次非同寻常的考察,第一站就是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雨中的舟山港,桥吊林立,五颜六色的集装箱鳞次栉比,码头作业现场紧张忙碌而又井然有序。站在行政办公楼12层的室外平台上,总书记在雨中俯瞰港区全貌……
舟山港,是他当年在浙江工作时播下的一颗“蓝色种子”,如今开枝散叶,无远弗届,沿着“一带一路”,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
早在2003年1月,习近平顶着凛冽的寒风首赴舟山调研时就指出“海洋是浙江的一大优势”,要求“做好海洋经济大文章”。17年后,在舟山港,习近平高度评价:“宁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
晴方好,雨亦奇,世界级港口,复苏正当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采取了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尽可能减少疫情对生产作业的影响,成为稳定我国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的重要保障。
当前,随着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国际经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习近平来到舟山港视察,既是对加快复工复产的鼓励,更宣示中国在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努力。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无论是国家特别为中小型民营企业出台政策组合拳,还是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中国经济,勇立潮头御风行,用实干夯实“中国根基”,同时也为世界经济复苏提振士气,彰显中国担当。
水是湿地的灵魂
雨润万物,草木沁香。春天的西溪湿地,百花竞放,喜迎前来踏青的游客。让不少游客惊喜的是,他们还偶遇了正在这里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
3月31日,习近平来到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调研,沿着绿堤、福堤,察看湿地保护利用情况。一路上,游客们纷纷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不时向大家挥手致意。
疫情缓解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作为杭州首批“复工”的景区之一,自3月20日起重新开放,并启动了游客线上预约、免费游览。
置身于烟雨朦胧、葱蔚洇润的西溪湿地,习近平强调:“水是湿地的灵魂,自然生态之美是西溪湿地最内在、最重要的美。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
一句关于水的比喻,生动道出了习近平的绿色发展理念。一处“华丽转身”的西溪湿地,更是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真实写照。
今日西溪,曲水寻梅,渔村烟雨。难以想象,在本世纪初,这里也曾因过度开发、无序发展,污水横流、杂草丛生,路边散布着企业厂房,杂乱民居点缀其间,当地留存的前人诗词、匾额、碑刻等大量流失。
2003年9月,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正式启动,西溪湿地迎来新变革。2005年4月30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开园。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发来贺信,希望进一步做好西溪湿地保护、管理、经营、研究工作,把西溪变得更美,把杭州扮得更靓。
理念一变天地宽。走上良性发展道路的西溪湿地,愈发注重原生态保护,以水为灵魂,小心呵护自然对人类的馈赠,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成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的重要资源。
习近平考察时叮嘱:“要把保护好西湖和西溪湿地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
一处湿地,一个城市,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缩影。春天百花盛开,夏天浓绿满眼,秋天芦花飞雪,冬天疏影横斜。这里成为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栖息地。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人们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总书记的足迹更加印证,只有绿色发展,才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才能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让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余村,一个曾经远近闻名的矿山污染村,如今翠竹连绵,溪水叮咚。
3月30日,蒙蒙细雨中,习近平沿着村庄绿道察看村容村貌和农作物长势,看到村民正在清理荷塘,习近平走到田边,同村民交流起来,询问春耕备耕情况。
“我们见到总书记来了,都靠了过去。大家就在路边说话,总书记站在我们中间,十分平易近人,问我们‘工资怎么算的?平常农活多不多?’”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村民曹解放露出了笑容。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在这里首次提出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15年来,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余村依托“竹海”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发展白茶、椅业等产业,还开起了民宿、农家乐,办起了漂流,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经济。
生态从来不是孤立的。它和民生,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休戚相关,而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关键所在。
2019年,余村全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79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9598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余村的发展路径是示范,也是一个窗口。它并没有因为关掉了曾经的“摇钱树”而变得寸步难行,路子反而越走越宽。
习近平说:“要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下更大功夫,推动乡村经济、乡村法治、乡村文化、乡村治理、乡村生态、乡村党建全面强起来,让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一个美好生动的比喻体现了习近平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和对乡村振兴的期望。
习近平在江西、内蒙古、河南等很多地方考察时都曾使用这一比喻,传递着同样的理念与深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习近平在2020年3月6日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提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着眼的是脱贫后广大农村更加美好的明天。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 原标题:三个比喻解读习近平此次浙江之行
- 责任编辑: 黄涛 
-
山东:高中毕业年级4月15日开学
2020-04-03 14:4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这两次通话,习主席提到三个关键词
2020-04-03 14:36 中国外交 -
凯迪拉克司机在北京五环路飙车肇事,刑拘
2020-04-03 13:46 依法治国 -
隐瞒出境史致40余人隔离,河南郭某鹏被判一年半
2020-04-03 13:21 依法治国 -
“操场埋尸案”相关公职人员渎职犯罪案二审维持原判
2020-04-03 13:02 依法治国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化危为机
2020-04-03 11:2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人民日报评论:他们越“甩锅”,我们越要自信开放
2020-04-03 11:2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人民日报评论:他们越“甩锅”,我们越要自信开放
2020-04-03 11:1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喝醋能消灭新冠病毒?假的
2020-04-03 11:0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
【战“疫”说理】涵养理性平和心态 打赢科学防治之战
2020-04-03 11:0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鏖战疫情日与夜,来看代表委员们的行动力
2020-04-03 11:0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千方百计助力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
2020-04-03 11:0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两部门:促进快递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培育百个典型项目
2020-04-03 11:01 中国经济 -
为何要出台公告有序开展医疗物资出口?三部门回应
2020-04-03 11:0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高考延期30天,1071万考生如何应对?
2020-04-03 11:0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3万人大搬迁——泥石流上的扶贫奇迹
2020-04-03 10:59 扶贫攻坚战 -
北京发布“金融12条” 鼓励地方金融机构支持复工复产
2020-04-03 10:57 -
涵养理性平和心态 打赢科学防治之战
2020-04-03 10:5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重磅微视频:复工战役
2020-04-03 10:47 新冠肺炎抗疫战
相关推荐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7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68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01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306最新闻 Hot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
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洛杉矶港,美业界预警…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将访华
-
特朗普又要给波斯湾改名了
-
英国快和美国谈成了?条件是…
-
改道、停飞,各大航司又遭罪了
-
巴军方公布回击细节:两国战机均未侵入对方领空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